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2 / 2)

同学们议论纷纷。

岳欣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我们要备战备荒,随时准备。”

有人道:“可谢老师说不会打大仗了啊。”

岳欣荣:“这不是以防万一嘛。”

同学们对这个不是很了解,但是各地都要求挖防空洞,既能囤粮食还能防炮/弹等等,首都自然也得抓紧。

林溪好奇道:“咱们自己挖地下防空洞教室?我们技术行吗?”

要是没专业技术人员,到时候再塌方什么的,那可麻烦。

岳欣荣:“没事,咱们学校有不少懂建筑和结构力学的,他们会成立一个带头小组,带领大家一起干的。”

林溪:“那我们都要去挖吗?”

岳欣荣揽着她的肩膀,笑道:“放心,你不用去。我们专门找周勇同学这样力气大的男女同学。”

“再说了,就算必须去,不是也有谢老师帮忙嘛。”同学们纷纷打趣林溪。

林溪现在已经不会脸红了,她笑道:“你们说话严谨点,我们班主任也是谢老师呢。”

“我们谢团长!”同学们异口同声对她喊。

这下林溪的脸终于红了。

挖防空洞地下教室倒真的用不上林溪,就算她愿意去,班主任也不会让她去的。

因为学校又有其他的任务,他们中文系要负责学校广播站除政治任务以外的供稿以及部分播音工作,还得负责给校报供稿,负责采访报道学校最近的新闻。

总之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学校成立了校报社,班主任推荐了林溪几个同学,班长带头,让林溪当骨干把这个工作承担起来。

林溪非常乐意。

不过她也有难处,因为她受教育的经历和当下社会完全不同,甚至还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她写文章的时候一旦涉及思想、时政等话题就很容易敏感。

好在她不是爱出风头也不是多高调的人,写了文章绝对不会立刻就拿去用,而是先给谢启明看,如果他不在就给班主任,班主任不方便就给岳欣荣。

总之,稳稳妥妥绝不惹麻烦。

最开始有些同学不服气,觉得自己不比林溪差。可惜在谢老师看来他们的文章没林溪的好,关键他们不会用照相机,而林溪却会。

除了林溪,季芳菲也因为会用相机喜欢写作加入了校报社,两个人经常一起合作。

两场秋雨以后,天气就渐渐凉了,早晚的甚至感觉到了冷意,需要穿上厚衣服才行。

林溪这几天不是在采访报道挖地下教室的进度,给大家鼓劲,就是去采访工农兵学员方队的训练情况,虽然不用出大力气,却也不轻松。

因为10月1日要举行国庆大游/行,领袖要在天an门城楼检阅队伍,而工农兵学员要组成一个方队参加国庆□□。

为了保证□□队伍的质量,学校基本都选择部队学员另外加一些工农优秀学院干部,因为他们训练队列不需要太费劲,尤其是踢正步,如果找普通学员只怕踢肿了腿也没法在短时间内练好。

方队队员们每个周六和周日的下午都要集中训练,林溪就会和校报社员一起来拍照采访,然后回去写文章。

今天和她一起来的是季芳菲,她和林溪一样会用照相机。

这时候不止照相机贵,胶卷也很贵,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需要单位证明限量购买。

她俩每次拍照都是调整好角度,对好焦,有十足把握的时候才会摁快门的,就怕浪费一张底片。

林溪拍了两张照片,又找角度给了岳欣荣一个特写,然后朝她竖了竖大拇指。

林溪跟教官道谢告辞,打算和季芳菲先去图书馆。

谢启明晚上要过来和她一起吃饭,不过距离晚饭时间还有俩小时呢,她先去借书看书,谢启明来了会到图书馆找她的。

图书馆挤满了来看书学习的学员,连角落里都灯光明亮,有人坐在那里看书。

现在除了课后以及周末挖地下教室的和训练的方队,其他学员基本都进入正轨,有空都喜欢来这里借书看。

本校的图书馆当初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没有遭到什么破坏,书籍基本都被保护下来。

同学们来到这里就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甚至还有一些被称为禁书的,这里都有。

她们俩来晚了没有座位,就想找个空地坐会儿,结果发现也坐满了人。

季芳菲眼尖,发现了好几个借阅金瓶梅以及带有□□内容的外国名着的学生。估计是不好意思借走看,都窝在这里一口气读完。

林溪拽拽她,让她不要那么八卦,有损她淑女的形象。

她想找几本摄影和绘画以及排版之类的书,反正有什么看什么,让季芳菲帮她一起找。

她找到两本书又抱着去找地方,窗口那里恰好有俩同学离开,林溪就跑过去占住,靠在窗台上看书。

季芳菲还没过来,倒是一个男同学悄悄靠近她,用手指头轻轻地点了点她的肩膀,“同、同学。”

林溪扭头,见是不认识的人,估计是别系的,“你有事?”

男同学手里拿着一本书露出夹着的一封信,他看起来很紧张,手指紧紧地捏着书脊,“同、同学,我、我也喜欢、看书,你……”

林溪看他紧张得嘴唇哆嗦,说话都结巴了,就把手里的书递给他,“你想看这本书?”

男同学轻轻摇头,“我、我……”他又把书里递给她,想让她拿那封信。

林溪看到他书里夹着的信了,却不去拿,小声道:“同学,我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