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1 / 2)

男儿行 酒徒 4625 字 20天前

‘常遇春眼下早就投奔了朱元璋…’猛然间想到这员绝世猛将的归宿,朱重九声音嘎然而止。常遇春如另一个时空所载的历史一样,主动投奔了朱元璋。而以目前双方所选择的道路来看,自己和朱元璋之间,恐怕早晚必有一战。到那时。。。。。

“大总管可是忧心,采石矶易守难攻?…”发觉朱重九的情绪急转直下,唐子豪赶紧低声开解,“不妨,那里下官曾经去过多次,知道的登陆点不止一处。而只要康茂才不在,守军也未必会抵抗得太认真。”

“那就有劳左使大人了…”朱重九闻听,不得不将心中的遗憾暂且隐藏起来,冲着唐子豪轻轻拱手,“请务必在舆图上标得明白些,也好让我军在登陆时,少损失一些弟兄…”

“那是自然…”唐子豪侧开身,笑着还礼,“唐某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话间,吴良谋已经带着一群文职参谋,将舆图取来。平铺在凉亭内的石头桌案上,并且替唐子豪准备好了笔墨。

那唐子豪也不多客气,走上前,抓起一根削尖了的木炭条,三下两下,将采石矶一带的地形,打上了七八处标记。并且将标记附近的水文地貌,逐一在舆图下角的空白处,注了个清清楚楚。

当将所有工作完成之后,他放下炭笔,冲着朱重九第三次拱手,“以淮安水师之能,采石矶必将一鼓而下。但唐某先前所说的帝王基业,却指得不光是夺取太平、集庆等路。唐某所说的帝王基业,在这。。。。。”

迅速又躬下身,他抓起炭笔,在距离采石矶不远处用力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圆圈。“此地多丘陵,其中大磕山、长龙山、金石墩等处,曾有人露天之中,捡到黑色之石。锻之则可得精铁数斤。所以唐某推测,此地当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铁矿。总管若遣一能吏开采之,淮安军于十年之内,将不再有缺铁之忧…”(注2)

注1:采石矶之战,是常遇春的成名战。经此一役,他让朱元璋彻底认可了自己的勇武。进而受到重用,成长为大明开国第一武将。

注2:马鞍山铁矿品质优良,埋藏深度也不大,但被发现的时间却非常晚。直到清末,才有人在勘察煤矿时,不小心发现了铁矿。部分矿石,含铁量高达一半以上。

第二十五章 偶遇 上

“马鞍山,你说的是马鞍山铁矿…”朱重九先是愣了愣,震惊的话脱口而出。

无数记忆碎片迅速涌过脑海,一部分被先前被他无意间忽略掉的,迅速放大、清晰。马鞍山铁矿,另一个时空中江南主要铁矿基地,以高产和高品质闻名于世。矿区紧邻着马江和长江,所以可以直接装船运往任何需要的地方。。。。。

“大总管居然早就知道那个地方?”此时此刻,唐子豪心中的震惊丝毫不比朱重九本人小。拎着炭笔,满脸诧异。“没错,那里的确有两块石头叫做马鞍山,据说是西楚霸王的马鞍所化…”

“听人说过,我只是听说…”朱重九根本没法回答对方的疑问,笑了笑,低声敷衍,“知道得肯定不如唐大人详细。否则,朱某早就发兵去取了?何必天天坐在这里为铁矿不足而发愁?”

然而,他越是小心,落在唐子豪这个大光明左使眼里,越是欲盖弥彰。“唐某忘了大总管乃弥勒转世…”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唐某人神神叨叨地自责。随即,又非常小心的补充,“马鞍山附近有人还捡到过天生的铜锭,想必大总管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有铁,有铜,再加上淮扬的庞大工坊,大总管一统天下之期,指日可待…”

“我真的不是很清楚…那个大肚子弥勒,跟我也没任何关系…”朱重九被弄得好不尴尬,皱着眉头的摆手。随着淮安军一次次胜利,他在威望暴增的同时,弥勒转世的帽子,也越戴越紧。甚至很多活跃在两淮的明教职业神棍,都开始偷偷摸摸地在信徒中强调,大总管才是已故明王韩山童的真正继承人。明王的肉身飞升之后,人间的一切,都要交给弥勒尊者来掌控。

对此,朱重九曾经严令各级官府干涉了多次。每次却都是效果寥寥。那些明教的各级传道者们,被官府告诫之后,都会立刻收敛几天。但风声只要一松,就又开始活跃起来。并且还有许多原本出身于明教的下层军官和官吏,暗中纵容。巴不得老百姓们现在就将自家主公供进神龛里,日日焚香膜拜…

“下官知道,下官知道大总管不欲让世人心生妄念…”唐子豪立刻又躬身施礼,满脸心领神会模样。“下官只是想提醒大总管,眼下是最好的渡江之机…全取集庆、太平、宁国、广德、建德,则令大总管府彻底肋生双翼,不日便可直冲九霄…”

“眼下当然是最好的渡江之机,只是唐左使的心思安得不太好…”话音刚落,刘伯温迈着四方步,施施然从小径上走了过来,冲着众人冷笑着说道。

“来得可是青田居士,唐某久仰大名…”唐子豪的脸色一瞬间接连变化了好几次,转过身,冲着刘伯温做了个长揖,“青田欲附青龙尾骥乎?抑或欲独贪天下大功?…”

“刘某做什么,不劳唐左使费心…”刘伯温很不愉快地侧开身体,用力摆手。“但唐左使今日所献之计,分明是欲借我家主公之手,威慑彭、张、朱、郭等辈。如意算盘打得实在轻巧了,只是把我淮安众文臣都当成了聋子和瞎子…”

“你。。。。。”唐子豪被说得面红而耳赤,嘴巴濡嗫着发不出任何声音。原本就单薄的身体,瞬间颤抖得如风中残荷。

朱重九见此,立刻明白了刘伯温的话恐怕未必是无的放矢。但是他却也不忍心看到唐子豪被憋屈成这般模样,只好拍了拍手,笑着吩咐,“行了,伯温,唐左使是我的客人…南下之策也是大伙先前议论过的,非唐左使今日首倡。”

“主公说得极是…”刘伯温无论对唐子豪如何,待已经被自己接受了的谋主朱重九,却是永远保持着臣子应有的礼敬,“南下之策,非唐左使所献。但主公先前南下的目标,却只是在集庆、镇江,短时间内,最多向南止步于广德。却未曾考虑连太平、宁国两路,也囊括在手,未免过于贪心,锋芒也露得实在过盛…岂不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嗯。。。。。”朱重九眉头紧锁,低声沉吟。

淮安军的兵力有限,大总管府也还没有从去年和脱脱的恶战中恢复过元气来,所以在制定下一步目标时,大伙都不敢将步子迈得太大。只计划拿下集庆之后,先在江南取得一个扎实的立足点,彻底解决粮草供给问题。并未打算现在就跟周围的其他群雄起直接冲突。

正犹豫间,却又听刘伯温大声劝阻道:“太平路对面便是庐州,彭和尚的池州路则恰恰与宁国路相接。主公若欲一口气吃下集庆、宁国、太平、镇江、广德五路之地。就必须做好随时跟朱元璋、彭莹玉、张士诚三人冲突的准备。必要时,甚至要以一敌三…”

说着话,他也走到舆图前,抓起炭笔,刷刷刷数下,就将自己刚才提起的几个地方都涂成了淡黑色。如此一来,淮安军即将面临形势立刻变得无比清晰。打下了太平府后,就等同于堵住了和州军南下的大门。朱元璋的势力,就会被彻底憋在了庐州路。无论向南、向北还是向东,都得跟淮安军起冲突。

而彭莹玉的发展方向,也只能是西南。虽然眼下他有求于淮安军,双方关系极为密切。但倘若真的受到威胁,谁也保证不了,他还能继续跟淮安军和平相处下去。

剩下一个张士诚,恐怕更不是个省油的灯。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淮扬大总管府的掌控,在江南打下了一片立足之地。回过头,却忽然发现自己的藏身老巢,就暴露在淮安军的炮口之下,他要不立刻吓得汗毛倒竖,才怪…

“主公,末将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眼看着朱重九有可能就要被刘伯温说服,吴良谋忽然挤到了舆图前,大声进谏。

“佑图请说…咱们淮安军,没不准人说话的规矩…”朱重九猛地抬起头,意味深长地说道。

“那末将就僭越了…”吴良谋看了看小心思被戳穿后,故作可怜巴巴状的唐子豪,又看了一眼满脸肃然的刘伯温,大声补充,“末将以为,淮安军乃主公和淮扬人的淮安军,理周围那些诸侯作甚?他们想打,尽管放马过来。末将就不信,他们还能比鞑子更厉害。至于堵了谁家没堵谁家的大门,更是无稽之谈。有道是秦人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既然早晚会成为沙场对手,我淮安军不趁着其弱小打上门去将其扼杀,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怎么可能再给他让开足够的地头,养虎为患?!”

第二十六章 偶遇 中

“佑图…”朱重九狠狠瞪了吴良谋一眼,低声呵斥。“刘参军是怕我军树敌太多,兵力分得太散…”

“末将说得不光是这一件事……”吴良谋梗着脖子,非常不服气地回应,“咱们淮安军,总是对周围的其他势力太手软了些。让末将和末将手底下很多弟兄说起来,都觉得十分憋气。若是换了蒙古人,借他们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如此折腾…”

“行了,你先退下。蒙古人退出中原之前,我军绝不主动向同僚挑起战火…”朱重九又瞪了他一眼,皱着眉头挥手。

“是,末将遵命…”吴良谋气哼哼地敬了个军礼,然后转身离去。路过刘伯温和唐子豪两人之时,脚上却故意增加了几分力气,把战靴跺得“咚咚”作响。

“刘参军不要跟他一般见识,这小子天生就是直心肠。并非刻意针对任何人…”朱重九望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赶紧将目光转向刘伯温,低声开解。

刘伯温曾经非常推崇朱重八那边的诸多治政举措,在日常议事时,也在努力将淮扬大总管府朝传统的理学准则方向拉,但这些却都不能成为怀疑其操守的理由。至少,朱重九不认为,眼下的刘伯温在给自己出谋划策的同时,还会对和州军那边留有余情。

“吴将军乃武将,自然期望马上博取功名…”刘伯温退开半步,轻轻拱手,脸上的表情却显得非常不自然。

他之所以选择加入朱重九的幕府,很大原因是由于脱脱在睢阳炸开黄河杀人,彻底激发了他心中的义愤,令他再也无法忍受一群杀人恶魔在华夏大地上肆虐。另外还有一个不欲被人知道的原因则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潜移默化,对朱重九施加影响,让后者不至于背离儒家理念过于远。

很显然,后一种努力至今收效甚微。不光是朱重九一个人离经叛道,淮扬大总管府里头绝大多数文武,如今都对程朱之学深表怀疑。甚至还有一群读书人,以罗贯中、冯国用两人为核心,隐隐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公然宣布要复古,越过程朱,直接投入亚圣孟子门下。要“求仁”,要“格物”,要兼修并蓄,接纳百家之长。

这令刘伯温觉得非常愤懑,也非常孤独。虽然他身边也有一群坚持程朱理学才是正道的追随者,但比起罗贯中和冯国用等人对整个大总管府的影响,却势弱得多。特别是在对军队的影响力上,双方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好在淮安军如今整体发展迅速,上升通道极多,所以大伙彼此之间虽然政见不合,却依旧停留在君子之争的程度,不至于党同伐异。否则,即便有朱重九的无条件支持,刘伯温也早就被远远地踢出决策圈了,根本不可能还挺立到现在。

“大总管这边,真让人羡慕。所有话都能拿在明白处说,谁都不用藏着掖着…”作为今天争执的导火索,唐子豪比在场任何人都尴尬。趁着还没被淮安军杀人灭口之前,赶紧出言给大伙找台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