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步迟步步迟(1 / 2)

大明官 随轻风去 1998 字 1天前

重新点燃了人群的热情后,方应物便吩咐抬轿的、打行牌的等一干手下启程,比来时还多了旗牌官以及标下军士——这种扈从架势,远看真有点像巡抚了。

话说今天王命旗牌出现的确实突然,几乎让所有人有措手不及,这也是方应物的安排。

当初林阿三从南京来报过信后,方应物便让林阿三不要声张,重新返回去找陈百户。命令他们官军在路上偃旗息鼓,约定了时间悄悄前来,不必惊动地方。

一方面方应物暂时隐瞒下了敕命没有公布,另一方面护送旗牌的标下官军沿途又故意遮掩与此同时顺手又给李知府挖了一个藐视朝廷的坑,并掀起民意沸腾。一直累积到今天,才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既然要从府衙离开,临走之前,方应物再次警告府衙剩余官员道:“有些人利令智昏,可怜可叹,但今日暂时到此为止!惟愿诸君戮力齐心为朝廷效命,不要再有无谓之念!”

众官员刚刚从震撼中清醒过来,此时只有唯唯诺诺,心里忍不住吐槽几句:苏州城里只有你方应物号称代表朝廷,为朝廷效命就是为你效命罢!

又回想起被方钦差霹雳手段处置掉的李知府,众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李太守豪赌两次,终究是输的底朝天了!

他们都是几乎目睹了全过程的人,细细想来,仿佛从一开始。方钦差便故意引诱着李太守上赌桌,而李太守根本就是从头到尾的陷入了注定要输掉的赌局!

刚到苏州府时。方应物的表现就是一个年轻、浮躁、肤浅,几乎注定要败事的钦差大臣!在官场老手眼中。帮着这样的人做事注定讨不了好,还很容易背黑锅被处分。

抱着这种“年轻钦差好欺负”的信念,困居地方多年的李太守最终还是没忍住搏一次的机会,想要踩着钦差大臣扬名出头。

但谁想到,方应物如此不堪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看看眼前这位方钦差,年轻还是那么年轻,但又哪里浮躁肤浅不能成事了?

难道从一开始,方应物便示人以弱,引诱李太守上蹿下跳。然后隐忍至今一举拿下?或许,从方应物按临苏州府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布局了,而李太守一直就没跟上过方钦差的思路!

而在钦差太监来了后,李太守又骑虎难下,总不能再得罪了钦差大臣之后,继续得罪钦差采办太监罢?那可真就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结果李太守抱着侥幸心理,立场不得不有所偏向于钦差太监,指望通过钦差太监上达天听。没想到就此滑入了深渊之中人性的弱点谁也拦不住。

闲话不提,却说钦差仪从便沿原路往回走,向西出胥门,重新朝着姑苏驿进发。跟在后面的。依旧是浩浩荡荡的人群。

这消息,自然已经传到了姑苏驿中,无论采办太监王敬还是千户王臣。尽都惊呆了。谁能想到天子在这时候抽起风来,赐下了王命旗牌。

王臣觉得脑子不够用了。急忙发问道:“干爹!如何是好?”王敬还是那句话;“以不变应万变,且静观其变!”

但是王太监却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事情似的。想来想去,却又想不起来。

到底是什么事情?王公公苦思冥想,但外面呼喝之声打断了他的思路,还伴随着大片大片的嘈杂声。

方应物还是来了!王敬暗暗想道,那么自己到底出不出去?

此时有小太监从大门处飞奔过来,“钦差方应物已经到了大门外,还有数不清的平头百姓!那方钦差发了话要进来,请公公做主!”

他要进来?王敬挥挥手道:“那便请进!”

此地大门由卫所军士团团围住并把守,有了王公公命令,便闪开一条通道放方应物进来。

王敬站立不动,抬眼望去,却见数十人簇拥着一员年轻大臣走了进来,左右还有人举着王命旗牌——这叫王敬心里缩了缩,听说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王敬不是很担心,太监和官员是两回事,内监系统自成体系,官员的东西未必管得到太监。因而王命旗牌对天子家奴的威力很有效,只拿着王命旗牌可以节制文武官员,但却赶不走太监的。

此地王敬是主人家,出于礼节,王公公稍稍抬了抬手算是见过礼。但方应物对王公公的视而不见,只管左右顾盼。

王敬皱了皱眉头,刚要开口说话指责方应物失礼时,却听方应物大喝一声:“此地竟然如此多卫所军士,苏州卫指挥使在不在此?”

苏州卫指挥使并没有来,只是由一名姓邓的副指挥使带队支援钦差保护采办太监。听到方应物的呼喝,又见王命旗牌摆在这里,邓副指挥哪敢怠慢,连忙上前几步,以大礼参见。

王敬终于明白,自己感到不对劲的地方是哪里了!王命旗牌能节制文武,那么这里的官军当然是要听从拥有王命旗牌的钦差大臣之指挥,不然就是造反了!

这批官军被请过来,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可现在摇身一变,马上就要变成方应物的人马!

本来方应物对了对付钦差太监而调动官军,还是有点犯忌讳的,可是现在这批官军却是他王敬自己找来的,而方应物则能顺手接收!

想到此处,王敬内伤到想吐血,早知如此还不解散了官军,也免得眼下作茧自缚!

王敬忍不住狠狠瞪了一眼义子,都是王臣的错!方才得知方应物去了府衙,他便有了遣散官军的念头,但王臣胆小如鼠建议自己继续留着官军保护!

好罢。也不见得是王臣的错,毕竟最终还是王敬下决定的。但王敬最近已经习惯性的将过错推到干儿子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