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妃殉葬?这……几千年都从未有过此事了!
朱棣等生母早就去世的亲王也就罢了,类似鲁王,安王,含山公主等生母还在世的皇子公主们都绝望的看着各自目瞪口呆的母亲。他们今天失去了父皇,就连生母也要一并死别吗?
昔日的枕边人要处死自己,嫔妃们都吓呆了,年纪最轻、出身高丽贡女的张美人抱着才三岁的女儿宝庆公主瑟瑟发抖。小公主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见母亲失态,她吓得哇哇大哭。
胡善围心下不忍,笔触一顿,说道:“皇上,宝庆公主还小,需要生母照顾的。”
宝庆公主是洪武帝六十八岁那年得的小女儿,听到女儿的哭声,再想想张美人只生了女儿,没有生儿子,将来不会影响皇权正统,洪武帝才改口说道:“除了张美人,所有嫔妃,还有伺候过朕的宫女一律殉葬。”
诸位皇子公主们见皇上赦免了张美人,纷纷哭着跪着膝行,往龙榻方向而去,也有求胡善围的,希望胡善围能够帮着给自己的生母求情。
可是洪武帝说完这句话就咽气了,一切已成定局。
短暂沉默后,寝宫立刻哭声震天,皇子公主和各自的生母紧紧拥抱在一起,哭父皇病逝,也哭生母即将面临残酷的殉葬。
皇上驾崩,三个孩子留在京城为人质已成定局。徐妙仪好像失去了听觉,身在哭喊之声里无动于衷,她的视觉像是变慢了,所有人的行动都那么迟缓,一点一点的挪动着,她看见平日那些雍容华贵的嫔妃们或被迫、或麻木的被太监们一个个从皇子公主身边带走,失魂落魄的走到隔壁偏殿里。
她看着偏殿的房梁上挂起了一条条白绫,白绫下面是一张张方凳,明明门窗紧闭,可是白绫居然无风而动。
她看见嫔妃宫女们一个个如登泰山似的,艰难的踩到方凳上,她们已经没有什么品级身份可言了,谁是低贱的宫女,谁是高贵的淑妃,统统都不重要。
她们甚至都不能算是人——她们只是和金器、玉器等物差不多价值的陪葬品而已!
白绫套在了脖子上,太监关上偏殿大门,大门关上的瞬间,她看见一排排凳子倒地和上面扭曲抽搐的躯壳。
她猛然想起了自己七岁时在一个大雪的夜里醒来,发现母亲不在身边,她抱着布娃娃偷偷出了卧房,外面很冷,冰雪的世界里,唯有前方祠堂是唯一的光亮。
灯火通明的祠堂里,似乎人影绰绰,大大小小的影子,外祖父全家都在那里,只是没有声音,世界像现在这样,一片死寂。
她推开祠堂大门,看到的是一双双悬空的脚,一具具僵直的尸首,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
三十多年过去了,祠堂的场景和偏殿的场景跨越了时空,互相融合,徐妙仪分不清那里是过去,那里是现在。
和朱棣甜蜜的恋爱和婚姻,她以为自己不再孤独,再也不会回到童年的噩梦里,可是今天,那种铺天盖地的愤恨、无奈、悲哀和无助再次将她笼罩。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八,洪武帝薨,享年七十一岁。
五月十六日,皇太孙朱允炆在满朝文武百官的三请三辞后,终于答应登基,是为建文帝,同日,朱元璋的棺椁下葬,和马皇后同葬在鸡鸣山孝陵,谥号为“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和“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此外,建文帝追封了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追封了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并且封了生母吕氏为圣母皇太后,封妻子马氏为皇后,是为大明第二个母仪天下的马皇后。
到了六月,建文帝封顾命大臣、兵部左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太常寺卿;恩师黄子澄为翰林院学士,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读,同议军国大事。
七月盛夏,如火如荼,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顾命大臣联名上奏削藩,建文帝准奏,磨刀霍霍向皇叔。
☆、第280章 燕王反杀
洪武帝根本没有料到,他去世才两个月,皇孙朱允炆就违背了誓言,开始对皇叔们动手了。
二十几个皇叔,应该先宰谁?这是个问题。
先难后易,擒贼先擒王,就必须先对燕王朱棣动手。兵部尚书齐泰建议先出兵燕地,“……燕王乃藩王之首,其他诸王皆看燕王的眼色行事,一旦剪除燕王,其他诸藩之削,必如高屋建瓴,顺势而下,全功可竟。”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就要对势力弱小的皇叔先下手了。黄子澄等人觉得燕王毕竟还没有谋反的迹象和证据,齐泰出师无名,恐怕不得人心,建议先找几个名声不好的藩王下手,起震慑之意。
于是这位太傅说道:“新君天资仁厚,不可妄动干戈,劳民伤财。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朱橚,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国丈马大人,外祖父吕大人等习惯搞阴谋诡计,一对上这种真刀真枪的战争就缩了——毕竟他们都没上过战场,于是纷纷附议,从最“无能”的周王朱橚开始削起。
朱允炆也觉得对付周王更容易,且不费功夫。况且正好瞌睡遇到枕头——周王妃冯氏“大义灭亲”,居然亲笔上奏朝廷,说丈夫周王朱橚有谋反之心,在周王府私藏了龙袍!
坤宁宫里,朱允炆将冯氏的奏折给了年轻的马皇后,“你和冯氏有过一些往来,奏折有几分可信?”
马皇后看完了奏折,沉思片刻,说道:“这奏折确实来的太巧了,皇上正打算对周王动手,周王妃就立刻将证据送到手上,她是周王的结发妻子,夫妻两人不算亲密,不过好像也没红过脸。”
其实周王和冯氏,朱允炆和马氏两对夫妻的关系几乎一样,都是丈夫心有所属,妻子心知肚明,夫妻相敬如宾,互不干涉,客客气气过日子。
朱允炆问道:“你觉得其中有诈?”
马皇后说道:“倒也不是,就是觉得冯氏太心急了些,臣妾有点想不通。”
朱允炆想了想,决定和妻子和盘托出,“其实太后曾经派人找过冯氏,以冯氏的弟弟冯诚做交易,朱守谦一直被监视投毒的事情就是冯氏写信告诉燕王妃的。”
居然还有这等事!马皇后有些惊讶的看着丈夫。
朱允炆说道:“太后年事已高,不易太过操劳,你执掌后宫,以后这些事情朕会和你商量。”
如此看来,皇上已经彻底放弃了太后,视我为贤内助了!马皇后大喜,说道:“既然如此,那冯氏检举周王的行为就说的通了,有一就有二,冯氏为了自保,干脆放弃了周王。皇上,由此可见皇上是得民心的,否则冯氏也不会冒着栽赃夫婿的恶名来和周王划清界限。”
朱允炆点头说道:“冯氏做得很好,朕打算立刻恢复她弟弟冯诚的官职,守护京师,冯家其他子弟也会得到重用。”
马皇后说道:“皇上圣明,如此一箭双雕,既有正当理由削了周王,也能得到冯家的拥护,以前宋国公冯胜是大明开国大将,冯家在军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皇上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得到军队的拥护。”
一举两得,朱允炆龙颜大悦,立刻下旨,吩咐曹国公李景隆带着军队前往河南开封,将“谋反”的周王朱橚抓到京师!
军国大事尘埃落定,见朱允炆心情好,马皇后乘机说道:“皇上,瑾贵妃的寝宫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都比照着臣妾的规格来的。”
瑾贵妃就是常瑾了,她的真实身份见不得光,所以隐藏了姓氏,以名为姓,称为瑾贵妃。
朱允炆淡淡道:“知道了。你执掌后宫,这种事情以后不用来问我,瑾贵妃喜欢什么,要什么,你照着去办便是。”
马皇后说道:“是,臣妾告退,看看寝宫里有无疏忽之处,省的怠慢了瑾贵妃。”
马皇后能够得朱允炆的充分信任,架空吕太后,和她商议起了国政,主要是她帮助朱允炆扛住了吕太后的强烈反对,将常瑾以贵妃的身份迎到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