康熙十四年六月,上谕礼部册嫡子保成为皇太子。
承祜知道这个旨意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
为什么会是保成?为什么不是自己这个嫡长二字都占了的阿哥?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并不是说他贪恋皇位,而是早在他以魂魄状态飘荡的时候,用自己的视角加上后世众多学者的分析他就已经知道这个立太子完全就是政治考量,权宜之计。
太子就是个靶子,也太容易成为弃子,而被废的下场……
承祜看着在自己怀里玩得正开心的保成,圆圆的小脸是属於孩子的纯真,他轻轻的摸摸他的头,换来愉悦的一笑。
紧紧抱着保成,承祜的大脑也开始飞速运转起来。
为什么会舍弃自己这个嫡长子而立保成?是康熙的意思还是太皇太后的意思?虽说自己身体不太好,但是却也没有说很容易就会死去……等等!
他一拍额头,心里大概明白了为什么被放弃。
对於康熙这样一个有为的皇帝来说,他立太子除了政治的考量当然也要有长远的判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太子要给父亲信心,自己的江山能够代代相传,大清的江山是康熙最看重的东西。
而承祜现在这样的一个药坛子,怎么看都不是储君的料啊。况且要是把自己立为太子,一个不小心,一场小病就没了,那多晦气啊。
想到这,承祜不禁有点小郁闷,突然他觉得脸一疼,低头一看,怀中的保成笑得无比可爱的用肉肉的小手掐着自己的腮帮子,他看着这个自己立誓要好好守护的孩子,眼中是一派坚定。
「保成,哥哥说过会保护你的,无论怎样我一定说到做到。」我无法改变你被立为太子的事实,但是我却一定要改变你被废的下场。
一定!!!
帝制时代,贵族世家,重臣外戚一直都是皇权下的一把双刃剑,既能做基石也能成为威胁,单看皇帝如何制衡。
立了三阿哥做太子,很多汉臣就忍不住出来唧唧歪歪了。
无外乎是请皇帝三思,自古立嫡立长,现在有个最名正言顺的大阿哥在怎么就能弃长立幼,有违宗法。
而满臣则更多是揣测揣测再揣测,皇上这一步是不是有什么深意?要说真的是为了「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而立太子,已经六岁,一直被皇上赞誉聪慧的大阿哥怎么看怎么是适合的人选啊?
帝心难测,无论朝堂上的众人有何心思,康熙却是一概不管,执意的立保成为皇太子。
一切似乎又按照了原本的历史轨迹前进。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行册立皇太子大典。
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大阿哥承祜的生日,皇帝定下这样一日难道有什么深意?参加册封典礼的大臣命妇又开始推测起来。
现在的保成周岁仅一岁零七个月,过於年幼的身体根本不可能独自完成册封的繁琐仪式,原本设定是由奶娘抱着他以帮助起完成的,但是今天一大早,保成就死死的黏着承祜,只要一有要抱走他的趋势就使劲的大哭,众人最后没办法只好禀告皇帝。康熙听后当即说道让大阿哥代替乳母的位置,抱着保成完成册封。
康熙入太和殿举行册立大典。
首先皇帝亲自检视御座前桌上放置的金质册、宝,落座后接受众人三跪九叩之礼。
然后派使臣,以辅国公叶伯舒、都统大学士图海为正使,户部尚书觉罗勒德洪、兵部尚书王熙为副使到达景仁宫后,先把册、宝、御杖放於宫前铺着黄缎的桌上。承祜抱着保成跪在桌前接受册、宝,在御杖前行三跪九叩礼,向皇帝谢恩,使者亦向小太子叩头。
之后,他抱着保成,跟随手捧册、宝的太监至皇帝前覆命。皇帝使臣把御杖送到皇帝宫中,向皇帝并报庆典完成。
最后,康熙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侍卫等,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
至此,满清唯一一位明旨确立的皇太子诞生。
时年,康熙二十二岁,承祜六岁,保成一岁半。
作者有话要说:以上册封仪式神马的出自度娘~~~然后国庆长假结束,日更也结束了。
一般星期一、三、四不会更,当然也可能例外啦~~~星期五,六一定更。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