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水流开始向西了!”在前为先锋的冯野王兴奋地来回报,果然,他们看到从高俊的雪峰顶部流下来的融水穿过干旱赤裸的山体,在谷中汇成小溪,而溪流不再向东,而是向西行。
这意味着,大军已经来到了葱岭的另一边,对任弘而言,亦是来到了世界史的另一面!
他现在离东方的中原远了,而离西方的亚历山大、阿育王等已逝的征服者近了。
前方是铁灰色的峡谷,开阔、平坦的河谷,蜿蜒舒展的河水边,可见成群结队的野骆驼在滩上觅食,最初还有些荒芜,但又走了数日,在大军干粮快要耗尽时,前方地势陡然下降,道路尽头出现了大片的郁郁葱葱。
已经受够沙漠、高原之苦的征西军士卒忍不住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自打进了西域……
不,是自从过了陇关,抵达天水郡后,就再也没见过的富饶沃土!
翻越葱岭后数日,沿途皆是如画的风景。
大宛三面环山,气候温和湿润,全然没有沙漠的干燥,康居草原上吹来的寒风也被山脉挡住,雨水充沛,一年到头,两百多天皆无霜雪,不管农耕放牧,都是极佳的理想之所。
温暖的阳光照在每个士卒的脸上,迎面吹来的是湿润的风,绿草如茵,奔跑着健壮的骏马,咀嚼着紫花苜蓿,目光所及,是一座座可以相望的城郭,连成片的农田和葡萄园,空气中似乎散发着葡萄酒和羊奶的味道,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在“西域”。
任弘在这沃土上扬鞭赞道:“我虽是乌孙之婿,但亦要承认,伊列河谷远不如大宛富饶。”
这语气如同豺狼看中了一块肥肉。
文忠应诺:“就算将西域南北所有绿洲城邦加起来,也不如大宛一半富饶,难怪太史公单独为其列传。”
末了,文忠又低声问任弘道:“都护此次不直接走乌孙,而借道大宛,莫非是要效仿昔日晋献公,假虞灭虢?”
文忠料想,任弘的计划,大概是先干掉郅支,再把回头把大宛吃了,否则何必让他联络粟特人呢?
“你以为呢?”任弘也给文忠透了底,让他明白自己该如何做了。
大宛有人口三十万,胜兵五六万,几乎是西域三十六邦的总和。按照当年李广利与他们所定的约定,每年朝贡两匹天马,但不属都护,在葱岭西月氏、康居、乌孙等国间中立,依靠丝路吃得盆满钵满,但郅支的到来显然打破了这种平衡,更引来了任弘这庞然大物觊觎。
从葱岭冒头的汉军早就引起了大宛人的注意,当他们接近名为“贰师城”的大宛城郭时,一群头上戴着青铜盔或尖帽子,金发绿眼卷须的大宛人便主动来拜见任弘。身后是一车车的粮食和礼物,显然,大宛王已经收到了任弘派去使者的国书,并做出了他的回复。
大宛使者卑躬屈膝,拜见了任弘,表示大宛王愿意提供汉军一个月的粮食,并派人引导汉军沿着河流向东前往乌孙,大宛依然是大汉忠诚的盟邦,今年的天马已经送出。
任弘听完译者的话后,也不理会他们献上来的金子和蓝宝石,却示意文忠出面,质问起宛使者来。
文忠大声道:“郅支为祸葱岭以西,阻断商路,大宛亦深受其害。”
“大汉天子闻之,特令大司马骠骑将军率士卒前来,欲为大宛除此一害。”
“故大宛需得出动举国之兵,随汉军击灭郅支。”
“而汉军将途经贰师、郁成,再过大宛都城贵山城,北上都赖水,大宛需提供战争期间,汉军一切粮秣。”
“以上种种,皆由使者告知宛王,莫非是宛王不允?忘了当年挂在汉北阙的毋寡首级么?”
哪里能忘啊,如今的大宛王乃是毋寡弟弟蝉封的孙子,但汉朝将军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且自从四十年前的大战后,大宛怎么还敢让汉军路过都城?而按照宛人的性情,少不了要和汉人讨价还价。
大宛使者忐忑地提出抗议,但任都护却不耐烦了,竟不由分说,直接粗暴地打断了宛使,单方面对大宛宣了战。
“惜哉,看来和四十年前一样,大宛,再次与匈奴勾结,选择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