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秉烛夜话(二)(1 / 2)

“陛下所虑甚是,我朝虽已基本大治,只是限于时日,文风尚弱,纵使有科举之良策激励,短时间里只怕也难见大成效,究其根本在于经典艰涩,句读难断,寒门士子纵欲自修,怕也是有心而无力,然,微臣却有一法。或有提速之效。”

太宗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自汉末以来,中原大地就始终战乱不断,文化传承虽不致于到了断层之地步,可文风始终不盛却是不争之事实。而儒家经典的艰涩无疑也是造成这等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赵文振显然是心知肚明的。

“哦?爱卿可有何妙策?”

身为圣明君主,太宗自然清楚要想坐稳天下,文治才是关键,而今一听赵文振自言有办法提振文风,登时便来了精神。

“回陛下的话,此策非言语所能描述清楚的。可否借微臣纸笔一用?”

尽管即将成为驸马,可赵文振却并不满足于此,不为别的,只因唐初的驸马真心不值钱——高祖很能生,太宗同样也很是能生,两任皇帝加起来足有三十六个公主,扣除早夭的,那也还有着三十三位之多,毫无疑问,在这么个特殊时期,驸马的身份根本不足为凭,要想活得滋润,还得看个人的能力,而今,难得有个与太宗私下奏对的机会,赵文振又哪肯轻易错过了去,自是须得好生表现一下才是。

“那行,就一道去书房好了。”

在强国一事上,太宗一向是极为着紧的,哪怕此时天已近了黄昏,他也自顾不得那么许多。

“微臣遵旨。”

太宗要长谈,那无疑是正中了赵文振的下怀。

“此朕惯用之笔墨也,卿且随意好了。”

太宗显然心切着要知道赵文振所言的良策究竟是啥,这一走进了书房。立马便指向了他所惯用的龙案。

“诺。”

听得太宗这般吩咐,赵文振立马紧着应了一声,几个大步便走到了文案处,但并未去后方落座,而是恭谨地躬身站在了文案前,添水磨墨了一番,而后方才提起了笔,蘸了下墨水,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四行字: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四句话的字完全一样,可加上了标点符号后,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当然了,为了避讳,其中的民字都少了半笔——最后收笔的弯钩没了。

“陛下,您请看。微臣在每句话的末端皆加了符号,以示句读之分,具体来说,便是一句话未完,则用逗号,意思完整后,便以句号示意,另有上下引号、问号。分号、感叹号、破折号等,容某待会一一分说。”

在放下了手中的笔之后,赵文振紧着便将纸上所写的内容呈现到了太宗的面前。

“唔,这符号倒是挺不错的,只是这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