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章:三道奏折(1 / 2)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1607 字 28天前

方家后院一座书房。书房不大,却布置得极为典雅,墙壁两侧摆放着两排书架,其中一排的书架上放着一些古玩器具,另外一排放的多是文史典籍,还有一些名人字画。

书房的右侧,放着一个方形案几,案几上放着一盏油灯,灯罩里的灯光闪耀,将整个书房照得灯火通明,摇曳的火光让整个书房散发出一种温煦舒服的感觉来。

灯罩的左侧,堆放着一些笔墨纸砚和厚厚地奏折。

身材欣长,面色黝黑,豹眼,长须,圆脸的方国珍背着双手慢慢走了进来,二十年过去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的体魄有任何的改变,相反他的身子比往昔还要结实一下,江南正月的天气依旧有些冷,但他只传了一件白色宽松的睡袍,却没敢到丝毫的凉意。

他在案几上盘膝而坐,伸手从左侧的书架上挑了一本古书来,放在了案几上,然后小心的展开,灯光下,映出书籍上《十渐不克终疏》六个大字来,方国珍伸手喝了一口茶汤,轻了轻嗓音,开始诵读了起来。

昔子贡问理人于孔子,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子贡曰:“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其无畏?”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恐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算?此其渐不克终二也。

这是贞观十二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着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着名的奏折,方国珍前些时日,细读之余,颇有感悟,今日上了午朝,处理了与陈友定的战事布局,便想起来这道尚未诵完的奏折来,这会儿独自一人入了书房,细细品读起来。

《十渐不克终疏》不长,方国珍诵读了几遍后,又细细品味了一番,将近年来的所作所为细细想了一番,方才舒展了身子,揉了揉酸麻的双腿,稍作歇息了一番,才重新坐好,看着眼前的还等着批阅的厚厚奏折,轻轻叹息了声,提起了朱笔。

第一道奏折是幕僚刘仁本上奏的。这刘仁本原本是鞑子朝廷的四位进士之一,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十四年,方国珍统辖台温,刘仁本应聘为幕僚,辅助方国珍创立基业。受命在庆元(今宁波)、定海、奉化兴儒学,修上虞石塘,建路桥石桥,办黄岩文献书院,修杜范祠。至正二十年,刘在余姚龙泉山仿兰亭建雩咏亭,三月三日,邀瓯越名士赵俶、朱右、谢理等四十二人,举办“续兰亭会”,作《续兰亭序》,刻成诗集。在台州一代颇有名气,对于这样实干的读书人,方国珍也是极为好感,见是他的奏折,不敢怠慢,忙喝了口茶汤,眯着双眼细细看了起来,这是一封关于在台州效仿鞑子朝廷设置盐场的建议,按照李仁本的奏折提议,方家应该恢复早些年,鞑子朝廷在杜渎(今桃渚北涧)设置了一所盐场,然后以辟椒江南岸赤山以下滨海之地为产区,招徕盐民,立甲编团发给煎具,每3—10灶为1甲,10甲为团,定二月起煎。随后在赤山、沙北、沙南3仓,收储产区原盐。盐场所设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勾一员,从九品。具体负责盐业生产、盐商行息、调整盐价和盐运事项。并于临海设检校所,“专验盐袋,毋过常度”这样对于方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同时管理好了盐场,也能减少盐民闹事,对于台州的安定极有好处!

看了半响,方国珍点了点头,手中的御笔在奏折上轻轻批阅了几个字,让其李仁本着手准备。便放入了桌上。

重新拿起了第二道奏折,这道奏折说的是近来高丽,日本国多次要求与方家通商,互相贸易,方家以沿海一带的茶叶、丝绸通过方家货船运送高丽,日本国,从而换取高丽的药材,日本国的铁器,看了半响,方国珍眯着双眼细细思索了起来,自从方家占领台州、宁波、温州等地后,方家长期与高丽、日本国进行贸易往来。就在至正十八年,方家就两次派使者向高丽礼送方物并进行贸易活动;二十四年,又送沉香、弓箭和《玉海》、《通志》等书籍至高丽并进行贸易;次年,再次二派使者至高丽,双方的贸易可没少做,沿海一带渔民,甚至还从日本国学会了从海上取螺、蚌、蛤壳为利,阙地为炉,激风扇火,为灰烬,乃货与农人粪田为生计,大大的改善了临海一带的百姓生活,对于这等好事,方国珍一直没有放过,不过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是在给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