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吉森公司的幕后推动,还是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无数怀着猎奇心态的无聊闲人,南部经济导刊发表的这篇文章,迅速地被转发到了各个着名或不着名的网络论坛上,一时间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正如名人们的婚变能够让狗崽队血脉贲张一样,汉华重工这样着名的一家企业爆出的“丑闻”,自然也吸引了无数的财经媒体。在得知汉华的董事长林振华就在京城之后,各大媒体的驻京记者都蜂拥而至,把汉华的驻京办围了个水泄不通。
“请问,最近媒体爆出的关于汉华的技术全部来自于国外的消息,是否属实?”
“我们希望能够就一些敏感问题向林振华董事长当面求证!”
“我们已经约了三天了,但林董事长始终不愿意露面,是不是其中有什么隐衷?”
“我想知道,汉华何德何能,竟能够绑架全国百姓的利益,来作为其抢夺外国企业专利的砝码。请问,在汉华奇迹的背后,有过多少国家利益的交换!”
“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记者,我认为我有权利要求汉华就当前事态向公众作出公开的道歉!”
“……”
在汉华驻京办的接待室里,形形色色的记者围着刚刚从浔阳赶过来的汉华集团办公室主任毕敏,吱吱喳喳地问个不停。有些网络记者索姓直接支上了摄像机,在汉华门口展开了现场直播,每隔半个小时就要重复一次:到目前为止,汉华仍然没有给出正式的答复……
其实,无论以经济实力,还是高层关系,汉华都不比在场的任何一家媒体要弱,相对那些网络媒体而言,更是可以达到秒杀的程度。但这些媒体却丝毫不担心自己这种口诛笔伐的行为会遭到汉华的反击。
顶着新闻报道的帽子,记者们可以肆意地侮辱你的人格甚至智商,或者倒过来说,智商甚至人格,而你是无法使用法律武器来使自己免于这种侮辱的。你当然也可以选择反击,与媒体对骂,但这注定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媒体本身就是靠吸引眼球来生存的,如果像汉华这样大的企业与媒体争斗起来,媒体的点击率将会大幅度地上涨,至于这种点击是支持还是反对,对媒体来说是完全无所谓的。如果你有办法打得媒体满地找牙,那媒体就更开心了,他们最喜欢的形象,就是血淋淋地遍地打滚,因为这样可以为他们在公众面前赢得一个“受迫害”的盛名。
其实,这些媒体的作派完全是从晚明的那些清流那里学来的,这套伎俩叫作“骗廷杖”。清流们不用做什么实际的事情,他们的职业就是骂街,如果骂街能够骂到让皇上龙颜大怒,下令打廷杖的地步,就说明这些清流非常成功了。
一个职业如果是以挨打的次数来作为成绩的,这个职业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可怕的职业。这种可怕不是针对从业者自己而言的,而是针对它的对手而言的。
汉华从事的,不是这样的职业。汉华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企业,一个正面的公众形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汉华卷入了什么纠纷,不管最终的结果是赢是输,汉华的形象都会受到损害。社会公众很少有人愿意耐心去求证什么,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媒体灌输给他们的那些观点,在炒作话题方面,哪家企业能够与媒体一争高下呢?
在看到南部经济导刊发出的第一篇报道之后,林振华就与项哲通了一个电话,分析了事态可能的发展。他们一致认为,以南导的习惯来说,一旦选择了向汉华发难,就绝对不会打一枪就走,更大的可能是死缠烂打,直到把汉华的名声搞臭为止。
据项哲的分析,这一次南导咬上汉华,用意可能有三个方面:其一,要报十几年前的旧怨;其二,汉华是一家在国内很有影响力的企业,挑战汉华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大的媒体事件,能够为南导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其三,那就是打算最终逼迫汉华向南导缴械投降,至于投降的条件,自然是承诺若干赞助或者投放若干广告,总之一点,不狠狠地出点血,是没法轻松过关的。
项哲的最后一点分析不是没有根据的,在此前,南导曾经对民航、铁路、电信等领域进行过若干次围剿,每一次都把对方弄得狼狈不堪。至于最终的解决方案,当事双方都没有对外透露过。但明眼人可以发现,每次围剿之后,被打击的那方无不在南导上投放了大量广告,这其中的奥妙,还需要明说吗?
“老项,你有没有打听过,南导的胃口有多大,咱们拿出多少钱来,可以买得南导放过我们?”林振华在电话里向项哲问道。
项哲道:“具体的数字,我没有打听过,不过听一些其他单位的老总说,这个价码基本上是和企业的规模相关联的。根据企业的大小,封口费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像汉华这么大的企业,我琢磨着,没有个一两千万,恐怕很难让南导收手哦。”
“一两千万!”林振华直咂舌,“有这一两千万,我都够把南导收购下来了吧?”
项哲笑道:“振华,你这可错了,南导现在的身价可真不是一两千万能够打住的,据什么劳什子品牌研究机构的计算,南导的品牌价值已经过10亿了。据说,它现在还谋求着在美国上市呢,美国好几个基金会都对南导有投资。”
“难怪它的底气比过去足多了,看来,当年收拾它还是收拾得不够狠啊。早知如此,当年就该直接把它一棍子打死。这真应了一句老话,打蛇不死,必遭反噬啊。”林振华感慨道。
“振华,对这件事,你有什么考虑?”项哲问道。
林振华沉吟了一会,说道:“现在我也没什么好的想法,毕竟对方下一步会如何做,我们还没有看到,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事实上,汉华也只能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逼迫吉森以专利换市场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汉华既不可能否认,也没必要否认。像这种事情,世界各国的企业都曾经做过,手上拥有资源的时候,谁都会待价而沽,这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但与此同时,这样的事情又是不便于放在台面上说的,这种交易只能是幕后的交易,说出来对于交易的双方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