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的生丝业发展越来越快,1903年,倭国生丝出口总量达到了6750吨,而到了1910年的时候,倭国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丝出口国,其每年的生丝总产量更是达到了12460吨,出口总量为9462吨,比18978年增长了十五倍还多,其产量为后金全国的六倍,占据了全球出口总量的75%。
倭国四大财阀几乎都是靠着生丝出口赚取的利润,支持者其他产业的扩张,并借此扶植本国重工业的发展。生丝业几乎成了倭国的经济命脉,可以说只要生丝依然畅销,倭国的工业进程就不会受阻,其国家财政就还能够支撑。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并且彻底掌握生丝定价权,倭国就需要获得更大的出口份额,因此他们的目光转向了第二大生丝生产国华兰。趁着民主革命爆发之际,国家已经无力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倭国开始了对华兰生丝业的狙击。
首先是大规模降价,利用政府补贴猛砸世界生丝市场的价格。随着生丝价格的持续走低,华兰本小利薄的生丝业首先支持不住了,那些基本属于家庭手工作坊的华兰生丝业主们纷纷破产,其产业被倭国商人大量兼并。
仅仅用了数月时间,两江地区的生丝产地就被倭国控制了一大半,就连大蜀军政府控制的区域也不能幸免。光海城周边遭遇了一次经济动荡,幸亏光明集团的轻工业园区扩张,吸收了大量失业工人,这才没有造成民间的过激情绪。
赵守宏和秦仲义失察之下,居然被倭国人占了大便宜,这个场子自然是要找回来的。在从山田茂那里详细了解了如今倭国生丝业现状之后,赵守宏就找到了沙逊洋行。
沙逊洋行对倭国同样有着很大的怨念,为了利益最大化,倭国的各大财阀建立攻守同盟。其掌控的生丝产业行成产销一条龙,全部产品自产自销,根本不许外国商人插手。作为在华兰经营多年的沙逊洋行,其业务中的很大一块就是生丝销售,如今就算是有钱都买不到货源,这自然让伊利亚斯心中不痛快。今天被赵守宏提起,他又想到了那些可恶的倭国人。
“这些该死的东亚病夫。”伊利亚斯气的咬牙切齿,随后他反应过来,对着赵守宏解释道:“我说的是倭国人,可于华兰人没有关系。”对于伊利亚斯的解释,赵守宏不以为意,因为他知道东亚病夫这个名词其实是倭国人强加给华兰的。
东亚病夫这个名词最早产生于打开倭国国门的白鹰国,当初倭国秉承闭关锁国政策,断绝对外的一切往来,致使世界各国并不了解倭国。直到白鹰国的黑船入侵,彻底打破了倭国的国门,西方白人这才惊愕的发现,在这个封闭的岛国上,竟然居住着这样一群瘦小低矮的黄种人。
相比于西大陆人的高大,倭国人的矮小就特别突出,加上他们那奇特的罗圈腿,以及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瘦弱,白鹰国人才给他们冠以东亚病夫的名号。这个名号因为白鹰国的传播,在西大陆非常流行,因此在白人们的意识中,东亚病夫所指的就是倭国人,当然在这个时代的西大陆,倭国人和华兰人并不是很容易区分的。
通过明治维新逐渐强大之后,倭国人非常痛恨东亚病夫这个带有侮辱性的名号,他们认为这是对一个日渐强大国家的歧视。当时倭国对西大陆发达国家的崇拜无以复加,西大陆各国都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存在,倭国当然不可能因为一个名号与他们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