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魏征的荐书(一)(2 / 2)

魏征乃是当世大儒之一,文章辞赋当行出色,只一扫了眼赵文振所献的诗文,忍不住便击节叫好不迭。

“确是如此,让伯父见笑了。”

诗当然是好诗,王翰的千古绝唱,能不好吗?也就是王翰尚未出生,赵文振方才敢理所当然地剽窃上一把,脸啥的,那就不要了。没法子,这都是被逼的——要想不去雁门关赴任,那就只能去考进士科,而要想取得入场卷,在这等科举制度不完善的年月,就必须有从三品以上的文臣之荐书,至于有没有秀才(这时节举人的名号还没诞生)的身份么,反倒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唔……。贤侄且随老夫来好了。”

赵文振倒是说得个确然无比,可魏征却明显不是太相信,不为别的,只因这首七言绝句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些,魏征自己都写不出如此好诗,他又怎能相信赵文振这么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家伙能有这等能耐的,当然了,心中怀疑归怀疑,毕竟没有证据,此时此刻,魏征还真就不好当街刨根问底的,略一沉吟之下。最终还是决定给赵文振一个面谈的机会。

“诺。”

魏征的怀疑都已是挂在了脸上,以赵文振之敏感,又岂会看不出来,只不过他却并未在意那么许多。躬身应诺之余,就这么牵着马,一路跟随在了魏征的马车后头,迤逦地往魏府而去了……

“贤侄既言有意进士科。可知何谓三场乎?”

魏征显然没怎么把赵文振要参与进士科的事儿放在心上,这一回到了府中,连晚膳都没用,便即领着赵文振去了书房,摆明了就是打算三言两语便将赵文振打发走了了事。

“回伯父的话,若是小侄记得不差的话,三场应是贴经墨义一场、诗赋一场、策论一场,一日考毕。”

既是打算通过考取进士科来避开被流放雁门关之厄,赵文振又岂会不先去了解清楚进士科要考之内容,此时应对起来,自是从容得很。

“嗯,贤侄知道便好,诗赋、策论就姑且先不说了,但消贴经墨义一关过不去,后头两场纵使发挥再佳,恐亦是枉然啊。”

魏征心里头显然已经认定赵文振所献的那首好诗是找人代笔的。尽管不曾当面指出,可言语间却已明显透着这么个味道。

“伯父说得是,贴经墨义五十题,若欲全对,确非易事,小侄实不敢有此奢望,然,甲等还是可期的。”

贴经墨义考校的就是对儒家经典的记忆程度。说穿了就是填空题与释意题——考题皆是从经典中抽出一句或是几句话,其中缺了些字,要求考生准确填出经典的原文,并按要求给出注释,看起来似乎不难,可真要想拿高分,那却是难之又难,原因就在于要考的经文包括《史记》在内,足有八十九万余字,要想熟烂于心,又哪有那么容易。

“哦?”

这一听赵文振自称能在贴经墨义试上拿到甲等之成绩,魏征不由地便是一愣,无他,概因这等成绩当真不是那么好考的——四十题以上为合格,四十五题以上为乙等,唯有对四十八题以上才能得甲等,非皓首穷经之人,别说拿甲等了,合格只怕都难,魏征虽自信,可真让他去考的话,他也不敢自言肯定能拿到甲等,偏偏赵文振这么个嘴上没毛的小家伙居然敢妄言若此,魏征一时间还真就有些个哭笑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