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1 / 2)

苏采青的手上的货并不多了,奋斗服装厂加班加点生产,速度也只有那么快,所以许多人的联系方式她记下了,但是这次除了波点裙能分点出来,幸子衫是没法分出来了。

幸子衫的最后一次出货,已经是国庆节了。

王朝英正好放假,苏采青叫她一起去上海。

“你也跟着我去见一下那些客人,许多客人只在电话里和你联系过,没见过你真人。以后要是有什么情况,我不方便出面,你也可以出来主持事情。”

王朝英当然乐意去上海,不过她不太认同苏采青的话:“你怎么会不方便出面啊?你又不会出事。”

苏采青有些哭笑不得:“不方便出面不是因为出事,是有可能没时间而已。你想什么呢。”

王朝英这才安心些。

这次,苏采青不仅带上了苏小壮,两个妹妹也带上了,三个大点的孩子也带上了。

剩下的几个孩子,除了最小的那个得吃奶,还得带着,三胞胎被放在赵主任家住着了。

幸好三个还只惦记着吃和玩,并不十分想要去上海。

带上几个孩子,也是为了让他们来长长见识的。

送货的事情,有苏小壮带路,熟门熟路,再加上王朝英在一旁看着,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苏采青并两个妹妹,带着几个孩子去外面玩了。

“上海好大啊!”张云冰说。

苏幺妹奇怪:“你怎么知道海好大?”

张云冰仰着头,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说:“上海的大马路比吉阳宽,路上跑的车也比吉阳多,人比也吉阳多,还不能说明上海很大吗?”

苏采青突然觉得,其实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不差。

一行人也不怎么好去吃喝玩乐,因为王朝英知道了肯定不干的,所以苏采青就带着他们去街上溜达了一下,然后去一下什么博物馆、公园之类的地方逛逛。

晚上,王朝英和苏小壮回来,王朝英拉着苏采青说悄悄话:“今天我们去于经理那个百货大楼送货,人家都没出面。”

苏采青也不意外:“人家对咱们肯定是要避着了。”

“我觉得不至于呀,以后还是商业合作伙伴嘛,有必要弄得好像是我们对不起他么?”

苏采青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可以公私分的那么清楚的嘛。人家只是避嫌,而不是终止合作,已经算是比较有职业道德和素养了的吧。”

王朝英耸肩说:“好吧,我了解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像采青姐你一样的。”

“波点裙卖的怎么样?”苏采青问。

聊起这个,王朝英就来劲儿了:“我问了一下各处的销售情况,都挺不错的,每天都能卖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呢!路上还遇到过几个穿着咱们群的女孩子,我就故意上去问裙子哪里买的啊,穿着舒服不舒服啊。所有人都夸好!“

苏采青也高兴了,说:“那就好,波点裙不如幸子衫流行,但是确实最能体现咱们实力的款式了。”

王朝英用力地点头。

王朝英和苏小壮送完货,大家就商量着去哪儿吃和玩了。

王朝英来过几次上海,也算是有些了解,她的主意倒是不少人响应。

只是苏采青还要去各个织染厂看布料,许多时候都没能同行,确实有些遗憾。

晚上回到招待所,苏采青早已经回来了。

“采青姐,你今天收获怎么样?”王朝英走路都松松垮垮的,显然是累了,却还记得问苏采青一句。

苏采青指了指堆着的布料:“找到了一些感觉还不错的料子,应该可以做了。”

王朝英走过去,摸了摸料子,又翻看了一下花色,说:“真有你的啊!这都让你找到了,真厉害!”

“不过存货不多,而且价格不便宜。因为原料贵,而且工艺也复杂。”

王朝英在苏采青身边坐下,说:“我知道,你拿主意就好。”

“还有就是,那款衣服,吉阳的服装厂怕是做不了,只能在上海做了。”

找上海的厂子做,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定价会比较高,价格高自然会影响到销售量。

王朝英想了想,说:“我觉那件大衣,本来就不是给一般收入的人穿的,是给那些有较高收入的人穿的吧?羊毛后续打理也不容易,需要懂的人才会护理。”

苏采青连连点头:“确实如此。”

“那就没什么了,上海那么多有钱人,全国各地的有钱人也都爱来上海买东西,咱们不做太多,只限量做就行了。”王朝英盘算着说。

苏采青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行啊!朝英,你现在也越来越厉害了嘛。”

“哎呀!都是姐你教得好啊!”

两个人说着说着,又聊起了其他的冬装的事情。如今羽绒服还没兴起,大多人穿的还是棉服,而且很多时候都比较臃肿。

吉阳那边倒是可以穿薄一点的棉袄过冬,越往北走,就越穿的像熊一样。

做衣服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个含棉量的问题。

而且这次,苏采青还想试着做一些童装。

王朝英明白她的意思,主要是给她家里的几个孩子弄的。

两个人正聊的兴起,几个孩子跑了进来:“妈!阿姨!我们都快饿死啦!什么时候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