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1 / 2)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3523 字 1个月前

宋美龄精心安排的一次午宴,总算有所结果,她和刘殷淑一直在小花园中闲聊,看着丫丫和沫沫在花园里玩,刘殷淑一直比较紧张,直到饭后才好点。宋美龄问了些家里的情况,刘殷淑也如实回答。

刘殷淑回到重庆后,又设法重新回到学校教书,庄来顺依旧每天下地,似乎他的最大兴趣就是摆弄农活,庄李氏最大的兴趣就是带沫沫,沫沫要是离开她的目光范围五分钟,她就开始担心,闲暇时,后方夫人们经常串门,杜聿明的夫人、宋希濂的夫人、蓝运东的夫人,李之龙的太太,她们一起组织了一个妇女缝纫会。从救国会拿回些原料,大家在一起制作军装和军鞋。

庄继华来到小花园时,两人正谈得高兴,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又是丫丫首先看到他,一声爸爸把两人都惊动了。

“麻烦师母了。”庄继华带着感激的神色,也不知道他是说宋美龄为他说话,还是指的是邀请他们一家来作客。

“文革,我很喜欢丫丫和沫沫,有时间多让他们来玩,”宋美龄爱怜的摸摸丫丫的头。

“只要师母不嫌烦。我倒没什么问题。”庄继华笑着说,宋美龄微微一乐:“我看你呀,在家就是甩手大掌柜,啥事都甩给阿淑。”

庄继华也不反驳,他弯腰把沫沫抱起来逗道:“奶奶让你常来玩,喜欢吗?”

没想到沫沫咬着手指问:“我可以带虎子和莎莎他们来吗?”

刘殷淑噗嗤一笑,宋美龄也呵呵笑道:“这小家伙,还挺会交朋友的。当然可以,你就带他们来玩。”

沫沫呵呵的乐着,刘殷淑则非常为难的看着庄继华,庄继华却毫不在意柠下的他的鼻子:“你有点过分哟。”

刘殷淑轻轻拉拉庄继华的手:“夫人这么忙,我们今天已经很打搅了。”

庄继华想笑却怜爱的摇摇头,宋美龄也同样用怜惜的目光看她一眼,嘴里却很热情:“我其实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这里就是太清净。”

庄继华含笑点头:“只要夫人答应,阿淑可以随时带孩子过来。”

回家的路上,庄继华的心情极其愉快,沿途哼着歌,丫丫和沫沫不时一同和唱,车厢里洋溢着欢快。

张自忠的葬礼隆重而庄严,当载着他遗体的船到达朝天门时,重庆二十万民众齐集码头,蒋介石亲自登船,伏棺大哭,蒋介石、何应钦、陈诚、冯玉祥、龙云、徐永昌抬棺,在新建的精神堡垒(即今天的解放碑)广场公祭,会场庄严肃穆,花圈如海,灵幡在寒风中飘荡。

蒋介石亲自主祭,宣读张自忠将军一生功绩,通电全军表彰,林森宣读国民政府主席令,将张自忠将军牌位列入国民政府忠烈祠,位列一等。

“….,张荩忱将军,以及所有在这场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将士,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的丰功伟绩!千百年后乃将为后人拜祭!”

白须飘飘的林森,激动热泪长流,他甚至根本不管流下的眼泪,领头振臂高呼抗战到底,二十万人齐声合应,连庄继华都被感染,振臂高呼。

忠烈祠是在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通过决议,要求各县修建忠烈祠,将在东征北伐剿匪中阵亡将士的牌位放置其中,但主要是安放抗战阵亡将士,而将级军官将进入国民政府忠烈祠,此前的王铭章、李家钰等人均进入国民政府忠烈祠。

张自忠的灵台在精神堡垒设立三天,数十万民众从各地赶来,向将军告别,高潮在第三天,原定公祭结束之前,蒋经国亲自率领三青团总部和西南联合大学救国会同学在灵前宣誓。

“我们向前辈英灵宣誓,坚持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重建中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们宣誓!为国家!为民族复兴流尽最后一滴血!”

几千个拳头高举,几千张年青的脸,洋溢着热血激动。

蒋经国宣誓完毕后,正要宣布誓毕,从队伍中冲出两个年青人,他们迅速跳上祭台,拉开一张横幅,蒋经国定眼一看,上面几个血红的大字: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同学们,张将军走了,但张将军的事业还没成功!我们,我们身为中华青年,应该接过他的枪!不能再躲在学校,躲在课堂,我们应该拿起枪,上前线去,去消灭那些强占我们家乡,杀害我们父母,欺负我们姐妹的倭寇!同学们,到前线!”

“君不见,汉中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矜,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

歌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渐渐的从参加宣誓的学生们扩展到附近观祭的市民,数万人齐声高歌,歌声在市区上空凝聚回荡,久久不散。

蒋经国站在祭台上,宣誓会突然发生变故,他有些发呆,不知道该怎么作,高昂的歌声将他惊醒,两个同学几步走到他身前,将手中的血书交给。

“蒋主任,我们要求参军!”

蒋经国定定心神,伸手接过来,正要开口,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个声音:“好,蒋主任会向中央汇报,一定满足你们的要求。”

呼唤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八章诡道第三节重起(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八章诡道第三节重起(十)

杨永泰从下面上来。看到他,蒋经国立刻明白,他马上就说:“你们放心,我会把你们的要求转告军事委员会。”

两个学生闻言兴奋的挥动手臂,台上台下口号响成一遍,杨永泰在蒋经国身边低声说:“民心可用。”

蒋经国的轻轻点头,散会后,他立刻赶到黄山官邸,向蒋介石汇报了今天的情况,同时提出建议:“父亲,古人说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应该顺应民心,全国各地有适龄学生数十万,一旦招兵可立得数十万兵员,如此既可满足军队需要,也可满足同学们的愿望,两相适应。此外,我建议在学籍上做出规定,凡参战同学,保留学籍,待战后。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蒋介石非常满意,他看着蒋经国的目光充满赞赏,蒋经国这个建议非常完善,特别是最后这点,解除了大多数学生的后顾之忧。

“好,就按你说的办,你动员三青团代表,在参政会上提出个动议,”蒋介石说完后,又把陈布雷叫来:“布雷先生,通知张自忠将军治丧委员会,公祭延长三天。”

蒋经国随即明白,蒋介石的思虑比他更全面。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从各地赶来的三青团员,农会会员,工会代表,各级党部,在救国总会领导下,一批接一批来到灵前宣誓。整个大后方掀起了一股参军上前线的热潮。

参政会以最快速度公布知识青年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凡是参军的青年学生保留学籍,抗战结束后,可以重新回到学校开始学习。

这个规定得到所有青年学生的欢迎,随即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一股参军热潮,从温暖的南国广东,到黄土漫天,驼铃优雅的的西北,一批批学生走出校园。穿上军装。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知识青年从军委员会,蒋介石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专司知识青年从军。一队队学生开进军营,两个月下来,居然有三十万知识青年加入军队,整编部队需要的兵员立刻得到解决;史迪威从缅甸飞到重庆,要求将这批在中国士兵中算高素质分到远征军。蒋介石拨出十万人到远征军,剩下的二十多万,另外拨给机械化军五万,剩下的蒋介石决定成立青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