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依照说好的, 正月十六朱家学堂开课, 加上他自家跟着旁听的, 十几个孩子学起了《三字经》。
朱宏志读书的年头很长,教书还是头一回, 爲了带好这些学生他还回想了一下当初自己开蒙的时候, 可年生实在太久, 他已经记不起当初夫子是怎么教的。没其他办法, 就只能三百千挨着来。
铁牛进学堂的头一天,刘枣花起了个早,听人说读书辛苦她还给煮了个蛋, 天蒙蒙亮时铁牛就吃饱准备出门,他顺着乡间土路慢吞吞走到朱家院子,这时候,学生已经来了一半, 他们各自选好座位, 说着话等夫子来。
要是府城县城里的学塾, 都会要求学生天不亮就到, 清早是读书的好时候。乡间学堂就是个教认字的地方,不会去费灯油, 朱家通知的时候也是说天亮开的时候正式开始讲学。朱家学堂第一课,就是大大小小十几个娃托着腮帮听朱宏志说读书以及考科举的好处。
先聊了一会儿,又听孩子们介绍了自己, 他才带着读起三字经。
读经文,讲故事, 说道理,然后从简单的起手每天教几个字,到午时学堂放了,各家也做好饭等着娃娃回去吃。像刘枣花,她站在院子里等了半天,还在想要不要上朱家院子瞅瞅咋的人还没回来,就看见有三个娃在村道上疯跑,其中一个不就是她家铁牛。
那孩子回来就喊饿,当娘的招呼他坐下吃饭,看他扒了几口才问今天学了啥?读书有没有意思?
「还行,夫子给我们讲了科举当官的事,又讲了三字经。」铁牛说着还念了两句,刘枣花听着也没啥稀罕的嘛,「人之初性本善」谁不会念呢?
她又问:「没教认字啊?」
铁牛伸手在桌子上画了两笔,写了个「人」,他嚼着米饭想了想,又写了个「之」,初字想不起来了……
「学堂的夫子说先教我们读三字经,读完了再学其他的,还说家里有条件最好去买本三字经回来,有本书方便照着练字。」
要是以前,刘枣花未必舍得,现在买本蒙书还是买得起的:「下回赶集我给你买一本,书这东西可贵,你要敢糟蹋看老娘不收拾你!」
铁牛点点头,他又吃了一气,想起来问:「我爹呢?咋不见我爹?」
「让你三叔找去了,有啥事吧。」
「啥事?」
「你问我?我咋知道?」刘枣花本来也想去听的,还不是等着儿子回来吃饭没去得成,她想想程家富老实人一个,有啥事总要拿回来说,等他回来问问就知道了。
后来刘枣花蹲着洗碗时,程家富回来了,告诉他程家兴这就要进县里去,爲他后面的买卖做准备,找大哥过去就是家里有些事要拜托他。
「早猜到他们今年要把生意做起来,没想到这么赶,年后立刻就要出门?」
「三弟先去,说要去收拾店面,还要请人去做几个烤炉。他布置好再回乡来接人,那一走估计就要好几个月之后才会回来了。」
刘枣花碗都不洗了,抆把手站起来说:「老三另外说啥没有?我头年就跟三弟妹说好的,要跟她一起去做买卖!」
「弟妹提到这个,说他们先去做一茬看看,要势头好再帮我们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铺面出租,然后再商量后头的事。你别急嘛,出去做买卖说起来就一句话的事,真做起来不轻巧,咱们这头比老三还麻烦,咱铁牛在读书……」
刘枣花浑不在意:「县里又不是没学堂,还愁这个?」不过既然何娇杏记得她们的约定,刘枣花就不着急了,财神爷让等她就等着,老话都说心急吃不着热豆腐。
程家兴在正月二十左右走的,这次出去比哪次都长,请人改铺面就用了差不多一旬时间,他又往楼上添了不少东西,将计划住人的三间屋全都收拾出来,这才回乡接人。
程家兴回来那天,何娇杏跟婆婆黄氏一道张罗了一大桌好菜,他们父子兄弟又喝了一回,喝高兴了,该打的招呼打好了,程家兴才接上老娘和媳妇儿,带上闺女以及河对面早就准备好的小舅子出了门。
至於他三合院,除了他跟何娇杏睡那个屋,其他钥匙都放在程老爹那头,程家兴拜托他爹帮忙看着。家里养的鶏也托付给老爷子了,像腊肉和鶏蛋这种放不了很久的东西他们带走了一些,还有些能分分了,能放得住的就锁进仓房里头……
村里人知道程家兴在准备做买卖,却没想到是进县城去做买卖,他们以爲是在镇上弄个铺子,还想着赶集的时候去瞅瞅程老三又搞了啥……
结果他出去一旬有了,还没听到动静。赶集的时候沿着长街走过去,酒楼茶馆饴糖铺粮食铺布庄卖盐卖醋的……过去一趟再过来一趟,两边铺子都看完了,却不见他!
回来就有人找上程来喜问:「你老三不是出去做买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