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回 大乘佛教 五方明王(1 / 2)

“东方有一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本座也要说一句: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你是比不上本座的,日后你大乘佛教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本座顺应百姓的**,满足百姓的**,众生没有贪欲哪有我欲界波旬?”

“我将有佛经留世”。

“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我将有僧宝留世”。

“你要教化众生,该不会拒绝本座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

“不会,众生平等,哪怕是你的弟子,我也会谆谆教导的”。

“那好,日后本座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报今日之辱”

释迦摩尼听了波旬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儿,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波旬见此,率众狂笑而去,至此之后,大乘佛教和欲界却是彻底成为了死敌,大乘佛教的佛法可以克制域外天魔,可是当教中弟子渡劫时,便会遭受域外天魔恐怖的袭击。

在波旬魔主走后,释迦摩尼当即一声长叹,而后双手合十,说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释迦摩尼,在此立下大乘佛教,众生平等,皆可入我佛教,修我佛法,善哉,善哉,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的区别了,小乘佛教教主乃是那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弥勒佛祖,也就是未来佛,教义倾向于只度自己,不管他人。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也根本不想救度他人。

至于大乘佛教,释迦摩尼在自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度他,认为佛既有能力救度自己,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提出了众生平等,皆可成佛的观念。

小乘佛教的观念,是很难得到百姓们的认同的,因为小乘佛教的教义太过自私了。只管自己不管他人,就连仙道都认为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为宗旨,时不时派遣弟子下山降妖除魔,救护苍生,至于小乘佛教的人,百姓都知道他们自顾自己,不管苍生,自然不会去信奉小乘佛教。

至于大乘佛教。在度己的基础上增加了度人,认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没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宗旨是救世人出苦海,让众生人人成佛,自然是会得到百姓们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