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条件送到了丘吉尔的面前之后,这位新上任的首相也不住的倒吸冷气,按照中国的办法等于是彻底将南亚分裂,中国的势力会顺势侵入印度洋,到时候只怕整个远东的殖民地都要失去。
这可是大英帝国数百年殖民世界的成果,无数前辈付出了精力和金钱,现在要全部放弃了,自己就真的是英国的罪人了。
丘吉尔也没有想到中国开出的价码竟然这么高,虽然嘴上答应同意中国的任何条件,但是他也清楚一旦答应了中国的条件,自己就成了大英帝国的掘墓人,没等希特勒将英国征服,英国就要提前交出世界霸权。
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对他的威望的影响,上台的时候老家伙摆出无比强硬的姿态,誓言扞卫大英帝国的权威,现在却对中国大步妥协,这不是在打自己的嘴巴么,难道他的强硬的有选择的?
对德国强硬,对中国就妥协!这种话是说不出口的,反对党绝对会抓住不放,虽然丘吉尔心里也有了这个打算,但是这不是能够摆在台面上的东西。
美国总统罗斯福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他必须要尽快协调中英关系,共同对付德国,要知道一旦英法失败,美国就要直面德国,那绝对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因此罗斯福不断的充当调停人的角色,劝说两边尽快达成协议。
乔宇很清楚英国的心态,不过他还是信心十足。丘吉尔很快就会妥协,因为德国已经开始攻击法国了。这绝对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是德国装甲力量表演的最好舞台,对于这一点乔宇深信不疑。
经过中国加强之后的德国战争机器比起历史上更加锐利,而法国却是更加颓废,他们的士兵龟缩在马奇诺防线已经大半年了,没动一枪一炮,这样不敢作战的部队还有什么作用呢。
中**方高层对法国的看法十分悲观,只要法国惨败。英国就会失去在欧洲大陆的最重要支点,到时候英德双方隔着英吉利海峡,相互对峙,英国人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绝对会快速妥协的。
从希特勒重新整军开始,德国人就知道自己还会和法国发生一次决战,为此希特勒命令自己的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那时的德军参谋部还是国防军的老派将领掌权。他们制定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作战计划,其中的作战思想和一战之前的施里芬计划大同小异。
对比利时开刀,从这里攻击法国北部,按照计划要到两年之后才能占领索姆河一带,德国至少要付出五十万人的牺牲。看到这里希特勒就对这个计划大失所望,他亲自参加过一战。他很清楚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打下去,德国一定会重复一战的失败,就算打败了法国也是一样。
现在的世界局势对于德国来说并不好,在东欧庞大的苏联正在加紧战争准备,斯拉夫人一贯以扩张领土为最终使命。苏德之间早晚还有一战,而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虽然孤立主义盛行。但是罗斯福已经开始加大支持英法的力度。
而最让德国以外就是中国的态度,本来希特勒是希望中国能够成为自己的盟友,两国共同对抗西方势力,不过事实证明这只是希特勒的一厢情愿,中国已经切断了同德国的贸易,并且寻求同美英之间进行合作。
这让希特勒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孤独,世界上真正的大国和强国还都是对德国有着严重的戒备的,如果德国陷入了长期战争之中,美中等国必定会向一战一样,站在英法一边,最终德国还会被生生耗死。
想要破解这个魔咒,唯一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快速解决法国和英国,不给美国干涉的机会。
这个时候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三人联名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这三个人都曾经到中国交流学习,曼施坦因还参加过中国和日本的战役,回国之后,他一直在思考装甲力量对于战争形态的巨大的改变。
日本士兵平心而论是很不错的,他们顽强忠勇,敢打敢拼,而且战术娴熟,单兵素质十分过硬,但是在中国优势的装甲部队面前不堪一击,完全就是待宰的羔羊,尤其是中国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据了整个北朝鲜,更是让曼施坦因意识到了一件最关键的东西,那就是速度。
德国也必须打造和中国一样的装甲部队,甚至是更精锐的力量,这是曼施坦因等人的共同主张,当然仅有好的武器还不行,还要有优秀的战争思想,曼施坦因在自己的作战方案之中,选取了卢森堡的阿登森林地区作为突破点。
这里是法国马奇诺防线的北方终点,同时又衔接着比利时和荷兰,突破这里之后,就是法国的军事重镇色当,就好像是法国的肩关节一样,重要性无与伦比,偏偏法国人在这里还没有足够的防御力量。
攻击这里,就如同孙子兵法强调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希特勒见到了曼施坦因等人的计划之后,终于脸上流出了笑容,这正是他需要的作战方案,当即希特勒就命令曼施坦因等人继续完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