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2 / 2)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caler 2513 字 1个月前

说完这件事,郑克臧又交代一件事:“朕听说水师报告,割让日本诸岛中佐渡虽然较大,但不在大洋航路之上,只有前往日本北陆、奥羽的商客才会偶尔停泊,并无太大价值,实属鸡肋,总督衙门是如何认为的?”

“佐渡之前以金矿闻名,只是如今金脉已经枯竭多年,经济上已经无足轻重。”陆效华如实报告道。“割取佐渡虽利于朝廷日后攻伐日本时作为跳板,但为此设官建制,臣以为有冗床叠架支线,因此臣是赞同水师意见的,只是本司内部尚有不可看法。”

郑克臧笑道:“有不同看法也正常,无非是觉得这笔钱不花白不花。”

郑克臧这是指责总督衙门为了花钱而争夺预算,对此身为总督衙门二把手的陆效华不好分辨,只能默然应对。对于陆效华的反应,郑克臧一笑了之。原因无他,部门利益的问题是哪朝哪代都存在的,不是他一句话就能改变的。

“朕决定了。”郑克臧冲着翰林学士吩咐道。“拟旨,开国县侯、定远将军、昌化县伯何干功绩卓着,着即改封为世袭何国都总管,领佐渡(约820km2)及周边各岛并虾夷地东北择捉岛(约3200km2)、得抚岛(约1400km2)。另外,冯硕也封出去,就领朕之前所说的色丹、国后、齿舞诸岛,至于岛上的爱奴人嘛,朕借给他神策军,想来应该不成问题。”

随后郑克臧审阅了翰林学士的初稿,觉得无误便传翰林知制诰进来拟旨,就这样,何干继孙有劳之后,成为华夏功臣中第二个内藩,领虽然不能跟孙有劳相比但总体来书还可以,虽然北方的择捉岛和得抚岛比较难开发,但蕴藏的林业资源总能变成收入的,而且现阶段主要的封邑佐渡岛也是开发成熟的地区,完全可以维持整个封地的初步运转。

至于冯硕就比较倒霉了,他的领地不小,但一来十分寒冷,二来还需要先行征服土着,而且建立最初的根基也很麻烦,少不得还要到朝鲜和日本招募流民,不过谁让他是降将呢,郑克臧没有把他清理掉一件是他的运气了,自然不能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发下去,告诉天下,只要有功,朕不吝分茅之赏。”诏书发往武昌交内阁副签了,郑克臧转过头来问陆效华道。“孙国都总管上奏说,他名下的领地不合诏书中规制,他多次向总督衙门申诉,始终未有答复,陆卿,你可告诉朕这是怎么回事吗?”

孙国都总管就是孙有劳,他的封地应该是方圆一百八十华夏里约合日后的六千四百八十平方公里,但他长子领有的潘甘岛、萨木伊岛、陶岛实际方圆二十华夏里,次子领有的浮屠交怡和布坦群岛、特鲁陶岛也不过方圆二十华夏里,跟封地面积相差甚远。虽说暹南都护府和凌牙门都护府为其从马来亚土王处购置了大量的田土,但那个只是产业而非领地。

孙有劳对此自然不满,四年来几次催促无果便向总督衙门投书反应,只是总督衙门也没有办法解决,毕竟无故剥夺算端的领地意味着战争,意味着把土邦推向荷兰人,因此只能不做反应,希望孙有劳能接受产业换领地的交易,却没曾想,孙有劳还是想办法捅到了郑克臧的面前,让陆效华无法难堪之极。

不得已,陆效华只能原原本本的向郑克臧解释原委,但这无疑在说是郑克臧当初安置不当:“总督衙门也曾想让孙都总管换到婆罗洲某处,只是孙国已经投入巨资下去,更换领地的话,又要花费巨大,所以,孙老大人不同意,总督衙门也没辙,只好拖到现在。”

郑克臧还算通情达理,一听知道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此也没有过分责怪陆效华,只是说到:“事情出错了,总要解决,拖着不是个事,而且越拖越糟糕。这样吧,潘甘岛和萨木伊岛这边靠着的陆地是谁家的,花钱跟他买方圆一百四十华夏里的领地。”

“领地是万伦算端和洛坤算端的。”陆效华想了半天才记起两个土邦主的名字。“但花了钱,他们也不肯卖。”

“总督衙门准备花多少钱?五十万?一百万?朕不信了,砸下去一百万贯,他们会不心动?”郑克臧看了看满脸犹豫的陆效华,鼻子里轻哼一声。“朕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放心,这笔钱不用你们出,去告诉日本人,伊豆列岛还给他们,十年内支付一百万贯的赎岛费,另外收回给孙都总管的田产,内廷会花钱买下来,这笔钱应该也够总督衙门偿还预支购地款利息及补偿孙都总管这些年损失了。”

“圣上,伊豆土地贫瘠,本是日本流放之地,十年一百万贯,日人如何肯买。”

郑克臧冷冰冰的说到:“朕要他们买,日本敢不买吗……”

第601章 允禵的新军

面对东北诸王的施压、允禵的逼迫以及移民将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治帝最终东北同意博果铎等人用兵权换庄丁、粮食的要求。于是博果铎和衍潢各得了十五佐领,其余关外王公合起来得到二十五个佐领,以一佐领一百五十人计算,关外诸王一共得到八千多兵马。

苏努因此建议由和亲王允佑总领关外王公负责对蒙古征讨,借此均分掠夺来的粮食、马匹和俘虏。并无更好选择的同治帝很快同意了,并派镶白旗副都统科查率十五个佐领加入诸王联军,以作为皇室的投资。

不过问题接踵而来,须知道如今清军的总数不过六万,其中四万老军、二万新军,大将军王允禵需要精兵强将来抵御夏军未来的进攻,诸王联军也需要得力的部队进击蒙古,苏努还得筹备防备俄罗斯人的禁旅八旗各营,这就产生了矛盾。

谁都想要最好的兵,谁都想把尚不能战的新军留给别人,争吵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结果还是允禵最厉害,他拍拍屁股把担子一扔,在近枝诸王中找不出有第二个统领大军资历的清廷只好乖乖的答应允禵拥有最优先的权力挑选部属。

只是允禵考虑到跟博果铎的交易还没有完结,五万石的“计划外”粮食还没有一半到手,因此允禵并没有把能战的老军一股脑的抽走。

事实上,不了解关外八旗具体实力的允禵对老军也有些不放心,要知道他是见识过夏军的战力的——临西一战,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的允禵充分认识了夏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同样给他深刻印象的还有夏军中流砥柱般的披甲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