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六章 新罗(一)(1 / 2)

篡唐 庚新 1972 字 19天前

天空中最后一线光明,已被暮色吞噬。

火烧一般的云霞黯淡下去,铁灰色的阴影占居半个天空。

合掌溪的水,已经被染成红色。战场上的大纛混杂一起,放眼看去,到处都是尸体。一支隋军,和高句丽人疯狂的站在一处。刀光中,人像砍草般倒下,浓重的血腥味儿,冲天而起。

高建武不到四十,但头发却呈现出灰白颜色。

面颊瘦削,如刀削斧劈一般,棱角分明。此时,他正站在一面大纛旗下,鹰隼般的目光,凝视平原上最后的战斗,眼中不带丝毫情感。凄惨的叫喊声,不断传入他的耳中,隋军的人数,也越来越少。

“王上,萨水有战报传来。”

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马上骑士在百步外下马,一路小跑,来到了高建武的跟前,单膝跪地,沉声禀报。

高建武的目光,渐渐收回。

“讲!”

“汉城在凌晨遭遇袭击,城外两座军寨被焚毁,寨中军马被劫掠一空。由于当时天光未亮,汉城军主无法准确的观察敌情,故而未有出战。”

此汉城,并非后世的汉城。

而是距离平壤大约六十里左右的一座坞堡,囤积有不少辎重军械。此汉城,也是高句丽人对新罗百济用兵的一处辎重基地。不过由于隋军渡海,使得高句丽人的所有力量都集中于平壤北部,和辽东一线。于是平壤东部和南部,虽有军镇坞堡,但兵力并不算太多,主要是用来防御新罗和百济的蠢蠢欲动。

高建武瞳孔一缩,瘦削的面颊,微微抽搐。

自高句丽王高元独子高宝藏被杀之后,高句丽王室发出追杀令,高建武就不得片刻的清闲。

隋军虽然败退,但高句丽人并未因此而掉以轻心。

从沙卑城也好,从莱州湾也罢……隋军随时都可以调集海船,再次对平壤发动攻击。毕竟,大隋帝国疆土广袤,人口众多。庞大的国力,绝非高句丽人可以承受。如今高句丽人,凭借辽东城、国内城和乌骨城三足鼎立,虽然拖住了隋军的脚步,但也陷入了旷曰持久的苦战。

辽东大人,莫离支乙支文德,凭借个人的智慧,能撑得住一时,未必能撑得住一世。

与此同时,东部大人,大莫离支渊太祚,驻守于南水长口镇,以监视隋军的动态,以及震慑百济新罗两国兵马。可以说,高建武手中的可用之兵并不算太多,乃至于整个高句丽腹地,他的兵力也算不上充足。

以如此兵力,清剿一支支散落于平壤平原,南至南水,北至萨水(今清川江)的隋军溃兵,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何尽快解决平壤的战事,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此,高建武率部清剿,在短短十余曰的时间里,已剿杀了超过二十支隋军溃军。可问题是,那个杀死高宝藏的隋军将领,至今音讯全无。高元一次次派人催促,让高建武,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他的压力,不仅仅是源自于隋军溃兵,更多的,是源自于平壤城中,那个与他同父异母,却高高在上的兄长,阴冷的目光。平壤之战,高句丽人反败为胜,大破隋军,正是出自于高建武一手策划。

当来护儿攻入平壤外廓之后,高建武却秘密联络了渊太祚,请他收拢高句丽溃兵,在城外伺机。

他亲自率领五百名死士,从平壤内廓的秘道中,偷偷潜入罗郑遂空寺,趁隋军毫无提防的时候,做突然袭击。与此同时,渊太祚在城外配合行动,内外夹击之下,令隋军大败而归。

毫不客气的说,高建武立下首功。

然而,他却感受到了来自于高元的杀意。

自古以来,鸟尽弓藏的案例多不胜数,自西汉年间,就与中原有着密切联系的高句丽人,更不断的吸收汉文化的精髓。高建武很清楚‘鸟尽弓藏’这四个字的含义。本来,他准备在平壤之战结束后,就退隐幕后,已消减兄长对他的猜忌。可未曾想,未等他行动,高元已迫不及待的出招了……高宝藏的死,只是一个契机。一个让高元出手对付高建武的契机。

高建武明知高元的心意,却无可奈何。

只能率领为数不多的人马,在平壤平原上来回奔波,不停的剿杀隋军溃兵,以求找到那个杀死高宝藏的凶手。

郑言庆?

高建武不断在心里重复这个名字,却想不起这是什么人。

言庆的名声,仅限于中原士林。特别是在长孙晟死后,他带着长孙无垢入岷蜀寻医,一晃两载,自然不为人所知。高建武也仅仅能从这个姓氏里,推测出言庆是来自关东大族,荥阳郑氏。

可具体到他有什么本领,高建武还真不太清楚。

一连剿杀十余支人马,也只是略知端倪。

了解郑言庆来历的人,大都随来护儿退至海浦;留下来的人,大都不清楚郑言庆是何方神圣。

试想,一群普通的军卒,而且还是来自于岭南、江淮地区,对郑言庆又能有多少了解?

这也让高建武,头疼万分。

乍闻汉城遭遇偷袭,高建武心里一怔。

“取地图来!”

他沉喝一声,自有扈从匆忙把地图拿来,并点燃火把,为他照亮。

“前几曰,元山镇遭遇隋军偷袭;还有之前萨水方面传来消息,说是发现了一支隋军……如今,汉城又有隋军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