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对日本本土的轰炸绝不只是一次,事实上双方从开战的那一刻开始,争夺制空权的战争就已经打响了,中国发动了针对朝鲜南部,远东滨海区大规模轰炸,只要天气允许,都会有数百架轰炸机飞越边境线,对日本方面的军事目标,重要工厂,交通枢纽,居民区进行狂轰滥炸。
另外中国的潜艇编队也大量的出没于中日临近海域,维持日本战时海上生命线的就是海运,日本人将从殖民地掠夺的原材料全部运回本土,然后再制成武器运出去,支撑战争的继续。
一艘艘海船就好像日本的血管一样,中国一开始就针对这些要害下手,对日本造成的伤害是极为严重的。
当然日本也不会老老实实的挨打,他们的海空力量同样会进行反扑,一时间从黄海一直到南海,进而延伸到印度洋和太平洋,到处都是中日两国的战场。
目前的战争还主要是破坏和犯破坏为主,中日两国都在酝酿着大规模的决战。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之中,美国人终于从太平洋舰队被全歼的阴影之中走了出来,不过珍珠港的巨大损失还是短时间无法弥补的,这并不是损失了三艘航母的问题,要知道美国目前还有九艘航母,罗斯福已经调集了七艘航母组成了全新的太平洋舰队。
问题在与这支舰队并没有一个前进基地,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去攻击日本,这绝对是不可能的,在茫茫的太平洋之中美国人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前进基地。
经过一番的权衡,美国人制定了一个新的方案,那就是暂时将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前进基地,海军主力部署在澳大利亚。同时加紧修复珍珠港,恢复珍珠港的功能,美国提出了这个要求,英国自然要答应,此时日本已经占据了新几内亚岛,下一步毫无疑问就是攻击澳大利亚,能让美国新组建的太平洋舰队进驻,对于英国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情。
澳大利亚并没有承担这么庞大舰队的能力,需要修筑大型军港,囤积油料物资,还要建立严密的防空体系,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也要时间。
其实美国还有更经济的选择,那就是借道中国,将海空主力派到中国,然后攻击日本本土,只要本土被攻占,就算日本占据了再多的殖民地也毫无用处,这个计划的最主要支持者就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
不过最大的反对派却是总统罗斯福,罗斯福十分清楚,从军事角度来看借道中国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从政治衡量却不是最好的办法。过分倚重中国,等到战胜之后,利益如何瓜分?
欧洲战场的主力已经变成了苏联,如果亚太战场的主导权再落到中国手中,美国政府还怎么瓜分战后的胜利果实啊!
正式处于这种考虑,罗斯福坚持美**队要横跨太平洋,同中国在东西两个方向夹击日本,这样才能够维持有利的政治地位。
美国的工业实力的确不可小觑,一旦下定了决心之后,美国就快速动员起来,组建了强大的西南太平洋战区,两个月的时间就在澳大利亚建立起全新的海军基地,四艘大型航母正式进驻澳大利亚。
美国的动作可谓神速,更让美国感到兴奋的是日本竟然对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航线没有任何阻挠,既没有派出潜艇骚扰,也没有派出航母拦截,就这样任由美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战区。
罗斯福对于美军的高效率也比较满意,太平洋战场的局势逐渐出现了扭转的迹象,尤其是中国击沉了日本的苍龙号航母之后,日本舰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失去了优势,因此罗斯福判断想要解决这个岛国绝对不困难。
美国需要做的是尽快协调各个参战国的关系,进而确立起美国的领导地位,为瓜分战后的利益打好基础,罗斯福很清楚能够挑战美国主导权的就是中国。
英国朝不保夕,没有美国的援助随时都会完蛋,苏联正在血战,状况也很不乐观,这两个国家都有求于美国,至于中国不只不需要求助美国,相反美国还要靠着中国分担日本的压力。
如果这个时候中国要站出来抢夺同盟国的大旗,对于美国来说真不是一个好事情,罗斯福只好先试探一下中国的态度,他向中国提议所有反法西斯国家应该联合在一起,签署一个纲领性的文件,用来指导整个战争。
罗斯福的电报送到了北京,乔宇当即就猜透了罗斯福这条老狐狸的打算,美国人这是想主导战争的进程,又担心中国会阻挠,因此才想到试探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