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官泄(1 / 2)

最才子 华西里 1867 字 1个月前

吴节这段时间曰思夜想的就是即将开始的会试春闱,说句实在话,他现在已经有了举人功名,又是天子近臣。就算考不中进士,只要他想,轻易地就能拿到一个官职。

问题是,仅仅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举人功名的官员并不是吴节的目标。在明朝,只要你不是进士出身,即便做得官再大,也有捞偏门的嫌疑,不值得人尊敬。

如今吴节在士林的名声如曰中天,堪称一代诗宗,自然要依着正途径一路考上去。

再说,他也不仅仅满足于当个官了事,正如金庸在《鹿鼎记》中所说:小丈夫不可一曰无钱,大丈夫不可以一曰无权。

吴节的目标就是点翰林,入内阁,这才不枉来明朝一趟。

既然穿越了,就得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为了这一目的,为了在会试春闱顺利过关,吴节这个年过得也不安省。除了士林中必要的应酬之外,他几乎足不出户,将会试和殿试的考题翻来覆去背得精熟。

为了保险,他甚至还另外准备了两套答案,准备在考场上随机应变,选择最适合的范文誊录上去。毕竟,考官和考官的口味不同,同样一份卷子落到他们手中,得的分数也不尽相同。

会试一共有一万多举人参加,需要分成十八个考房。

在没点名入场之前,考生们也不知道自己自己会被分到哪一房,同考官是谁,正副总裁是谁,就算要提前准备,也不从着手。

按照科举场上的规矩,所有考官的名字会在考试前一天张榜公布,在此之前都是秘而不宣。

当然,因为吴节一直呆在嘉靖皇帝身边,自然知道所有考官的名字,只不知道自己最终厚被分在哪一房而已。

就因为这样,他能够先其他考生一步做好考前准备。特意挑了三套不同风格的范文,细心的背熟了。

可以说,对于这一期考试的题目,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的。

嘉靖手书的这个卷轴看似很随意地放在长案上,一般人拿到手中,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多半会展看了从头读到尾。

但吴节只看了一行字,冷汗就下来了。

不用想,这肯定就是这期会试的考题。

按照程序,会试的考题会有好几套,出来之后,需要进呈御览,请皇帝从中挑出一份合适的。或者从各卷中分别选择几道,合在一起。

很显然,嘉靖已经将所需要的考题都挑出来,用御笔誊录在卷子上,就这么随随便便里放在御案上,又恰好被吴节看到了。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意思是:没有规和矩,做不出方、圆形的东西;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这句话,正是真实历史上,嘉靖四十年会试八股时文的第一道。

吴节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来明朝之后所遇到的最大的危机,也不知道是福是祸。是福倒不要紧,自己也不需要这种福气。如果是祸……就麻烦了。

偷看会试考卷,依照明朝法律:斩首,妻子发配三千里。

当时,吴节第一时间就怀疑这是有人给自己设的一个局,想害自己。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将这套卷子仍到一边,然后转身离开,避嫌。

吴节刚将卷子扔到一边,站起身来,想了想,却坐了下去。

**********************************************在精舍后面的静室之中,嘉靖正背着双手站在花窗后面,偷过薄纱看着。

精舍里的情形尽在眼底。

屋中没有多的人,就黄锦佝偻着身躯站在那里,一脸的平静,但双手却捏得很紧。

当看到吴节拿起那份卷子的时候,嘉靖不为人知地皱了一下眉头,却没有任何动作。

其实,这也是他的有意安排。

会试的考题早在昨天就已经送上来了,嘉靖也不怎么在意思,就随意地从里面挑了些题目,抄在卷子上,算是最后定了案。

按照程序,这个时候应该将卷子放见一个锦盒里面,贴上封条。当着监印官和尚宝监的人的面,盖上御印,放在御柜之中。等到考试那天,再派人送去贡院子,让主考官启封。

嘉靖却没有动,只将卷子放在案上。他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泄题给吴节。

对于吴节,嘉靖还是很看重的。这人才情过人,诗词尤美,其中的气势真真若长江大河一般滔滔滚滚,使人震撼,简直就是天上的仙人下凡,若非如此,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文字。

若说不喜爱,那是假话。

可单就这一点,就大力提携,却未免有些儿戏。

作为一个君王,臣子的文章如何、人品如何,都不在考虑范围。最最重要的是能派上用场,别的且不说了,就吴节的理财能力而言,就甩朝中户部那一帮老人两条街。

懂得经济事务,又在士林中有诺大声望的士子才明朝可是稀缺人才。这也是嘉靖深爱吴节的原因,这人是他要留给自己儿子将来大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