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爷,王上,世孙,臣也算鞠躬尽瘁了。”说罢,邱辉手一扬,带着余烬的衣物落在火药带上,瞬间腾起了一片绚烂的火光。“施秃子(注:施琅在朱成功军队中曾经剃光了头表示不满,所以郑军以秃子来嘲笑他),老爷在地下等你来……”
就在邱辉自焚而死的时候,施琅正下令将预备队的鸟船作为纵火船顺风而下,直烧郑军大队。几乎霎那间,海面黑烟滚滚,火光冲天,正在跳帮作战的郑军猝不及防,十数条大船相继起火,船上战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迫坠入海中溺毙。见到如此场景,陷于苦战的郑军官兵的士气愈发的低落了。然而此时更加雪上加霜的一幕出现了,江胜的战舰被十余条清军战船团团围住,一通力战之后,江胜当场战死,帅旗也被扯落踩到了清军的脚下。
尽管发现险情的刘国轩很快就赶来接管了中路主力,但就一刻钟的时间足以改变战局,由此战败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了。此时施琅本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精神下令对郑军的剩余舰船穷追猛打着,郑军舰船相继被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清军分割包围,被迫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
到了申时,见势不妙的陈谅率先逃走,林贤所部清军得以跟中路主力汇合,至此郑军彻底回天乏术。不过,郑军将士依旧以不愿为鞑虏顺民的姿态在奋力厮杀着,无数的好男儿舍生忘死的拼杀着,炮毙了清军游击赵邦试、射伤了总兵清军林贤和吴英,总之在郑军的奋战下,清军并不能立刻把优势转化为胜利。
申时过半,水师总兵陈启明、楼船中镇镇将王隆、水师第九镇镇将曾瑞先后战死,郑军的奔溃开始从量变到了质变,此后又有水师前镇总兵黄学齎、水师三镇镇将陈政、援剿右镇镇将郑仁、护卫镇总兵黄联、后劲镇镇将刘明、中提督左镇洪邦柱、中提督右镇尤俊、中提督后镇杨文炳等四十七员提督、总兵、镇将、副将及协将以上的将领战殪当场……
见到一切都不可挽回了,刘国轩终于挺不下去了,他在慌乱中集合了身边仅有的十余艘战船脱离战场,自吼门水道仅直逃往东宁,随着他的逃跑,有组织的抵抗结束了,除了一部分还在顽抗的郑军将士之外,澎湖海战就此落幕。
海战的结果出来了,成了瓮中之鳖的澎湖各岛守军纷纷投降,至此,离开战不到十天的时间,郑军便阵亡偏裨三百七十余人、士卒一万五千余人,二百余艘大中型战舰中除极少的以外全部损失,还有一万多名官兵或降或俘,损失的军械辎重更是无法估算,而清军付出的代价不过各种船只一百余艘,战死战伤八千余人而已……
攻克了澎湖,施琅一方面收编降军,并给予伤者医治外,另一方面他立刻踌躇满志的向在北京的康熙发出了赫赫有名的《飞报大捷疏》,并由于引出了一段被世人指摘为恩将仇报(注:指跟姚启圣抢功)的笔墨官司。
在北京的康熙帝得到施琅的报捷,龙心大悦,当即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七律一首,其诗云:“万里扶桑早卦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址同。”
在康熙和施琅的眼里,澎湖海战的胜利让明郑失去了最后的抵抗能力,东宁已经如扒光了衣服的少女等着他们去凌辱去践踏,然而结果会是这样吗?不,郑克臧还没有屈服,这场大战的真正高潮还没有降临呢……
第121章 震荡
澎湖全军覆没、刘国轩仓惶逃回台湾的消息一经传开,整个东宁震动,明郑上下以为大厦将倾,惶惶不可终日,面对末日来临的景象,郑克臧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就在刘国轩败归的第二天,他召集童子军及銮仪卫镇在安平城外誓师。
“起歌,满江红。”全身戎装郑克臧扫了扫面前的队伍,这两年童子军虽然还是两镇的编制,但第一镇已经由两标扩充到了三标,因此在他面前包括水兵营在内其实已经超过七千五百人,要让这近万之众都能感受到他的决心,第一步就是低落的士气都鼓舞起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应和的声音从队伍的前列逐渐扩大到全场,当近万人的音量汇聚起来,顿时形成了直冲云霄的滚滚洪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黄钟大吕般的声音猛然一收,场面上瞬间出现令人肃然的寂静,这个时候郑克臧陡然高喝道:“清军大可直薄东宁,战事已到了最后的关头,所以今日,余不说什么华夷之辨、也不说什么保全汉家衣冠,余只问你们,愿不愿意,愿不愿意为余去死!”
全场震动,童子军们和一众銮仪卫镇面面相觑,然而很快就有人高喝着:“臣愿意!”
一个、两个、一班、一队、一营,稀稀拉拉的声音很快响成了一片,到最后排山倒海厮的都是“臣愿意、臣愿意!”的呐喊声。
在震耳欲聋的“臣愿意”的声响中,郑克臧右手握拳放在左侧的胸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向近万将士行了一个军中参拜大礼:“苟富贵、不相忘,今日,本藩生死存于一线,若能挽回,诸卿之功,克臧永世不忘,当勒石以记,流芳千古!”
回应郑克臧的是齐刷刷的跪拜声,在部分童子军出身的副营官、领队官的带领下,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士兵们宣誓着:“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尚存一息,绝不事虏……”
得到了童子军和銮仪卫的再度效忠,郑克臧立刻施展雷霆手段,第一步便是将率先从澎湖逃跑的陈谅捕拿下狱,随后他命令幸存郑军水师战船向鹿港集中由孙有劳暂署整顿并配合吴淑确保北中线的安全,其余水师留守人员则一律调入台江队听用。
“世孙。”郑克臧正在跟何干等童子军、銮仪卫的指挥层交代着自己的布置,突然一名侍卫走进了报告着。“世孙,洪参议、柯参议带着百官进城了,如今正在大殿等着世孙。”
“他们起什么哄。”郑克臧头疼的摸了摸脑袋,但这干重臣又不能不见,所以他只能跟何干等交代着。“余去见一见他们,你们速速回去,各部抓紧训练炮术,不要管准头怎么样,只能他们能把炮弹打出去就可以了,想来有定量的火药包,做到这一点绝对不是难事……”
“世孙。”看到郑克臧坐到位子上,洪磊当即出列。“澎湖一败,本藩人心沮丧,归附之意甚嚣尘上,然世孙前日誓师犹有再战之意,还请世孙明示东宁上下,以正人心军心。”
“世孙,臣以为不可再战。”洪磊的话还没有说完,边上杨英就跳了出来。“臣以为,而今军无斗志,仅凭童子军及銮仪卫镇三部又如何能保全本藩基业,臣以为应该立刻南下吕宋,借此或可以延保宗室。”
“去吕宋,说得倒容易,船呢?”李景当即表示反对。“如今全台战船、民船不过三四百之数,且部分还在海外经营,剩下的又能载多少人吗呢?杨大人此举是准备让百官放弃妻子呢?还是要让士卒们扔下妻儿老小?”
李景这话有道理,要让士兵们知道一去之后就再也见不到家人了,说不定立刻就兵变了,反过来要是百官不带家人,那有谁几个会誓死跟随呢?即便百官不带家人,士兵们倒是有妻儿相随,但就这些船又能带多少兵过去?若是兵带了少了,那就不是夺取吕宋为基业了,而是寄人篱下求吕宋夷庇护了,这也要对方首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