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花心大罗卜(2 / 2)

帝国吃相 牧尘客 1957 字 6天前

于是陈旭想通了,回府之后就开始安排准备回家。

整个侯府也因此闹哄哄忙成一团,侯爷要回乡探亲,侍卫、仆人、厨工、仆娘、侍女、马夫……,林林总总加起来没三五百人都不好意思出门,而且听说侯爷这次还会回乡娶亲,各种绫罗绸缎和钱财美玉必然也要准备妥当,一时间,整个侯府鸡飞狗跳,成箱成箱的物品往外搬。

陈平、英布、孙叔炅等一群属下全部返回,麻杆、公输胜和两个清河镇一起来的木匠也都穿戴上崭新的官服,准备跟着一起回乡探亲,一时间整个清河侯府变成了一个吵闹的市场。

而陈旭却蹲在熊猫园内,搂着一头熊猫舍不得放手。

“侯爷,您就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把团团和圆圆喂的白白胖胖的,决计不会饿着!”负责照顾两头大熊猫的几个仆人看着自己的侯爷,一直站在旁边苦口婆心的劝说。

“你们说的啊,要是回来我发现它们黑了瘦了,一定把你们几个发配到西北去修长城!”陈旭最后又喂了两头熊猫几根竹笋才依依不舍的站起来。

几个仆人同时打了个哆嗦赶紧一起点头,“侯爷您就把心放到肚脐眼上去!”

“好吧!”陈旭一步三回头的离开熊猫园,而两头大熊猫自始至终坐在地上啃竹笋,鸟都懒得得鸟天天喂自己的侯爷一眼,甚至那眼神儿还很不屑,这傻缺终于走了,这下可以安安静静的好好每天吃竹子了,再也不用陪着他满院子打滚卖萌了。

整个侯府忙忙碌碌一团糟,陈旭也懒得去过问,回乡探亲这件事他本来想低调的。

但因为蒙毅在清河园突然嗷了一嗓子,一下让他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地位,不得不提前成行。

何况接下来的几期报纸都会接连刊发数篇关于治国方略的大讨论,以荀子的思想为基调,融合儒道法名等主流学派的言论,以此推动破解眼下大秦这种独尊法术的局面,而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门徒必然承受巨大的压力。

他不在咸阳,那么这些事他就可以装作不知道,任凭陈平等人按照他的指示去操作,报馆的事除开皇帝之外如今谁都无法插手,李斯即便是想动,恐怕也会斟酌再三,何况秦始皇已经答应筹备撰史馆和书局等署衙,而且也亲口答应要召集百家方士的领袖上朝堂讨论政务,在这种气氛之中,百家门徒的眼光必然都会被报纸的讨论内容吸引,形成一股治国大讨论的浪潮。

儒家之所以会如此兴盛,就是孔子当初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带来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浩浩荡荡游走于诸侯之间,许多人都是诸侯的座上宾客,到处宣扬儒家理论,在贵族之中影像很大,而百家思想绝大多数都受到了儒家学派的影像,对周朝传承下来礼仪道德非常看重。

而这个时候的儒家理论和后世的儒学区别很大,是一门非常务实的学派,除开讲求上下尊卑和礼仪道德之外,更多的是对个人的行为做出很多的要求,讲求内圣外王,既要求修身,又讲求政治主张,从思想上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每个人都尊崇仁义礼智信五德,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君子社会,天下就会太平。

但后世的儒学变形非常厉害,把孔子和孟子提出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扭曲解释,将修身的慨念用各种条条框框加以禁锢起来,由此形成了类似于一种宗教性质的儒家教义,由此儒家门徒便开始出现和酸儒腐儒,只强调行为,而不重视思想,只知道寻章摘句,而不知其灵活变通,儒学也极大的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华夏文明从唐宋朝开始,便一步一步走下坡路。

但在眼下,严苛的法家思想已经严重的禁锢士农工商的发展,已经不适合大秦往后的继续发展,由此必须找到另外一条更加宽松的治国策略,内圣外王的的儒家理论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就是用来稀释和化解独尊法家的溶剂,引入不同的治国理念,以荀子务实的理论为基础,融合儒家和黄老务虚的理论,减弱法家这种务实到变形的治国策略,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被百家门徒广泛接受,皇帝和朝堂的官员也能接受的治国方略,这样大秦才能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平稳。

而报纸的出现,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报纸作为一种媒介,加上众多的百家门徒的参与讨论,扩散的速度绝对比孔子那些学生在诸侯之间跑来跑去的宣传要快的多,由此形成的影响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语。

按照陈旭的推测,最多只需要两三个月,这些报纸就会流传到整个大秦,在报纸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下,能够接受这种融合思想的士族就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蚕食和融化各种严苛的法律和法令,从而在朝堂之上开始推行轻徭薄赋,推行士农工商的平等地位也才能慢慢实现。

这件事能不能成功陈旭并没有彻底的把握,因为一切都掌握在秦始皇手中。

但通过这几次朝堂改革和一些政策的推行看来,秦始皇也是能够接受自己想法的。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皇帝还是热衷于政治的文武百官,对于如何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其实还是处于一种半懵逼的状态,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既想改革周朝的许多制度,但却又不知道到底该去怎么改变才能更好,秦国得利与法术治国,自然最大程度的依赖法律的推行,这也是李斯能够得到秦始皇重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