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荆枣门的众人还是镇北军的三人念着对慕流苏这个自家主子,自家将军的信任之情,除了觉得是有那么些许怪异之外,倒也没有过多的想法,反而是很快适应了下来。
这营帐之中,也就只有一个常年在北燕生活的云破知晓慕流苏话中深意了。
这些人会第一反应觉得奇怪,是因为他们并不知晓眼前的慕流苏就是当初的北燕女相,而这沪城,当初也是如同望城一般,受了曾经的寂流苏恩惠之地。
沪城虽然这几年被称之为边疆重城,但是它原本只是一座荒城,虽位居北燕边境之内,却是终年干旱不治,土地贫瘠寸草不生,这也导致了被套朝廷虽然都觉得这城池靠近边境,若是收拾出来之后必然会大有作用,但是这么个寸草不生的地方,实在是人都难以住下,索性也就任由这地方成了一处荒城。
当然,北燕之中的文武百官心中也是知晓,若是有人能够将这么一座荒城给收拾出来,解决了北境边境战事儿支援大事,必然是能够得了皇帝欢喜的。
而谁也想不到,这座干旱多年,土壤作物不生的城池,凌然当真是被人给折腾出来的。
那个人便是寂家最小的女儿寂流苏。
当初寂流苏不过十岁,偶然听闻自家爹爹整齐唉声叹气说着边境之处的沪城之事儿,却是随意的挥了挥手,满不在乎的说了一堆主意。
寂家家主当场眼睛便亮了,看着自家女儿宛若看着一个神童一般,那眼神估摸着委实唬人了一点,看的当时的寂流苏也是一阵匪夷所思。
不过是个开挖渠道引水解旱的事情罢了,在师傅教导的学识之中极为普遍,怎么自家爹爹却是这般震惊呢?
至于那传闻不能培养作物的土壤,等别的城池的水引入沪城之后,再仔细斟酌斟酌土质便是,若是没什么事情,就直接放心栽种便是,若是土质真有什么古怪之处,那便按照土质的种类选择种类栽种便是,总归都是粮食作物,不用如同北燕其余城池那般悉数种上一样的作物,沪城既然阳光极好,那便栽种喜阳的作物便是。
挖渠引水,因地制宜,这般精妙的法子被传出去之后,也是惊得整个朝廷都动荡了。哪怕是平日里和寂家并不如何对盘的政敌,也对此事儿说不出半句质疑之言来。
北燕皇帝虽然忌惮寂家多年根基,也是对寂家多年的上谏多多忽视。但是此事儿到底还是事关边境安危,是干系着北燕军政的社稷大事儿,听着这个消息觉得可行,也是极为迅速的就命人着手此事儿去了。
寂流苏的法子人人都觉得可行,自然是没有让任何人失望,不过是半年时间,就已经是卓有成效了。
他城之水从挖好的水渠引入沪城之后,沪城的干旱便是很快得到了缓解,户部的人特意去了沪城一趟,检查说那土壤确实是没什么问题,只是水分少了些,虽然是种不得北燕各地惯用的水稻,但是种种玉米等粮食也不是不行。
土地的问题解决了,只是荒城到底还是荒城,没有人烟,这土地都收拾出来了,总归这沪城还是需要人回来才对,只是那些个周边的老百姓却只是观望着,似乎也是在怀疑这新改造出来的沪城到底能不能住人生活下去。
因此这些个百姓也是观望了许久,迟迟没有动作,北燕朝廷虽然并不算是什么贯通仁政之道的好朝廷,但是总归也没猖狂到将百姓一股脑的赶进沪城去的地步,见着这些个百姓不愿意进去,朝廷也舍不得浪费太多国库银子用什么金钱鼓励,一时之间又是犯了难。
十四岁的寂流苏看着寂家家主期盼的目光,又是说出了一个解决之法,只说将如今的沪城新开垦的地方划分成地,采用头一年免费租赁的方式将这土地许给各地自愿需要的百姓,言说头一年的进去沪城的人都可免除自身一年的税收。
除去免除税收之外,这些人都可以选择在沪城之中经营所谓的喜阳作物,一年之后若是有人做出收成好的庄稼,那么这庄稼悉数算作是所种之人自己的东西,并且收成最好的一户,朝廷会额外给出奖励。
到了第二年,进入了沪城的百姓可根据自己在沪城这边的实际的情况,由着这些个百姓自己决定继续在沪城待下去与否。
换句话来说,就是朝廷免会除入城之人一年的税收,然后再免除一年沪城的土地租赁费用,让这些人自己进去种个庄稼当一年免费的试用土地之人罢了。
如此一来,北燕朝廷并没有损失国库的银子,只是少收了一年的税收罢了,而沪城这一年的作物悉数给了新入城的百姓,也实在是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毕竟这沪城只是一座开拓出来的荒城,若是这些人不进去,也是没有半分收成,如今既然是头一年,交给这些个百姓自己去折腾便是。
况且北燕朝廷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打定了主意,若是这沪城的第一年折腾的不错,时日后沪城便算是真的开拓出来了,那这结果自然便是皆大欢喜,也顺带着给北境的边疆战事儿增加了一个筹码。
反之,假如这折腾的效果不好,那他们就发难寂家,让寂家背这个黑锅便是。
这些人算盘打的叮咚响,明白了这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之后,北燕也是很快便将此事儿给交代下去了,而那一句第一年收成全归自己的话,让一些蠢蠢欲动的百姓们动了心思,秉着试一试的心态,当真有不少百姓涌入沪城,去做那极有可能一年暴富半生不愁粮食的沪城首批试验者去了。
虽然干旱之事儿已经解决,百姓已经入住,但是毕竟是个没有定数的事情,北燕的一众官员也是有些紧张事态到底如何。
------题外话------
二更九点。
☆、第十一章沪城
所有人也是密切关注此事儿,齐齐等着沪城半年后的收成。
当时的寂家家主也是极为紧张,因为此事儿兹事体大,他并没有将这主意不是他想出来,而是自家女儿想出来的事情说出去,而寂家家主虽然对女儿颇为信任,但是那个时候人毕竟不过才十岁,这事儿到底还是耽搁了下来。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的沪城竟然会发生那般惊天动地的改变,原本只是一座荒城,开拓出来不过短短半年时间,便是成了一座分外富饶的城池。
新迁入沪城的百姓念着那一句一年的收成自己拿走的话,也是费尽了力气去经营自己手中的土地,听着那些个户部官员的吩咐,将喜阳作物通通种了个遍,没有一寸土地是给浪费了的。
这些人生怕浪费了自家种子,自然是将种植之法研究了一个遍,再加上水渠引来的水还有沪城之地独有的阳光,人为条件和地理条件都一一具备完整了,自然是收成想不好都不行。
沪城那一年的的粮食收成极好,那一年的收成竟然是超过了沪城三个周边城镇的总和之数,这些个喜阳作物又是北燕众人极少见过种过的东西,自然是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听闻沪城的喜阳作物收成良好,也是引来了不少北燕人的关注。
一时之间,无论是上层阶级都王侯将相,还是下层阶级平民百姓,都一一朝着沪城涌去,很显然是准备去大饱一番眼福。
为此,沪城的百姓也是动了心思,自己摆起了小摊,将自己的各样作物收成多余的部分就地一一售卖,换取了不少银钱,也有人将屋子改造成了客栈酒楼,接待这些个络绎不绝的北燕前来观赏之人。
这样的观赏持续了很长时间,所有人亲自去过了沪城,亲眼见证了沪城的繁荣崛起之后,无一不是感慨这一年的变化之大。
很快他们便是又发现,不仅是沪城这一年的收成良好,这些个头一批迁居入了沪城的百姓更是有了一个极好的收益。
除了自身的粮食不愁之外,那些个买卖也是极为畅销,酒楼客栈也是盈利了不少,原本这些人中除了少数有眼力见的人外,都是一批为了免除一年税收而前来试试运气的人,谁曾想到自己竟是在这里发了大财,沪城的产物因为特殊,即便是前来观赏的人走了之后也不愁销路,反而还因为供不应求而价格极高。
因为这些个变化,一年前原本还只是个一文不值的荒城的沪城却是忽而成了一座分外繁荣的城池。
而之前那些迫于生活压力而前迁居进来的人们却是咸鱼大翻身,原本只是想着种点东西留着果腹,却没想到忽而就成了一个极为富裕的人,也是没有一个人想要再离开这个地方,心中更是对那寂家之人分外感恩戴德。
沪城这边的动静自然是引来了无数人的青睐,很多人都想要迁居而来,只可惜人口已经饱满,能够进来的人人数也已然有限了,但是这个城市却是因此而成为一个传奇,哪怕是靠近边境之地,也是一年四季吸引着各地的人千里迢迢敢去观望。
沪城繁荣,又离边境不远,不仅天高皇帝远的好管辖,什么时候北燕战事儿起了还能及时支援夺下一个军功,所以这沪城的城主之位成为了北燕官员眼红一时的香饽饽。
北燕皇帝也没有想到寂家家主的法子如此卓有成效,虽然心中不太满意这出主意的是寂家之人,但是到底百姓那么多双眼睛看着的,也就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硬着头皮说要赏赐。
只是北燕皇帝更没有想到,寂家家主会推拒了此次封赏,说那主意并非是自己出的,而是他的那个仅有十岁的小女儿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