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夺嫡之战(1 / 2)

做足了战前准备,袁绍军终于摊牌。

袁绍让次子袁熙,领五万幽州军屯于辽东边境,防范辽东黄巾军捣蛋,袁绍则亲率大军,打着“为孔融报仇”的旗号,兵分三路进入青州,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大有遮天蔽日之势。

不难看出,袁绍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拿下青州!

如今的袁绍,刚把握住了两次发展机遇,早不是昔日气象。

第一个机遇,几乎得了整个幽州。

支持刘和灭掉公孙瓒,并在刘和死后,将追随他的幽州军收入囊中,虽然紧接着又与辽东黄巾狠狠干了一架,多少有些折损,但也不是没有好处,辽东黄巾被打残,只能盘踞于辽东一角,苟延残喘,短时间内无力对袁绍形成威胁。客观地讲,正是因为与辽东军的大战,反倒加快了袁绍对幽州的控制,利大于弊。

第二个机遇,便是并州了。

拿下并州完全没有遇到阻力,兵不血刃传檄而定。并州兵肩负着守卫大汉北疆的使命,是在战场上见过血的精兵锐卒,还有一定数量骑兵部队。并州的问题是物产不丰,需其他州郡接济钱粮,袁绍有钱粮广盛的冀州为后盾,支持并州不在话下。

三州在手,出兵二十万,看似不多,其实不然。

要知道,调名城的部队出击,有规则限制,玩家占据名城时只能外调10%兵力,诸侯情况稍好一些,但也只能调20%。袁绍这次出兵二十万谋取青州。再算上袁熙的幽州军,便意味着。袁绍的总兵力竟超过百万!虽说如此庞大的兵力,未免有穷兵黩武之嫌。但也足以证明袁绍的强势。

看看袁绍军的整体布置。

幽州,次子袁熙率军五万镇守幽州,防范辽东,袁绍派谋士陈琳、许攸辅佐,主要是原刘虞部下,有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

青州,袁绍兵分三路。

左路军,长子袁谭率军五万,从渤海郡出兵。进攻乐陵一线。左路军有谋士辛评和郭图,帐下主要武将有吕旷、吕翔、冯礼、马延等人。

右路军,由袁绍最疼爱的三子袁尚领兵,同样五万部队,由清河国从兵,进攻高唐一线。右路军有谋士审配和逢纪,帐下主要武将有颜良、睦元进、韩莒子、吕威璜等人。

中路军,袁绍亲率十万大军出征,从安平国出兵。进攻平原治所。沮授、田丰、陈震参谋,帐下主要武将有文丑、韩猛、尹楷、淳于琼、张顗、苏由等人。

袁绍的外甥高干没有出战,坐镇后方,负责并州和冀州的安全。并支援前线。袁绍让荀谌与高干搭档,一个统兵,一个管物资调派。各司其职,另有焦触、张南等人听调。他们负责具体任务的执行,如押运粮草、支援某路大军。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袁绍,确实兵多将广,如日中天。

这还是张颌、高览和鞠义被挖了墙角……

实际上,袁绍这次大张旗鼓地进攻青州,还有其他打算:那便是考察袁谭和袁尚,看谁更适合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袁绍有三子:袁谭、袁熙和袁尚。

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嫡长子为当然的继承人,“皇帝爱长子”的说法由来已久,换作诸侯之家,该说法同样成立。然而,袁谭脾气有些暴躁,不怎么讨老爹喜欢,袁绍又因袁尚貌美(这理由真是奇葩,估计与袁绍也是美男子有关),以及后妻刘氏喜爱袁尚,有意立袁尚为继承人,只是袁绍也知道,“废长立幼”向来是大忌,还没有正式表态。

袁熙是次子,排名不高不低,也不似袁尚那样特别讨父母喜欢,基本没有机会,袁熙本人似乎也没有争位之心。形势比较明显,如果不出意外,袁绍的继承人,将从袁谭和袁尚两人中选出

袁绍可以不表态,下面的人却不能稳起,得选边站队。

毕竟几个儿子都成年了。

袁谭嫡长子的身份,为他带来了巨大优势,众人都倾向于立他为继承人。可是袁谭性子急躁,做事比较直接,比如逢纪和审配骄傲奢侈,袁谭就非常反感,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逢纪和审配担心袁谭上位后对自己不利,又发觉袁绍属意袁尚,于是两人转而支持袁尚。再加上,袁谭前几年因调戏赵雪,结果在青州市集被擒,让袁氏颜面无光,算是一大污点,被袁尚一派不断攻击……

两派为争夺继承权,互相攻诘,争吵不断,袁绍也不胜其烦。索性趁这次机会,让两个儿子各领一军,用战绩说话。

对袁谭袁尚而言,这场战争,隐隐有夺嫡之战的味道!

左右两路大军的人员配置,袁绍花了不少心思。

各给五万兵马,负责侧翼攻势,随军谋士都是袁谭和袁尚的支持者,势必会尽心辅佐,派去的武将数量也一样,看起来袁绍是想让两个儿子公平竞争。但实际上,袁绍还是暗中帮了袁尚一把。

右路军有猛将颜良……

袁绍军一动,青州府也立即进入战争状态。

青州六郡国:平原郡、济南郡、乐安国、齐国、东莱郡和北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