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一锅好汤(2 / 2)

好不容易等到送饭来,他连忙跑到庄前的蓝溪河里,脱光了就跳进河畅快的游了几遍。

等身上终于凉爽了许多,才肯爬上来。

岸上,老钱已经为李逍送来了一套干净的衣服。

换上衣服,那边麦田边的树荫下,一群麦客们正端着大碗吃的香呢。

一人一大碗小米粥,粥很稠,插根筷子在上面都不会倒。每人还有两个白面的馒头,这可比许多人家供的麦饭好吃的多。

白面馒头又松又软,嚼起来不卡喉咙,吃起来管饱。虽然不少麦客对于李家把这蒸饼喊做馒头有些奇怪,但李家的馒头确实比一般蒸饼好吃的多。也没见里面有馅,但味道就是好。

更别说,那边还有大桶的骨头汤,大盆的炒肉片。

肥肉片子厚厚一片,又大又肥,炒的油亮透彻,看着就胃口大开,里面加上了一些时令蔬菜炒,让这菜看起来极其诱人。

那边一桶桶的汤,里面可是一大块一大块的猪骨头,有筒骨、排骨、脊骨,骨头上还带着许多故意没剔下来的肉,连骨带肉还放了一些肉皮在里面煮,煮的时间够长,还加了些芋头和黄豆,味道浓香。

“大家尽管吃,没吃饱就再添啊,唯一一点,不许浪费。”

换上身干净衣服的李逍,浑身舒爽多了。

他也拿了个饭盆,也没矫情,粥桶里打了碗粥,然后汤桶里捞了几块排骨,夹了几筷子的剁椒蒜子,就蹲到树下开吃了。

干了一上午的活,洗了个澡后,确实是胃口大开。

本来这炎热天气是没什么胃口的,更别说吃大肉片和骨头汤了,可现在李逍丝毫不觉得油腻,只觉得啃的很舒服。

那些麦客们平时哪吃过这样好吃的饭菜,简直跟过年一样啊。

好多人甚至当了十几二十年麦客,收了大半辈子麦子,但却还从没有吃过白面食呢。

麦子碾磨成粉,还筛过,细细白白,揉制蒸熟,成为那松松软软,好看好摸更好吃的白面馒头。

寻常百姓种了麦子,但更多的还是直接蒸麦饭的多,蒸麦饭不用碾磨能节省钱,更不说少了几道工序后还能减少损耗,不过麦饭的口感确实是很差很差的。

至于说吃肉,哪怕是贵族官员们瞧不上的猪肉,可百姓一年又能吃上几回呢?

他们啃骨头的样子让李逍记忆深刻。

一块骨头不但把外面的肉啃的干干净净,还要把骨头吸吮多遍,连里面的骨髓也要全吸出来,最后把块骨头啃吸的发白,不再有半点油腥在上面,才会放下。而且就这样的骨头,他们也不会扔掉,这些人很有默契的把骨头都放在空桶里。

“回头再熬一熬,又是一锅好汤!”老麦客笑着对李逍说道。

李逍看着那些吸的都发白了的骨头,心想再熬估计也熬不出什么了吧。

“家里还有骨头呢,杀了头大猪,足有三百来斤呢。下顿再煮过就是了!”李逍说道。

可老麦客却觉得那太浪费了。

“这可是大骨头,一次哪里吃的干净,起码也得煮个三次才能把里面的骨髓油水都煮出来,吃一次就扔,太浪费了。可不敢这样浪费的,吃一次肉不容易。”

这话说的,让李逍心中感叹。

百姓的日子确实是苦,他们最勤苦却又最简朴,最容易知足的一群人。哪怕负有沉重的负担,也没有如后世人那般容易抱怨。

他们扛着座大山,一直负重前行。

他们的汗水他们的勤俭,才真正造就了大唐帝国的辉煌。

不管王朝兴衰,百姓都是苦的,太平年岁没有兵灾,他们就已经最满足了。可是一遇旱涝蝗灾,百姓依然连吃饱肚子都难做到。

地里的收成实在是太低了,而关中的土地却又越来越多的被权贵们给兼并占有。

过去,大唐初立时,每个中男和丁男都能分到几十亩地,但是现在,年轻一辈的中男和丁男,却已经分不到多少地了。

田地越分越少,可租庸调却是固定的,从没变少过。

没有积蓄,没有存储,一场旱灾,这些百姓就面临着无粮可食的困境,就得拖家带口的往外乞食求活!

但愿玉米能够尽快的推行开来,多增加些亩产,能让百姓多点粮食吧。不求每个人都在大唐之下过的富裕,但起码强盛的大唐帝国子民们,总不能经常挨饿受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