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2)

这套路乃广平候府世代相传,屡试不爽,偏偏到他这出了篓子。为掌控西北军权,皇上派来的必须是有真才实干的人。前面那些也有才能的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兵全被广平候调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皇上盯西北盯得紧,他不敢公然如此大胆,只能稍微减持兵力,然后再让巡逻变得更为稀疏,双管齐下也能取得效果。

要是寻常将领也无力回天,但这次有迷彩军袍,完全可以埋伏在暗处,打个出奇制胜。

以逸待劳,大夏兵卒就这样把蛮夷包了饺子。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北大捷。皇上安□□去的将领终于得了军功,跟随他的热血军汉也回过味来,少部分人已经积极向组织靠拢;而此次战事中立功最大的迷彩战袍,在太后和长公主的把持下,牢牢地落在了该落的人头上。

正巧大长公主得到陆平汇报,对儿子看重的胡氏女印象无限好。

这么好的姑娘,一定要做她儿媳妇!

大长公主这人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护短。娘俩有个共同点,一般人都入不了眼。但如果有幸能入她法眼,那必然是对你掏心窝子的好。

她想了想,觉得儿子刚及弱冠就已经是侯爵,升太快的话,指不定而立之前就会做到国公,然后人生没有追求。男儿么,就要多努力点。姑娘家,那必须是用来疼的。

这功劳就给她未来儿媳妇吧。

分分钟想清楚后,她开始将自己在陆平处知晓,当然也是小侯爷借陆平之手透露给她的迷彩布料由来安利给太后。说服老娘后,皇帝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天下竟有这般奇女子,皇上再次表示:朕也不是昏君,有自己的判断,这等大功必须要赏。

可老娘和长姐完全没有让他表达自己英明神武的机会,直接就拍板决定:封郡君。

至于册封的日子,最近最好的黄道吉日好像只有上册封县君时钦天监卜册出来的那一日。

就那天!

什么?你说传旨时间不够?

咱们不还有八百里加急么!

平常给我儿子(外孙)送补品都用这东西,如今册封郡君这等朝廷大事,必、须、得、用!

在三巨头的监督下,册封圣旨以极其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然后快马加鞭送到青城。一路紧赶慢赶,终于赶在绸市开市前夕及时赶到。

很及时,被啪啪啪打脸的靖王一口老血都要吐出来。

一个商户之女,竟然被封了郡君,而且还准许用公主依仗。不仅如此,这般荒诞不经的圣旨中途竟没有泄露半点风声。早知道的话,即便对沈墨慈提议在心动,他也不会此时此刻出来公然找茬。

太子皇兄,当年你不声不响坑得父皇禅位,如今又来这一套。这么多年下来,你果然还是狡猾如狐。

想到自己无缘无故丢失的皇位,靖王再也克制不住滴血的心,冷哼着转身离去。挥一挥衣袖,收到一大片嘲笑声,闻此他走路的姿势更踉跄了。

☆、第134章

有靖王变脸的大戏在前,阿瑶册封大典还未开始,就已经气势十足。

由县君直接升级为郡君可是天大的喜事,唯一一点不好就在于胡家没有准备周全——搬空胡家几乎可以媲美国库库房尤觉不满足的胡九龄如是想。没办法,在这个爱女成痴的亲爹眼里,自家姑娘那就是九天玄女下凡,天底下所有好东西都捧到她跟前也不为过。

这么重大的事,他竟然没有候着备用方案,简直是失策。

饶是有靖王搭台唱戏,下面气氛热络着,他心中也是升起一万个后悔。正忍不住欲要抓耳挠腮时,就见由知州潘成栋引着上台的两位钦差朝后面拍拍手,鉴湖码头上临时靠岸的楼船上两排身着暗色甲胄的侍卫,侍卫从船上源源不断抬下箱笼。

“此次胡家姑娘立下汗马功劳,帝心大悦,特许晋封大典使用公主依仗,此乃从京中随船运来的依仗。”

钦差不疾不徐地说完,声音不大,却让码头上每个人听得清清楚楚。

可不是,都准破格使用公主依仗了,那肯定得让胡家姑娘有具体的依仗可用。自家有没有,跟朝廷给不给,那完全是两码事。

可胡家先前准备的这些不是依旧违制?心思灵巧者很快想到此点,可此刻明摆着胡家势大,无人敢戳破此点。

居高临下将一切尽收眼底,陆景渊开口了。

“本候早已知晓此事,特命人提前准备好依仗。”

原来小侯爷早已知晓,这就对了么,他们就知道胡老爷从不做没把握的事,底下犯嘀咕的人不禁点头。

小侯爷早已知晓?钦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别人只当定北侯是个混世魔王,身为天子心腹,他对这位爷的地位多少还有些了解。什么叫仗着自己有个得势的生母无法无天?他所忠心的那位陛下又岂是可以被一点恩情拿捏住的昏君!

小侯爷是有真本事的人!不仅是他,连这些年不显山不露水的宁安大长公主,也绝不是她平日所表现的那般与世无争。

不信你看楼船上抬下来那一箱箱的东西,从拟定圣旨到装船只有短短不足两日,倾礼部与内务府之力也不一定能找齐这么多好东西,偏偏大长公主做到了。单这一件事,就足以看出大长公主的本事。

其实钦差完全想错了,宁安大长公主之所以与世无争,完全是因为她没有争的必要。

娘家两人一位太后一位皇帝,完全没有需要她帮衬的地方。所嫁夫婿拿她当仇人,脑子抽了才会凑上去帮广平侯府争。生的儿子从小又是个争气的,不需要她去给要爵位。她这辈子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站队,夫婿态度摆在那,她根本就不用犹豫。

站在娘家那边,广平侯府的事自有亲娘和亲兄弟帮她料理。而一应吃穿用度,在她没想到之前,自觉她嫁得委屈的亲娘就已经截下各地进贡来的好东西,不要钱似地搬到公主府。

就这样,她还有什么好争的?

这次阿瑶册封所需行头的确全由宁安大长公主亲手置办,可她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命人把公主府库房打开搬东西。

甚至连整理都不用整理,养了个年过二十还未成婚的儿子,多年来盼儿媳妇心切的大长公主早已开始暗搓搓地准备聘礼。

虽然婚姻失败,可贵为公主的她并没有尝到多少苦。这样说也不尽然,在皇上未登基前,她的确是忍了一段时间。可皇帝登基掌握大权后,把该补偿的都补偿给了她,以至于这几年她活得十分舒心,心中那点微乎其微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

万事顺心,她自然也没有折磨儿媳妇来纾解内心郁闷的需求。相反,长于皇家的她深切理解何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然未来儿媳妇只是个商户家姑娘,虽然两人未曾谋面,但在外人面前她也得给足了脸面。

“搬!使劲搬!”

各地进贡的奇珍由太后之手搬进公主府库房,倒个手再运往江南,直达鉴湖码头。

训练有素的侍卫将这些来自东南西北,价值连城的摆设有条不紊地布置在码头上,种种奇珍可算是给大夏各地来得商贾开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