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只是训练啊。”刘裕不禁有些失望,一屁股坐在了车辕上,说道,“没劲了,还以为能够一展身手的。”
那名亲卫笑了笑,又说道:“只是今天队伍中还有许多家眷,主公却搞紧急集合,就有些反常了。小人愚钝,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忽然,营地中又响起了一阵号角声。那名亲卫凝神一听,赶紧说道:“二公子,你快回车里坐好吧,马上要出发了。”
第711章号角
军中传递信息的方法很多,可以使用旗帜,也可以使用锣鼓,而刘欣现在使用的是号角。飞虎亲卫都是从各大军团中挑选出来的百战精锐,有着丰富的经验,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传递的消息,他们都能够很快分辨出来。
整天按部就班地赶路太平淡无奇了,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刘裕反而显得格外兴奋,不没有听从亲卫的劝告坐回车里去,反而重新站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木刀,大声问道:“是不是要赶着去打仗了?”
亲卫看了一眼这个“好战”的小公子,顿时无语,摇了摇头,说道:“这里能有什么仗打?紧急集合,然后急行军,都是常用的训练手段而已。”
刘裕用手一指旁边那辆马车,说道:“就是要训练训练,你看我大哥,都成什么样子了。”
那辆马车上,刘浜刚刚坐定,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听到了刘裕的话,也没有力气反驳他。
士兵们训练有素,队伍很快便集合完毕,但是家眷们当中有许多女人和孩子,耽误了不少时间,忙乱了好一阵子,队伍终于又出发了。这时候,更加详细的命运传了过来,紧急行军,要到天黑以后才可以休息。
现在是夏天,太阳落山比较晚。前两天为了照顾那些家眷,队伍总是很晚才出发,很早就停下来休息,中午还会避一避最毒的日头,像这样一直走到天黑,还是头一遭。许多人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一定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只是刘欣一直铁青着脸,谁也不敢问他。
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有升起,许多人依然沉睡在梦乡中,营地里就再次响起了集合的号角。一通忙乱以后,许多女人和孩子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登上了马车。幸好队伍中准备了许多干粮,这些干粮都是野战行军时才可以吃到的,十分美味,而且非常有营养,倒让他们饱了一回口福。
但是这一路上却让他们吃够了苦头。这些人乘坐的马车比不了刘欣那些女人们乘坐的特制马车,即使在如此平坦的大道上也免不了颠簸,而且只能坐着不能躺卧。偏偏刘欣今天的命令是晓行晚歇,中午也只是在林荫处稍作停留。
傍晚时分,这支庞大的队伍终于到达了武关,许多人已经累得腰酸背痛,刘浜更是赖在马车上不肯下来。刘裕、马凡、刘丕他们兄弟几个却依然保持着亢奋状态,在亲卫的护持下登上了武关城头,指指点点,颇有气势。
大概是感觉到那些柔弱的家眷们身体受不了这样的长途行军,进入武关以后,刘欣明显放慢了速度,但依然要求大家晓行夜宿。与此同时,刘欣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沮授这才敢打马上前,问道:“主公,究竟出了什么事?”
刘欣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到时便知。”
队伍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走着,傍晚时分过了商县,刘欣早早地下达了休息的命令。又行了两日,离着蓝田还有三十多里的时候,又见数骑飞驰而来,依然是军中的信使。队伍让开一条道路,放信使们飞马来到刘欣面前,呈上书信。
刘欣接过书信一瞧,信封没有星形标志,说明不是幻影传出来的消息。但是信封上同样粘着一根红色的鸡毛,又是一封紧急军情!看完这份紧急军情,刘欣脸上的怒容只是一闪而过,用力将书信撕成碎片,抛向空中,大手一挥:“走!”
众人见他脸色不虞,也不敢问他。
这里离着长安城已经很近了,如果快马加鞭,小半日便可以到达。但是过了蓝田以后,刘欣忽然下令原地休息。今天也是这些天以来休息得最早的一天,这些天来,大家都被刘欣折腾得够呛,入夜以后,除了值守的士兵,其他人都很快进入了梦乡。
三更时分,营地里忽然又响起了集合的号角声。刘欣全身披装,走出了帐篷。无论多么紧急的情况,刘欣都会穿着那套标志性的白色长袍,而像今天这样一身戎装的情况,在沮授、典韦等人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
就在众人一脸惊讶的时候,刘欣很快下达了命令,所有的随军家眷继续原地休息,一万第一军团骑兵和五千飞虎亲卫立即集合,随他星座赶往长安。
这一队人马都是骑兵,即使按照普通的行军速度,他们抵达长安城的时间将比原先的计划整整提前了两天。而且在这几天的行军过程中,刘欣一会快,一会慢,说停就停,说走说走,完全打乱了沮授等人的部署。估计这时候等在长安城的田丰、郭嘉等人已经十分着急了,他们实在搞不清楚刘欣会在什么时间到达长安。
沮授也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终于忍不住问道:“主公为何要连夜赶路?莫非是因为那两封紧急军情?”
这一路上,刘欣先后收到两封紧急军情。如果在从前,刘欣肯定会和周围的人商量,最不济也会让沮授看一看。而这次刘欣一反常态,都是看完以后立即销毁,令沮授很有些忐忑不安。不仅沮授,就连徐晃、典韦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直到此时,看见刘欣一身戎装,沮授才大着胆子问了出来,他很担心长安那边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
刘欣摆了摆手,说道:“时间不早了,赶紧上马吧。恶来、兴霸、伯符,你们三个随我同去,其他人留下!”
其实所有人都想知道那两封紧急军情究竟是什么内容,但是刘欣始终不说,其他人也不敢多问,只得按照他的指示去办。于是一行人离了营地,朝着长安方向疾驰而去。
这一路疾行,当真是马不停蹄,到达长安城的时候,天还没亮,也没有到开城门的时候。一口气策马奔行了这么远的路,沮授早已经疲惫不堪,不过,他还是挣扎着上前说道:“请主公稍待,属下这就去叫开城门。”
刘欣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了,大家都下马休整,呆会打起精神来,抬头挺胸、斗志昂扬地进入长安城!”
长安东门外五里处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亭子,是供过路的客人歇脚休息而建的,平时也有些小贩会来这里卖些茶水的果子。现在天还没亮,亭子里空荡荡的,便成了刘欣的临时指挥所。说是指挥所,其实刘欣也没有下达什么命令,只是派李岩带了几名亲卫,换了老百姓的装束,去打听一下开城门的时辰。
虽然城门还没有开,但是城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大多数是城郊的乡民,他们要进城卖菜,顺便将城里的粪便清运出城,做这些事情就是要赶个大早。所以,李岩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打听到了开城的时间,是辰时二刻。
刘欣点了点头,说道:“辰时一刻集合,二刻出发!”
辰时二刻,城门开了以后,守候在城外的百姓蜂拥而入。现在是和平时期,又不需要查究什么犯人,城门的守卫也不会太过严格,对于这些苦哈哈的百姓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这些百姓进城的时候,天色尚早,再有人进出还要等上大半个时辰以后,这时候的城门口又重新变得冷冷清清。不过,守门的士兵并没有回去再睡个回笼觉,依旧拄着长枪,挎着霸刀,精神抖擞地站成两列。
城门缓缓打开的时候,刘欣的军队也出发了。他们奔行五里路,来到城下,正是城门口最冷清的时候,这时候进城,几乎不会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任何不便。
夏季天亮得早,一万五千名骑兵离着城门还有老远,就被把门的士兵发现了。“呜呜呜”的号角声在东门上空响起,那是把门士兵发出的示警。
忽然,一队人马从城门里冲了出来,挡在刘欣的面前。为首一员大将,手提铁枪,正是张合。
张合已经看清来人,大吃一惊,弃了铁枪,滚鞍落马,叉手立在路旁,大声说道:“不知主公驾到,有失远迎,请主公恕罪!”
听到张合忽然改口称呼自己为主公,刘欣便知道他一定也参与了那件大事。其实,除了典韦和许褚,其他副军团长以上的武将和所有的内阁学士、六部尚书几乎都参与了这次劝刘欣登基的策划,蔡邕甚至亲笔写好了劝进表、贺表。
典韦、许褚之所以没有参与进去,倒不是因为他们性格粗莽,不足谋事,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他们是飞虎亲卫的统领,而新虎亲卫又是刘欣的亲军,这样一支军队和他们的将领,只应当绝对忠于刘欣,即使是对刘欣有利的事情,没有刘欣的命令,他们也不能去做。所以,大家在商量这件事情的时候,很默契地将典韦和许褚排除在外了。
在张合吃惊的同时,刘欣也是颇感意外。虽然长安城的地方军还没有组建,这里是由各大军团轮流防守的,但现在并非战时,根本用不到张合这位军团长亲自守城啊。
刘欣不由面色一沉,说道:“儁乂,你为何在这里?”
第712章十万火急
自从将大汉的都城设在长安的政策确定下来,沮授、田丰、徐晃、赵云四人并开始着手策划这件大事了。这四个人也正是听刘欣讲过“金甲神人”故事的四个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早就将刘欣当作真龙天子了。
为了保证刘欣顺利登基,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式的筹备、劝进代表的选择、何太后将传国玉玺交给刘欣的时机,都有周密详尽的计划。尤其在代表的选择上面,几乎囊括了各个阶层,既有官府和军方的代表,又有前朝的旧臣,还有各州郡的名门望族,也有庶民百姓。
随着抵达长安城的人越来越多,城内的安全保卫工作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各门的守卫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本来只需要校尉来完成的工作,现在都由张飞、张合这些大将亲自担任了。
本来,刘欣作为这件事情的主角,沮授、田丰他们不仅不应该瞒着刘欣,反而应该及时向刘欣汇报事情的进展,并且以刘欣的意见为主导。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不能这样做。
五年前,董卓废刘辨立刘协的时候,刘欣曾经发表过一个声明,不承认刘协的皇帝身份。刘欣当初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预料到将来会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发生。
刘欣不能够去挟持这个天子,因为他是汉室宗亲,即使他挟持了刘协,他也只能尽全力保护刘协,而不能取而代之。所以,即使将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是曹操,也会是其他人,但绝对不可能是刘欣。所以刘欣要先发表一个这样的声明,告诉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你挟持的人在我眼里根本就不是天子,又怎么能够命令我呢?
这个声明本来没有什么不妥,但关键是在后面那句话----待天下平定以后另立明君。当时发表这个声明的时候,刘欣还只占据了荆州这一片地方,采取的也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他加上这样一句话,也是为了避免成为其他诸侯的目标,好为荆州的发展争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得这样快,短短五年时间,刘欣就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江山,甚至恢复了西域都护府,控制了匈奴草原,他已经到了非称帝不可的地步了。
这时候,当初为了不引人注目而加上的那句话,就成了刘欣称帝的束缚。因为世人重信义,人无信则不立,如果刘欣贸然称帝的话,就会被人们认为是不守信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