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1 / 2)

清河捂住荀灌的嘴,“请不要在我面前阐述你们如何做生小孩的事情了!”

王导故意纵容太兴帝和刘隗,就是想让太兴帝激发众怒,这样他才有借口逼皇帝退位为太上皇,然后立懂事听话的太子司马绍为皇帝。

王导就是王导,被逼到这个地步,他都始终没有对太兴帝生出杀念。

他实在是一个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大权独揽却倡导以和为贵的绝世权臣。一般人混到他的地位,早就是第二个曹操和司马懿了,把皇帝欺负得一声不吭,曹操杀了皇后,把女儿推到皇后的位置。司马懿更狠,直接把皇帝关到金墉城,关到死为止,换个听话的皇帝当傀儡。

而王导只是想实现政治理想,你好我好大家好,并没有想着欺负皇帝,太兴帝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刘隗拿着《放僮法》专门薅中原士族羊毛,大晋朝廷虽然在江南重生,但是朝中八成官员都是中原士族,而这八成官员中,就有八成是王导安排的官职。

于是,朝廷很快沸反盈天,怨声载道,明面上都在骂刘隗刻薄,巧取豪夺,暗地里都在骂皇帝过河拆桥,不懂眼色——这天下是皇家的天下吗?

不,这天下从三国开始,就是士族的天下!

当年曹家是如何顺利篡汉的?因为曹家承诺士族实行九品中正制,天下士族,只要支持魏国,就可以分一杯羹,士族的人永远都做官,都有肉吃。

曹家是如何失天下的?是因为曹家要废九品中正制,要提拔庶族,不想分肉给士族吃了,司马懿乘虚而入,跟着我们司马家就有肉吃,士族纷纷拥护司马家,叛出曹魏,魏国灭,大晋立国。

王导分肉给士族吃,所以他是丞相。太兴帝和刘隗要把士族的肉割走一大块,士族能服气?

王导的堂弟、统领大晋军队的九州大都督、驸马王敦脾气最急躁,也是出名了的倔强性格,他当即写信给刘隗,说道:“陛下对你信任早就超过对我堂哥王导的信任,你是国之栋梁,我一直很仰慕你的才华和人品。如果你我联手,一定能稳定社稷,收复中原,造福大晋。但是如果你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为了一己之私而蒙蔽陛下,倒行逆施,祸国殃民,伤害大晋。我必定会派兵阻止你,到时候大晋就不能安宁了。”

刘隗回信,写了着名的《答王敦书》,文笔了得,“……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我的志向就是尽力为皇帝,为大晋效忠。”

意思是说我们为人和为臣之道完全不一样,就像两条注定相忘于江湖的鱼,三观不同,何必强融?不服,你咬我呀!

第158章 天凉王破

王敦就真的咬过来了。

王敦和他堂哥王导完全是两种性格,无论太兴帝和刘隗如何挑衅王导,频频做各种小动作恶心人,王导心中m,面上笑嘻嘻,在台城里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对太兴帝恭恭敬敬,和刘隗同僚情深,谦和有礼。

你打了王导的左脸,王导不会生气,还会把右脸侧过来要你打。

王敦则是另个极端,别说你抽他的左脸了,你就是盯着他左脸多看一会,他就会板着脸问“你瞅啥?”,你敢说一声“瞅你咋地”,王敦就扑过来扇你一记耳光。

在武昌领兵的王敦收到刘隗的《答王敦书》,当即就把信给撕碎了,抽剑砍断了桌角,“竖子安敢欺我!”

王敦当即写了一封讨伐檄文,一口气列举了刘隗十大罪状,什么奸佞谄媚,谗陷忠良,蛊惑圣听,扰乱朝政,擅作威福,杜塞言路;什么大兴劳役,骚扰百姓等等。

当然,重点是指责刘隗利用《放僮法》私免良人家奴,散布个人恩惠,割配本可充实国库的大田,充实部下军队。但是有通过用金钱赎回自由身为良民,或者士族自主放出来的良民拒绝加入刘隗的征兵,刘隗有所不得,便归罪于良民原来的主人。

这就是刘隗做的过分的地方了。刘隗拿着《放僮法》逼士族们放僮客,僮客成为良民,却没有真正的自由——前脚拿到良民的户籍,后脚就被刘隗强征入伍,成为羽林军。这等于是拿着一部法律直接从士族的口袋掏东西塞进自己的口袋,跟明抢差不多。

士族们痛恨刘隗,干脆不等刘隗上门,就直接放僮客们自由,给他们良民的身份,心想我反正要失去了,干脆你刘隗也得不到。

但是刘隗不肯放过这些得到自由的良民,照样强征入伍。

这些连僮客都恼了,你不是说要放奴吗?我们已经不是奴隶了,为什么还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当士族的奴隶,和当你刘隗的奴隶有什么区别?

如此,刘隗得罪的不仅仅是士族,就连强行收编的羽林军表白上臣服,内心其实毫无忠诚可言,满朝文武,士族军队,都在骂刘隗。

王敦在讨伐书里列举了刘隗十大罪状后,说道:“逆臣刘隗欺上瞒下,祸乱朝廷,臣身为辅弼之臣,实在逼不得已,决定起兵去建康城讨伐逆臣,以清君侧。如果皇上斩杀刘隗,把他的首级给我,那么微臣立刻罢兵,带着军队回到武昌去。”

王敦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剑指建康,立刻轰动朝廷。

王敦就是王导用来打醒太兴帝和刘隗的棋子。王导在朝廷苦心经营多年,把王敦推到九州大都督的位置上,统领军队,为的就是把枪杆子牢牢掌握在琅琊王氏的手中,无论太兴帝如何作妖,都逃不过王导的五指山。

王导只需推出王敦这枚棋,就能直接把太兴帝就将死了,而且,王导手上一直都干干净净的,一滴血都没有,保持着忠君忠诚的形象。

王导要保持老好人的人设,他不可能直接动手,他早就料到王敦的性格绝对不能容忍刘隗,必定起兵讨伐。

一切都在王导的计划之中。

王悦看着父亲精妙的布局,一环扣一环,甚是佩服,自愧不如,这才修炼千年的狐狸啊,我那点微末的本事,连父亲一鳞半爪都没有。

王导看出儿子心中所想,“你莫要暗自菲薄,你还年轻,只有十八岁,你的种种表现,比十八岁的我有本事多了。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那还得了?肯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为父一直都相信你。”

一般的父亲都用挫折教育,摆出严父的嘴脸,恨不得把儿子骂到泥土里,把儿子当仇人般打击。但是王导不一样,他对王悦当做“爹”一样养着,捧着,供着,从来没有一句歹话,总是反过来拍儿子的马屁。

得知王敦起兵,王导淡定的召集琅琊王氏所有族人开会,“从现在起,所有人,包括我,立刻写辞呈,辞去官职,每天穿着白色粗麻衣服,跟我去台城门口请罪。”

啥?琅琊王氏的族人们不解,“此事因刘隗倒行逆施、皇上不得臣心而起,驸马王敦起兵清君侧,诛逆臣,与丞相何干?与我等何干?”

都不服气啊,凭什么?我们又没错事,为什么我们要辞官请罪?

更有族人直言说道:“驸马王敦大军即将到建康,皇帝和刘隗靠什么阻拦驸马的军队?我们用不着请罪。”

王敦就要从武昌打过来了,他统领九个州的兵马,谁有本事和他一战?

面对族人的质疑,平时老好人的王导第一次露出“霸道丞相”之相:

“听我的,都听我的。”

“辞职,全部辞职,不要问了,全部辞职。我再跟你们说一遍,全部辞职,全部辞职,不要再问了。”

“你别干了。”

“我不需要你的意见,我是族长。我的意见就是所有琅琊王氏的意见。”

“听我的,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件事不需要讨论。”

以亲善可人着称的王导第一次露出“獠牙”,无人敢反抗——就连王悦都表示支持父亲,当即提笔写辞呈,辞去东宫太子友之职。

王悦服从,众族长的目光都落在以叛逆闻名的老二王恬身上。王恬用一只玉环松松的绾着发,嫌天热人多,衣襟大敞,露出一件玉沙色的双肩抱腹(就是肚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