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2)

不过,这个许一鸣的功课却是远远地超过村子里的其他孩子,杨举人教给他的,是其他的孩子都还没有学到的。

因为他们的回避绕道,许一鸣渐渐又消失在杨春花他们几个孩子的生活中,这一年,风调雨顺,田地里的庄稼收成让杨家村的人都笑开了眼。

杨大栓家也是如此。

只有杨春花,看着早早就收了稻子,然后就大片空着的田地,愁得把眉头都皱了起来。

杨举人所讲的东西,让她除了知道,如今是北汉王朝,秦氏为皇之外,其他的全都不清楚,她也拿不准杨举人讲课是故意地还是真的忘记了这些。

也曾经偷偷地翻过小叔书房里的书,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王朝纪事,美好得都快到大同社会了,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相信。

正因为这个,她每次看着空出来的田地,都在犹豫纠结,有些事情太大,不会因为你出于好心,又或者是这件事情有利万民,对于发起人,结果就会是好的,特别是在对大环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

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早死的科学家。

再有,他们这个经不起多少风吹雨打的小家庭,真能揽上这么大的事情?

但每天看着亲爹和三位叔叔早出晚归,去县城里做苦工,她又心疼得很。

于是,这天学堂休息的时候,杨春花决定找村子里最有出息,最有见识,也是最有可能给出她正确答案的人商量。

“小春花。”用尿急的借口,跑到杨举人的屋里,此时他正在喝茶,看见她,笑着叫道。

“二叔公。”杨春花走到他身边,乖乖地叫了一声后,一本正经地问道:“我有件事情想请教二叔公。”

“你说,”一直就知道大栓哥家的孩子机灵得很,所以,杨举人也不觉得奇怪,点头的同时,表情中带着鼓励。

“二叔公,你说,若是你能做一件对于天下人都是很惊喜的好事情,你会不会做?”杨春花开口问道,这也是种试探,对于二叔公是故意不说北汉这个大环境,还是忘记了的试探。

杨举人一愣,摇头,“我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我说的是假如?”杨春花一脸的固执,一副非要知道答案的模样。

“假如啊,”杨举人说着这三个字,放下手中的茶杯,看向门外,沉默了片刻,才摇头,“我不会做的。”

“为什么?”她能看得出来,对于这个答案,杨举人并没有敷衍,况且,对于她的问题,若是敷衍的话,也不会是这个答案。

“因为那不可能是我能做的事情。”杨举人笑着说道。

杨春花皱眉,这算是什么意思,“要是做了呢?”

杨举人收回视线,看着面前的小女娃,摸着她的脑袋,“那我们的小春花就看不到二叔公了,或者,连我们的小春花也不会有的。”

最后这句话,他说得很轻,杨春花却听得很清楚,心不由得沉了下去。

等到再回到小伙伴中的时候,“小花妹妹,你怎么这么久?”

“有些口渴,去二叔公那里讨水喝。”杨春花笑嘻嘻地说道。

“是吗?二叔公那里的水好喝吗?”

“恩,好喝,特别甜,小榜弟弟要不也去试试。”

从杨举人那里出来后,杨春花在心里就决定了,算了,这事还是再等等吧,让家人不那么辛苦的法子有很多,不管是不是她想多了,有着这么一群可爱的兄弟姐妹,有着那么多的亲人,她不能冒险,也不愿冒险。

这年冬天,杨家对于还卖不卖春联之时犹豫不决,想卖,是因为这钱来得轻松,赚得也多,犹豫,是担心倒是卖不出去不说,还会赔本,他们的铜板,每一文来得都很辛苦,要是亏了,他们想着就心疼得睡不着觉。

最后,杨大栓在一天吃晚饭的时候,问着几个孩子,“你们今年卖春联吗?”

几个孩子同时摇头,反问道:“不是你们卖吗?”

杨大栓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爹,卖吧,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就去卖,先少准备点。”杨天佑看着爹和四个哥哥都为这事发愁,直接开口说道:“若是卖不出去,也亏得少一点。”

原本觉得可以的杨大栓等人,听到他后面这句话,纷纷摇头,“算了,还是不卖了,我们老老实实的种田吧。”

杨春花早就看出来了,家里的人的魄力全都用在了供孩子读书这件事情上。

腊八节这天的,学堂里放假,走得近的亲戚邻里之间都是要送粥的,每年来得最早的就是韩大鹏。

“大姑父,我们想去你家玩了。”杨春花抱着要离开的韩大鹏,开口说道。

后面其他的孩子跟着点头。

“别闹,今天家里过节,哪有往大姑父家跑的。”杨铁柱笑着去掰女儿。

“我们要去。”几个孩子想着昨晚小花妹妹(姐姐)跟他们说的,县城里的各种好吃的,语气十分强烈地表达着他们的意愿。

“想去就去,大姑父家就是你们自个儿的家。”别看韩大鹏对他的四个儿子严厉得很,但对杨家这些娃娃几乎可以说是千依百顺。

“那大姑父,你等等,我们去拿点东西。”说完,杨春花放开韩大鹏的腿,往房间里跑,其他的孩子也是一哄而散。

杨春林挎着书袋最先出来,然后进入其他的房间,带出其他的伙伴,原本空着的书袋,就是准备装东西的。

“大姑父,走吧。”

韩大鹏摸了摸杨春林的脑袋,“等会,大姑父去叫牛车。”

说完,也不给杨家人反应的机会,大步地走了出去。

“我敢打赌,春林的书袋里全是铜板,我刚刚都听到声响了。”王氏笑着对杨铜柱说道。

杨铜柱看了她一眼,“你那么精明,知道你的娃有多少铜板了吗?”

王氏摇头,“具体的不知道,肯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