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欺君之罪(2 / 2)

将明 知白 2186 字 1个月前

“这怎么可能?”

李渊道:“他终究是我李渊的儿子,罗艺手下的一个别将而已,死了便死了,便是罗艺的儿子死了,难道我就会用自己儿子去偿命?他罗艺还没有那个资格!”

他顿了一下,叹气道:“我生气,是生气世民做事太轻率了些,自以为做的滴水不漏,在我看来却是拙劣不堪!既然做了,就做的彻底些,索姓将阿史那去鹄的妻儿都杀了,便是设计将自己手下那五六百骑兵都杀了又如何?他若是只带着几个护卫和那母子的人头回来,罗艺难道还敢胡乱说话?自己做事蠢,还要我帮他善后!”

李渊微怒道:“我只是教训他一下,让他知道,什么事都别想瞒过他老子,自以为做的很精巧细致,没有我在,他终究什么事都做不成!”

他拍了拍窦氏的手说道:“我已经给罗艺回信,让他拿证据出来,若是拿不出证据就不要胡言乱语,难道我还怕了他不成?”

……

……

江都

皇后萧怡甄坐在床榻边,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手里的卷。她微微侧头看了一眼躺在床榻上午睡的皇帝陛下,忽然发现,陛下的两鬓上竟然多了不少白发。她凝视着杨广的脸,仔仔细细的看着,陛下脸上是不是又多了几条皱纹,也不知道熟睡中的杨广梦到了什么,眉头皱的很紧。

萧怡甄看着杨广的眉头,心里微微一疼。

自雁门关归来后,陛下便更加的忧心了整曰不见有什么笑容。虽然他并没有说,但萧怡甄却知道,陛下心里有着别人无法分担的苦楚,他早已经不是那个率领五十万大军平灭南陈时候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也已经没了初登基时候心怀天下打算大展拳脚的雄心壮志。

大隋太大了,大到陛下心有余而力不足。

陛下亲手打下了这个南北一统的帝国,却在后来无力控制这个帝国前行的方向。

萧怡甄伸出手轻轻的抚平杨广皱紧的眉头,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当初过着穷苦潦倒生活的时候,却惊喜的得到了她将嫁给大隋皇子的消息。两个人从大婚之后便相亲相爱,一直到了今曰,杨广最疼爱的女人还是她。

那些不知真相的俗人百姓都说皇帝荒银无道,这简直是天下间最冤枉的事。陛下自始至终只疼爱自己一个,宫中佳丽确实不少,可皇帝几乎没有在别人那里留宿过。这么多年,无论陛下要去哪儿,身边带着的都是她一个人。

她的手指轻轻的摩挲着杨广的脸,忽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响了起来。萧怡甄回身看去,对这个时候打扰陛下休息的人她很反感。回头去看的时候,却见是裴矩和虞世基两个人一同来了,裴矩手里还拿着一个木盒,看两个人的神色都有些急切不安。他们两个是何等人物,若是他们表现出了不安,必然不是什么小事。

萧怡甄回头看着裴矩和虞世基,缓缓摇了摇头轻声道:“陛下头疼又犯了,才吃了药睡下。”

“让他们进来。”

杨广翻身从床上坐起来,揉了揉发酸的额头说道:“头疼的厉害,怎么睡的着?”

裴矩和虞世基连忙进来行礼,杨广揉着额头问道:“什么事?”

裴矩将手里的木盒打开,取出一份奏折道:“这是河西宣慰大使唐公李渊千里加急送来的奏折,还请陛下亲自过目。”

“李渊?”

杨广将奏折接过来展开看了看,随即怒道:“胡扯!”

他猛的站起来,在房中来回踱步道:“他告罗艺谋反,却举不出证据来。天下谁都可能造朕的反,唯独罗艺不可能!朕对罗艺怎么样,他一个寒门出身的子弟,朕给了他最大的荣耀,他怎么可能反朕?”

裴矩取出另一份奏折道:“这是涿郡通守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送来的密函,他也说,罗艺没有反心,对陛下忠心耿耿。”

杨广将奏折接过来看了看,随即释然道:“我就说,罗艺不可能反。”

裴矩和虞世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一丝得意。裴矩想起罗艺和薛世雄送给自己的礼物,再掂量一下李渊送来的,哪个沉重自然是哪个有理。薛世雄送了一对三尺高的珊瑚树,还有三万贯肉好,罗艺送了五万贯肉好,还有十个异域女子,更有一柄罕见的成色极好的玉如意。而李渊只送来一万贯肉好,孰轻孰重想分清楚岂不是容易的很。

他看了看盒子里最后一份奏折,在心里笑了笑。

那是罗艺送来的密函,检举李渊有造反的嫌疑。这份奏折,裴矩和虞世基商议过,最后再拿出来。虽然李渊送来的贿赂少了些,但毕竟李渊和陛下是表亲,谁知道陛下会不会偏袒他?若是陛下不信李渊的奏折,到时候再拿出罗艺的,若是陛下信了李渊的,那罗艺这一份奏折也就不必拿出来了。

“另外……”

虞世基小心翼翼的说道:“罗艺呈上来一份奏折,告唐公李渊欺君之罪。”

杨广一怔,随即暴怒道:“欺君,欺君,天下人人都欺君!”

他忽然想起文刖的死,咆哮道:“除了一刀,你们没一个跟朕说实话的。船破落水而死?一刀那般的武艺怎么可能落水而死?船是如何破的?又是如何落水的?裴矩,虞世基,你们倒是说说,你们有没有欺君!”

裴矩和虞世基吓得脸色大变,不约而同的扑通一声跪下来叩首道:“陛下,臣实不敢欺君啊,有黄河两岸的官员奏折还在,渡口船夫的口供也在,臣不敢欺瞒陛下。”

最主要的是,燕云寨那个叫李闲的反贼很知道如何做人,他送来的厚礼也还在。更何况,李闲只是请他们两个帮忙,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而已。这并不难,文刖死讯他们便瞒了半年多,皇帝在雁门关根本就没记起文刖来。回到江都之后倒是想起了,裴矩只找了个黄河匪患各郡的奏折送不上来为借口,便搪塞了过去。谁知到文刖是和皇帝走岔了路,还是死了?

只是,他们两个却太小瞧了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