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闻言皱起眉来,“这风寒能是什么大病?还几个御医都瞧不好了?”
琢磨了一会儿,索性道,“王正乙若是有空,就叫他过去看看,再叫钦天监也看看,宫里可是有什么不合适?哀家这几日偏头疼也又犯了,吃了几帖药,总也不见好。”
年纪大的人通常喜欢拜个神佛,有什么事也爱往这上头想,其实人生了病,看病吃药就成了,钦天监又不是太医院,能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太后既然发了话,她便也只好应是,等从福宁宫告了辞,便叫倚波往钦天监传话去了。
如静瑶所料,钦天监并没能就邹淑容的病及太后的偏头疼看出什么问题来,走了个过场后,便派人去向太后回了话。
~~
景福宫。
在宫中,一般若没有主子恩旨,后宫妃嫔通常是请不动王正乙来瞧病的。
而此时此刻,隔着一层帐幔,王院判正在凝眉给邹淑容把脉。
王院判看病很认真,比寻常御医用的时间要长,一旁侍立的香兰见他半天不说话,等的有些心急,终于忍不住问道,“王大人,依您之见,我们主子现在如何?”
闻言王正乙终于抬了手,答说,“淑容娘娘前些天伤寒不愈,如今演变成肺风之症,从现在起,该要按时服药,否则继续耗下去,想要除根会更加难。”
此话一出,帐幔里又传来几声咳,香兰忙回话道,“娘娘都曾按时服药,莫不是前头几位御医开的药不太对症?”
王正乙抽了空匆忙过来,并没有来得及看邹淑容的医档,所以这个问题难答,只是道,“娘娘最大的问题,在心,您肝气抑郁,气机郁滞,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病愈,所以现下除过好好服药,还该乐观,这并不是什么大病,想开些,会很容易病愈的。”
香兰心里暗叹,谁叫主子就是这样的性子,这所谓肝气抑郁,还不都是自己把自己给吓出来的……
但这话总不能说给王正乙听,她只等垂首应是,等着老太医将方子写好,亲自跟着往御药房取药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皇桑:如果朕当时变成了大灰狼,那我媳妇儿……
作者君:没什么如果,你要真那样,立马换男主。
皇桑:……好吧,那朕还是继续卖萌吧。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太后的寿诞办完了,远道而来的贵客还未启程。
由大理进一趟京不容易,既然人家王后都亲自出动,身为主人,宇文泓更要好好招待,因记得段菁菁喜欢去年金明池的水戏,便特别交代静瑶,叫招待段家母女赴金明池游玩。
之所以要交代静瑶,乃是因为他一来忙于政事抽不开身,二来皇帝出宫阵仗实在浩大,颇为劳民伤财,所以他能不麻烦便尽量不麻烦。
左右此次金明池游园的都是女眷,他还是不露面,她们或许更自在。
三月中的时候,天气已经很暖,静瑶领了圣旨,邀贵客共赴金明池。
此次虽不及去年的水戏那般声势浩大,但宫中亦精心为宾客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水上歌舞,小规模的竞渡等等活动还是有的,甚至为了博得段三公主的欢心,还特意请了去年在金明池表演水傀儡的戏班子。
三人坐在凝辉殿中,面前视野开阔,等那些精巧的木傀儡们上了场,段菁菁立刻高兴的对母后介绍,“母后您看,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水傀儡,这比一般的傀儡戏更有意思呢。”
水傀儡确实有趣,倘若此前没见过,必定会被吸引,只见段后也是眼睛一亮,看过一会儿后点头叹道,“确实有趣,大梁昌盛富足,百姓们安居乐业,是以这消遣也高人一等。”
闻言静瑶还没说什么,段菁菁立刻接话道,“京城有名的可不止这些,傀儡戏只是百戏之一,其他精彩的不计其数呢。”
王后笑着嗔女儿,“你啊,就知道玩,眼看都第二次来了,正经本事可学到了?”
段菁菁噘嘴道,“母后可别小瞧我,我上回才来,就同贵妃娘娘学了打络子,还学会了制香膏呢,大梁的好东西太多,我简直想全部学下来,好教给咱们大理百姓。”
王后点头,对女儿的说法表示赞同,又叹道,“大梁人文昌盛,这才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上千年的沉淀,多少文人墨客的精髓都在此。”
难得王后虽为女子,却目光远道,尤其身为一国之后,可以诚恳的来夸赞别他国的长处,静瑶由衷赞道,“王后的见识令人敬佩。”
王后笑了笑,“娘娘客气。”
见到段后这般从容姿态,静瑶不由得在心间暗叹,同为差不多年纪的长辈,为何太后想的都是那点家长里短的计较呢?
或许还是平时经历不同吧,段后年轻时与大理国君结为夫妻,没有如大梁后宫的这些争斗,她的心思自然都放在如何辅佐夫君料理国家上。
而太后呢,先帝后宫曾佳丽云集,太后并非先帝原配皇后,在深宫的暗流中摸爬滚打了半辈子,才有今日之安稳。
这样截然不同的几十年过后,眼界与胸怀当然会有所不同。
静瑶想通这些,再一次羡慕起大理国来。
两人说完这些,只听段菁菁在旁道,“咦,母后,那我们也可以请几位大梁的才子去大理做客,将汉人们的文化精髓传播到大理啊!”
听了这话,静瑶心间微微一动,才子……
段菁菁这莫不是在说李尚林?
这意图……也太明显了,静瑶不由得暗自好笑。
连她都听出来了,就不必说段菁菁的娘亲了,段后睨了女儿一眼,却是端起茶盏饮茶,没说什么。
不过王后心里有一瞬间也在想,既然这李尚林是人才,若能跟随她们回大理就好了……
不过他是李家唯一的儿子,想来这李母也不会同意的。
不过闻言,静瑶倒是在旁起了个想法,她试着道,“其实我大梁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人,都有四处游历的经历,他们饱览九州山河,开拓见识,留下佳作无数,我大梁的文化若能被友邦接受,相信这些先辈们也会深感欣慰。如果大理国有意,我可奏请陛下,在贵国设立专门的书院,鼓励我国有志才子鸿儒前去,传播我大梁文化,以此促进两国民众交流。王后觉得如何?”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就见段家母女都是眼睛一亮,段后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大理山高水远,不知可有人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