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2 / 2)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4238 字 1个月前

“战区庄司令电报。”参谋送来庄继华的电报,陈g接过来,看完后对众人说:“庄司令来电,要求我们不计代价,务必将日军阻击在王瞳以北。庄司令已经通令空军,明天空军将全力为我们提供空中支持。”

听到有空中支援,众将都悄悄松口气,中国空军占据天空,有了空军的支持,双方在火力上的差距便会缩小,部队伤亡便能降低。

“诸位,鬼子六万,我们九万,现在邱将军的坦克部队也赶到了,没有理由不能挡住日军,诸位,庄司令在电报里已经说了,那支部队被突破,导致阻击失败,战后便取消那支部队的番号。”

众将心中一凛,没有人怀疑这仅仅是一个威胁,庄继华的强势,随着六十八军刘汝明兄弟的遭遇,已经传遍整个军界。

“今晚是鬼子最疯狂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后的疯狂,诸位,一线抵抗,二线准备,三、四、五线构筑工事,立刻回去吧,打退鬼子的进攻。”

随着邱清泉的到来,陈g强烈感觉到,松井石根的命运已经定了,日军对王瞳的进攻,最后会碰得头破血流。

陈g没有告诉大家的是,庄继华在电报中规定了对邱清泉坦克的使用,他告诉陈g坦克是用来进攻的,不是用来防守的,利用坦克在侧翼进行反击,可以给日军沉重打击。

与陈g有类似想法的还有聊城的中岛康健,第一机械化集团军东进得到证实后,中国军队的进攻转到城东,进攻虽然猛烈,但无论是有末精三还是中岛康健都强烈感觉到,中国军队的进攻强度下降了,一个最大的证据便是天上的中国飞机来的次数少了。

战车第一师团主力被歼的消息传来后,中岛康健便断定松井石根很难逃出支那将军的手掌,但这个判断他没有说出来,有末精三在征求他意见时,也力主继续坚守聊城。派遣军司令部通报他们继续坚守,吸引两个支那集团军,掩护从第一军调出的部队增援德县,接应松井石根。

可在得到援军在王瞳遇阻后,中岛康健便明白了,支那将军早已经对此有所准备,否则无法解释,王瞳为何有如此大规模的一支支那军。

“将军,现在我们有两个选择,”中岛康健盯着地图对有末精三说。

有末精三对整个战局忧虑重重,他不知道是那不对了,整个作战,皇军都束手束脚,处处被支那军牵制,处处被动,即便有所举措,也被动应付,整个战役不知不觉便面临绝境。

“整个战役,我们都失算了,在胶东失守后,便应该壮士断腕,放弃济南,全军后撤黄河北岸,就算守不住黄河北岸,也可以退守德县,与谷寿夫将军连成一线。”中岛康健似乎看出了有末精三的疑虑,心中也十分愁苦,短短六年时间,气势如虹的帝国军队变成了现在这样处处挨打。

“这只是我们在战术上的失败,”中岛康健接着说:“最大的失败还是战略失败,石原大将提出的放弃江南,是多么英明有远见的见识,如果江南的四十万大军在华北的话,我们的局面绝不会如此被动。”

有末精三默默无语,现在的局势完全印证了当初石原莞尔的判断,可惜,这个有远见的见识被军部那帮蠢货也否决了。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有末精三不想埋怨,现在后悔这些已经晚了。

“两条路,”中岛康健郑重的望着他:“一条是趁机突围,向北突围;支那军现在首要重视的是防备我军东进,援助松井石根,所以我们北上突围,一定可以成功;第二条路便凶险了,我们向支那军发起反攻,首先攻击西面支那第二集团军,从前期的战斗看,这个集团军的战斗力稍弱,我们集中两个师团对第二集团军发起反击,支那军开始并不知道我们的目的,所以东面的支那军不会增援。”

“西面是支那四十军,这个军的装备较好,实力还是比较强的,”有末精三想了想摇头说:“我看还是先向北进攻,作出要突围的样子,从这几天的战斗来看,六十八军比起四十军来说,战斗力要差些,我们先打垮六十八军,而后再进攻四十军,各个击破。”

有末精三明白中岛康健的意思,现在整个华北的皇军被支那军牵制,只有他们这里稍微轻松些,如果他们这里能打破战场平静,调动支那军,局面或许能有所挽回。

当晚有末精三对部队进行紧急调整,将防守东线的121师团竹间旅团调入城内,第五师团秘密运动到北门外,由中岛康健负责指挥第五师团和212师团,在黎明前对北线支那军发动进攻。

黄河渡口,松井石根痛苦不堪的看着正蜂拥渡河的部队,广饶富裕的山东便这样放弃了,远处的炮声正在逼近,支那军的攻势不紧不慢,却始终咬着断后部队,为了掩护五十九师团,六十二师团一直坚守济南和新城渡口,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传来消息,左右两翼均支那军渡河,松井石根明白支那军是想将他们驱离黄河南岸,在平坦的黄河北岸将其歼灭。

德县,片冈苦苦支撑了一整天,到夜晚,支那军的进攻停止了,他的部队守住了大部分阵地,只有西南部的一角被支那军占据,他试图反击夺回这块阵地,可在清点完部队,他放弃了这个想法。整整一天,他的近两千部队就剩下一半了,其中还有两百多伤员,让支那军守在那,明天,或许支那军的炮火就没这么猛烈了。

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九节魅影(一)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九节魅影(一)

鲁北,吸引了重庆、东京,甚至远隔大洋的华盛顿,万里之外的莫斯科,裕仁心情紧张的盯着德县,罗斯福饶有趣味的望着硝烟弥漫黄河北岸,刚刚从库尔斯克缓过气来的斯大林叼着烟斗,把目光暂时从西部转向东方。

克林姆林宫高大巍峨的宫墙,中世纪式的宏大宫殿,莫斯科的大街人很少,显得比较空旷,靠近城边的地区,还有被炮火摧毁的房屋,市政当局还没有时间和人力来整理这些。

从战争开始,克林姆林宫的主人的办公室便很少熄灯,这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他的主人管理着这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从东方传来的消息让斯大林非常兴奋,同时也有一丝担忧,现在他已经完全不用担心日军会继续进攻,中国人和美国人已经将他们牢牢牵制住,但随着中国的胜利,另一个隐忧又浮现出来,蒙古问题。

蒙古,在1911年独立后,中国中央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它的独立,1919年,苏俄内战,当时的徐世昌政府趁机派兵进入蒙古收复蒙古,1920年,蒙古上层贵族勾结苏俄再次独立,当时的北洋政府宣布不予承认,1928年,蒙古百姓掀起回归中国运动,这个运动遭到苏俄驻军的残酷镇压,乔巴山投靠苏俄,从此蒙古成了没有加入苏俄的苏俄属国;在国际社会中,也只有日本承认蒙古政府。

从驻华大使馆的报告中,斯大林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了解得很清楚,他认为中国军队已经扭转了战争,黄河北岸的战役将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华西列夫同志,你对目前中国的局势了解吗?”斯大林将手中的报告放在桌上,抬头望着华西列夫。

华西列夫身材高大,足足比斯大林高出一个头,他目前担任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副手,但由于沙波什尼科夫长期患病,他实际负责总参谋部的工作。

“蒙古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都有报告,根据侦查和中国方面传来的情报,日本从蒙古和远东抽调了大量部队到中国内地,鉴于这种情况,阿帕纳先科同志提出在蒙古地区发动一场进攻战役,目的是收复蒙古地区。”

阿帕纳先科大将是蒙古方面军司令员,苏俄在这个方向有军队二十二万,此外还有大约八万蒙古士兵,这些部队严重缺少技术武器,坦克只有一个旅,重炮很少,主要是迫击炮和70mm山炮,飞机也很少,苏俄的绝大部分武器都消耗在苏德战场。

“远东方面军司令员普尔卡耶夫大将也要求对乌斯季纽克。总参谋部正在评议发动一场这样的进攻需要调集多少物资,现在远东和蒙古都严重缺少物资。”

与蒙古方面军相比远东方面军的兵力稍微多些,也不过三十万,但战线却要广得多,而且同样严重缺少技术武器,蒙古方面军好歹还有一个坦克旅,远东方面军连一个坦克旅都没有。

斯大林沉默下,将烟斗放在嘴里,来房间内来回踱步,心中在激烈快速盘算,苏军在库尔斯克转入反攻,西方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正在攻取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而西南方面军的情况则更加复杂一些,德军的顽强抵抗,让苏军进展缓慢。

“别尔哥罗德地区的战斗表明,德军还有很强的力量,我们的主要注意力还是要放在西部战线,不过既然东部战线出现了战机,我们也不应该放弃,我认为可以在蒙古发动一次有限的进攻,看看日本人到底有多虚弱,你布置下,向东部提供一些物资,确保进攻战役的胜利,这将是我们在东方的第一次胜利。”

斯大林的语气坚定而有力,左手同时小幅挥动下,表示他对这次作战的胜利充满信心。华西列夫斯基连忙点头答应,在苏俄的体制中,斯大林既然决定了,总参谋部就只能执行,当然敢与斯大林争论的人不是没有,朱可夫便是一个,但他华西列夫斯基不是朱可夫。

华西列夫斯基走后,斯大林回到办公桌前,拿起另一份文件看了下,这是外交人民委员会送来的文件,这是份备忘录,罗斯福和丘吉尔向斯大林提出,希望尽快举行会晤,协调双方的军事政治行动。

开罗会议后,罗斯福派特使到莫斯科向他通报了开罗会议的精神,斯大林对开罗会议的决定原则上表示接受,但也有不满,首先,开罗会议没有提出将日本占领苏俄的萨哈林岛、千叶群岛交还苏俄;其次,战后对日本的占领也没有提到苏俄;最后,最关键的是,蒙古问题,开罗会议没有讨论蒙古问题。斯大林认为,蒙古应该象朝鲜那样独立,得到世界的承认。

他的不满很快传到华盛顿,这个备忘录便是罗斯福的答复,罗斯福建议巴格达或德黑兰召开一次四国首脑会议,全面协调盟国之间的政略和战略。

“…..,鉴于目前中国发生的情况,我建议这个会议应该邀请蒋介石将军参加,中国是对抗日本法西斯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斯大林明白这是罗斯福再次对他一再暗示中国还没有与美英苏三国平起平坐的资格的回应,当然斯大林不希望蒋介石参加,还有重要问题,这便是蒙古问题。

不过,现在需要作出改变,斯大林在空白处批上几个字:“同意,建议在德黑兰,约.维.斯大林。”

将文件放下后,斯大林摁响电铃,副官推门进来,斯大林对他说:“请贝利亚同志过来。”

贝利亚,苏俄最恐怖的人,他手下的克格勃控制着整个苏俄,整个苏俄也就是只有斯大林能平静的面对他,并且象使唤狗一样使唤他。克格勃从内务部大楼到赶过来只花了五分钟,整个苏俄没有人敢让斯大林久等。

“贝利亚同志,盛世才到重庆后,阿合买提江和艾力汗同志的情况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