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三娘 欣欣向荣 4619 字 1个月前

想到此,便推脱道:“虽今儿日头好,外头也冷,还是别处去了。”文帝却不依,非要出去不可,那劲头跟一出去就能捡个金元宝似的,拦都拦不住。

三娘没辙,只能换了衣裳跟他出去了,一迈出院门,三娘都有种重建天日的错觉,低头瞧了瞧自己的装扮,还真是头一次穿女装出来,衣裳是前儿文帝赏下的,满满的两箱子,从里到外一应俱全。

今儿孙嬷嬷挑了一件海棠红的,领口袖边儿滚了一圈白狐狸毛,是三娘最喜欢的样式儿,暖和又好看,外头罩一件菊黄色衬着狐狸毛里子锦缎斗篷,穿在身上挡风挡寒,还不显臃肿,头发挽起来,戴上一顶五福捧寿的赤金冠儿,也是昨儿文帝让陈二喜新送过来的,不止这一件,满满一匣子,孙嬷嬷说都是内造的式样,外头轻易见不着,三娘瞧着也眼馋,这要真是自己的该多好,可惜她如今算是明白了,就算文帝把他皇宫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自己,也是摆设,还不如他前儿给自己的那几个金元宝顶事儿呢。

三娘其实真不明白,出去逛逛罢了,有必要弄这么隆重吗,先头她还准备换了厚点儿衣裳就完事了,哪想文帝清清淡淡的吩咐了一句,孙嬷嬷就给她装扮起来,岂止这顶赤金冠,还上了胭脂,不知道还以为她这是要上轿呢。

头上顶着老重的金冠,三娘脖子都酸了,不过出来前对着铜镜照了照,别说,这么一打扮,加上铜镜模模糊糊瞧不真切,冷眼一看说是美人儿也过的去,可穿着这么一身,能往哪儿去,三娘出去这几回,还真没见哪位打扮成这样在大街上瞎溜达的。

越想越不对头索性立住了脚儿,刚站住,前头的文帝就回过头来问:“怎不走了,三娘不是成天想着出去逛吗。”说着顿了顿,脸色似有些沉:“难道是嫌朕跟着,坏了三娘的兴致不成。”

也不知是不是三娘的错觉,总觉着文帝话音儿里带着几分酸味儿,三娘指了指自己:“打扮成这样去哪儿?”

文帝上下打量她一遭,眼里的冷光一闪而没,笑了两声道:“这样才好看,三娘放心,朕带着你去逛的地儿,这样打扮正相宜。”说着,过来拉着三娘的手迈出了大门。

一出大门,三娘看见外头的阵仗,愕了半晌儿,伸手指着外头十几个侍卫护在中间的马车,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

车边上儿上是陈二喜,后头还跟着几个小太监,这哪是随便散散心的节奏,简直就是敲锣打鼓的告诉老百姓,这是皇上出巡,就差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了:“你,你这是要去哪儿?”

文帝却深瞧了她一眼:“朕不是说了吗,陪着三娘出去散散心。”

或许这就是皇帝,随便出去逛逛,也弄这么大阵仗,他乐意这么穷折腾,就随他呗,反正跟自己没啥干系。

想到此,三娘也没话儿了,跟着文帝上了车,不知道是不是提前净了街面,整个前门大街,从她住的宅子门前走了有半盏茶,也没见着什么人,两边儿铺子买卖家倒都开着门,可就不见半个顾客上门,连伙计也都缩在屋里。

眼瞅到了安记,三娘刚要撂下窗帘儿,文帝却忽的凑过来道:“前头可是皇叔的安记?”

文帝的声音很轻很淡,可听在三娘耳朵里,就觉一股冷意从后脊梁骨窜了上来,这厮什么意思?莫不是知道了什么?

三娘真没猜错,说起来也该着三娘倒霉,那日在安记正遇上宫里的王保儿,三娘当王保儿不认识自己,也就没避讳,可她不知道,王保儿是真见过她,还不止一回。

三娘选秀那会儿,王保儿就见过她,当时还是个洒扫的小太监,正好就在武家姐仨儿那院里当差,虽说三娘在宫里没待几天儿,可这打头碰脸,没个遇不着的理儿,只不过那会儿的武三娘跟如今差别太大,说白了,也就一张脸还能模糊瞧出些那时的样儿,别的简直就是另一个人儿。

故此,王保儿一看见三娘觉着面熟,可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还有一回是在邹大人府里,就是皇上头回幸三娘的时候。

那天儿赶上小德子拉肚子,也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拉的站都站不起来了,哪里还能当差,王保儿趁机得了差事,跟着皇上出了宫,皇上幸三娘之前,还是他先瞅见的,可那会儿的三娘也跟这时候的不一样,到底哪儿不一样,王保儿也说不清,反正就知道不一样,真要说,像是外皮儿没变,里头的瓤却换了一般。

也因此,王保儿一开头真没把两人往一块儿联系,可这事儿就怕巧,三娘失踪的那两天儿,宫里宫外闹的沸反盈天,那画像贴的满大街都是,前后两天儿贴的还不一样,那两天王保儿正好得了趟出宫的差事,两张画像就都瞧见了。

头天那张还没想起什么来,后头文帝画的那张,他一瞅心里就咯噔一下,暗道,这不就是那天在安记瞧见的那位跟皇叔相好的公子吗,就算他进去的时候,两人规规矩矩的,可那屋里的气氛,王保儿可不是傻子,哪会瞧不出,先头没想到那位就是武三娘,如今想来,王保儿这心里就跟进了一百只猫一样,几百只爪子抓的他浑身难受。

王保儿混了这些年,总想着能混出头,却总差那么点儿事儿,好容易进了干清宫,陈二喜却死活就瞧不上自己,自己跟小德子一块儿进来的,当初小德子还不如自己呢,就因为认了陈二喜这个师傅,如今在宫里,都能横着走,那耀武扬威的样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干清宫的大总管呢,自己都得巴结着他,想想就恨得不行。

自己倒是哪儿比他差了,可就是这时运不济,没得找机会,这会儿让他瞧出这么大的事儿来,也不知是机会,还是祸事,吕范吕大人的结果,他可是亲眼见了,武三娘就是真跟皇叔有什么奸,情,自己这没凭没据空口白牙的说出来,这条小命就甭想要了。

如今皇上可正在热乎头上,从宫外头回来,脚步都比平常轻松,脸上还带着几分笑意,可见心里头多喜欢,这时候说出来,就算武三娘倒霉了,也没自己什么好儿,这等损人不利己的事儿,他可不干。

倒是日后三娘若进宫成了正经主子,到可用这事儿卖个好儿,这么想着,王保儿便想先隐下此事,偏昨儿陈二喜伺候着万岁爷从宫外回来,让他改了主意。

昨儿陈二喜一回来,脸色就不大对,到底儿要在他手下讨生活,就算陈二喜不待见自己,也得往前凑,待陈二喜晚上回了屋儿,王保儿忙把伺候他的小太监遣了出去,自己亲自服侍陈二喜,先烫了脚,又去御膳房,端了两个他得意的菜儿,温了一壶小烧酒儿,在边上伺候着他吃喝。

别瞧宫里头好酒多,可陈二喜就得意小烧酒,那些金华酒啊,桂花酿的,香倒是香,可就少了股子烈性儿,吃着没意思。

这小烧酒的味儿,总能让陈二喜记起他爹,模糊他爹就喜欢吃这个酒,想来是因这酒酿的粗,使不得几个钱就能打一壶,他爹死的时候,陈二喜还小呢,好多事儿都记不得了,可就这烧酒的味儿,记着真真儿的,到死都忘不了。

有时候,陈二喜真觉着自己老了,要不怎么总惦记着小时的事儿,惦记着这些,就想回老家瞅瞅,也不知自己有没有这个命。

这人啊,一旦有了想头就容易醉,吃醉了,嘴就没把门的了,要不怎么说喝酒误事儿呢,陈二喜想着这些事儿,不免多吃了几杯,那酒给王保儿温的烫热,刚吃下去不觉着如何,过了不一会儿,酒气翻上来,可就真醉了。

这一醉了,便絮叨了起来,先头说的是他老家那点儿事儿,王保儿还没当什么,就是应着他的话儿,过了会儿,可就说起了武三娘。

陈二喜心里头记恨三娘,今儿在前门大街的宅子里瞧了个满眼儿,心里便觉没指望了,武三娘进宫得宠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且瞧万岁爷那意思,要把武三娘认在邹瑞膝下当闺女,如此一来,既有家世,又得圣意,以后封个贵妃也不新鲜。

不止武三娘,连带着邹瑞那老家伙也水涨船高,凭武三娘对自己那样儿,自己将来能有好儿吗。

越想越愁,越愁越叨叨,他这一叨叨不要紧,倒让王保儿想出了一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毒计来……

王保儿心里琢磨,陈二喜既记恨武三娘,自然不希望她得宠,武三娘要是得了宠,他能有好儿吗,这用脚后跟儿也能想明白的事儿,陈二喜能不明白?前头的吕范吕大人,若不是陈二喜在万岁爷跟前递话儿,一个小小的兵马司指挥使,如何能进得干清宫,可见他心念着给武三娘使绊子呢,要是知道武三娘跟安亲王的事儿,不得变着法儿的把事儿翻出来,告诉万岁爷啊。

这俗话说的好,奸,情出人命,就是平常人家的汉子,也忍不得这桩事儿,更何况皇上,这事儿闹出来,武三娘完了不说,皇上又岂容得陈二喜,说不得他这条老命就交代了,绊倒了他,自己可还愁没有出头之日吗,这等一举两得的好事儿,错过了今儿可难寻下回了。

想到此,王保儿便跟陈二喜道:“奴才倒是隐着一件事儿,因干系到武三娘跟安亲王,闷在心里好几日,不敢说出来,只恐惹上大祸。”

陈二喜一听武三娘跟安亲王,醉眼瞧了他一会儿,忽道:“知道杂家为什么瞧不上你吗,你这小子忒精,屁股上插上根儿尾巴,比猴儿都精,心眼子多的杂家都琢磨不透,但能你要跟小德子似的傻点儿,杂家倒乐意收你这个徒弟。”

王保儿一听他这话儿,扑通跪在地上,咚咚咚磕了三个头:“师傅在上,徒弟王保儿给您老磕头了。”

他这几个头磕下来,把陈二喜磕愣了,过了会儿却笑了起来点点头:“倒是比小德子那傻货会来事儿,得,既你这头都磕了,杂家平白受用,也恐折了寿命,收了你这个徒弟也就是了,起来吧,把你知道的事儿,跟师傅说说。”

王保儿这才把哪天去安记拿书,遇上三娘跟安亲王,怎么来怎么去的说了一遍,说完了,还特意加了一句:“奴才进去前,模糊瞧见窗户映出两个影儿,似是亲在了一处,也未敢细端详,不知是不是奴才上火瞧差了。”

陈二喜一听暗道,就说那武三娘不是什么安份女子,从古到今,瞧见哪个妇人成日往外头跑的,更别提还画春,宫卖,便那些青楼妓馆的粉头,也未见似她这般大胆儿的,一个女人都敢画春,宫了,勾搭个把个汉子还叫事儿吗,怪道能把万岁爷迷成这般,这手段都赛过狐狸精了,可就算她是个修炼了一千年长了九条尾巴的狐狸精,若给万岁爷知道她跟安亲王不清不楚的,结果跟她两个姐姐也没两样儿。

真若除了她,自己这块心病才算没了,却这件事儿如何让万岁爷知道,却需设个巧局儿 ,还得快些,如今万岁爷心里还疑着三娘,就着这会儿再下个绊子,武三娘想活命都难。

想着这些陈二喜酒算彻底醒了,想了一会儿,终是给他想到了个主意。文帝有个习惯,早朝后,都会在干清宫后头的小花园里,舞一趟箭或练练拳脚,干清宫后的小花园儿挺清净,却从小花园到干清宫的暖阁,若从外廊上走,正好路过供应干清宫冲茶泡水的小灶间儿,值守的小太监多喜在此处躲懒,尤其入了冬,外头冷的都掉冰渣,更乐意往这儿扎了。

这人多了,宫里的大小事儿便都拿出来当了谈资,哪宫里的太妃吃多了不消化都能当回事儿似的说上大半天,更别提皇上的事儿了,说句糙话儿,皇上昨儿夜里放了几个屁,都是件大事儿。

论理儿说,宫里的规矩,奴才们私下议论主子是死罪,纵如此也挡不住八卦,也莫怪他们,宫里头寂寞,割了子孙根,一脚迈进宫门,还有什么指望,谁都不拿着太监当个人,有时候比主子养的畜生还不如,心里能不去憋屈吗,也没个人儿说体己话儿,就指着私下里说些主子的小话儿,消磨日子,也省得憋闷死。

陈二喜也是打从这么过来的,故此,明知道他们在这儿议论主子,也睁只眼闭只眼的由着他们。

其实也是有好处的,他是干清宫的大总管,可干清宫多大,犄角旮旯的事儿多了去了,纵他有八只手也够不过来,可有些事儿他还得知道,所以时不时从这儿边儿过,在窗户根儿下头立一会儿,许就能听见什么不知道的消息。

同样,若他想让什么事儿散出去,这也是最好的途径,昨天夜里王保儿走了之后,陈二喜就把跟前伺候的小太监唤了过来,交代他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安置妥当,转过天儿,天刚蒙蒙亮,陈二喜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