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住所的徐天宝拿出笔,在一张纸上开始写写画画,打算把自己名下的产业好好整理整理。
义和炭场:田魁所有,自己个人占有股份
振华机器公司公司:自己个人所有,大盛魁占有股份、徐老爷个人占有股份
中华联合烟草公司:振华机器公司占有股份
未来自己还要涉足水泥制造、机器制造甚至是军工制造,不把这里面的股份关系脉络梳理清楚,可是很麻烦的事情。
徐天宝的初步设想,是把自己在义和炭场的个人股份变成振华机器公司持股,以后自己不再从矿上支钱,而是由公司每年分红,而且可以优先、优惠的获得矿场出产的煤炭;在振华机器公司之上,成立振华工业公司,将生产手表的车间单独成立振华钟表厂、生产卷烟的车间成立振华烟草厂单独加入联合烟草公司,以后开展了水泥和机械制造业务,也单独成立振华水泥厂和机械厂。以上公司皆为振华工业公司下属的子公司,而振华工业公司暂时是单一股东,全部股份由徐天宝自己掌握。
一番筹谋之后,徐天宝搁下笔,打算睡觉。
笃笃笃
有人敲门
“徐老板在吗?”门外有人客气地问道
王朝立刻拔出枪来,站到门的右侧,马汉则也拔枪站在门的左侧,并伸手开门
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穿藏蓝色长衫的中年人出现在门口,“徐老板在吗?我家大人请徐老板明日赴宴。”
●●●●●
上海斜桥路
斜桥并非桥斜之意,是因为当年吴淞江(今苏州河)的支流东芦浦从北往南弯弯曲曲从这里流过。当年河西有着名的娱乐花园张园,河东有英国乡村俱乐部。为方便交通,双方协作,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由于与桥相通的那条马路的走向是不规则的,河又是弯曲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桥都是斜的,由此命名了这个“斜桥”。斜桥因其水清树密,景色宜人而闻名旧上海。同时,这里曾经居住过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几家大户,便响亮了这个“斜桥”的名气。
“超级大户”,一是盛宣怀家;其次是李鸿章的五弟李凤章家;再次即是号称道台花园的道台大人邵友濂家。这三户人家都有豪华、气派的花园式宅院,又都邻近早期外国人在沪的一个娱乐中心———斜桥总会,因此也就有了“斜桥盛府”、“斜桥李府”、“斜桥邵府”之称。距李家的宅院不足百米之遥,还有一座宽敞的大院,院内竖着四幢气宇轩昂的西式洋楼,此即浙江湖州南浔镇上的“四象”之一(当地称家产在1000万两银子以上的富户为“大象”)、小莲庄的主人刘锦藻的上海寓所。所以这一地段,就形成了四大家族并峙的局面。
“吁~”
一辆马车缓缓地停在斜桥路盛府大门前,马车刚一停稳,一直立于车后的王朝便跳下车去,从车里接过一份红纸拜贴,走到盛府大门前,大门虽是洋式的黑铁门,可门上却留着一二品官门的绿油兽面门环。
笃笃笃
王朝叩击门环
吱呀
大铁门上,在大约一个高的位置上打开了一道小格,透过小格,隐约能见一黑衣仆役,那人在接过拜贴时,先朝马车看了眼,又看了眼王朝,脸上却露出些许蔑气。收了拜帖去站在门口,不往里送
“王朝~”徐天宝看到那仆役的嘴脸,心里顿时一恶,他大声说道:“告诉他,要么他去送帖子,要么我们改日再来叨扰。”
“得了~你等着。”那仆役没好气地说道
过了许久,大铁门后才有了动静
不过,紧闭的黑铁大门未开,只是一旁的一扇侧门缓缓打开,那名五十余岁的门房仆役站到侧门外。
“徐老板,老爷请往前厅。”这黑衣老仆役脸上的傲慢劲儿,只让徐天宝愈加不爽,不过,徐天宝不断地跟自己说“大人不记小人过”,于是徐天宝装出一些笑脸,说道:“劳驾引路。”
盛宣怀,江苏武进人,字杏荪、幼勖,号次沂、补楼,清末官员,官办商人,中国近代着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作为商人他借督办实业之便,聚敛大量财富;作为企业家,他建纺织厂、开办银行,投资矿业等;作为慈善家,他在天津创立广仁堂,在上海开创万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作为官员,1911年盛宣怀任邮传部大臣期间,不顾全国人民反对而贸然下令铁路收归国有,引发四川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因故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不过,此时的盛宣怀刚刚做过60大寿,心情尚嘉。听说最近烟草业闹腾的很厉害,一个名叫徐天宝的年轻人崭露头角,而且还和虞洽卿打得火热,所以特地让人去把徐天宝找来。
64初见盛宣怀
不过,那是昨天的心情,今天一早,盛宣怀就收到一封李维格从汉阳发来的电报,请他去汉阳铁厂主持大局。
“主持?”盛宣怀冷哼一声
9年前,办汉阳铁厂办了七年的张之洞,被弄得焦头烂额、赔本赔尽不说,还欠了五百万两债,实在苦撑不下去了,跑到上海来求盛宣怀去接办,这下让盛宣怀看了个大笑话,暗自在心里偷乐时。
当年(1889年)张之洞要办汉阳炼铁厂,曾在上海与盛商议办法。盛宣怀告诉他要商办而决不能官办。商办,入股者均精打细算,心精力果,赔本买卖是不会做的;而官办,大家均不肉痛,反正是官本,死活无关其痛痒,就容易滋生是非,办事拖沓,事倍而功半。然而张之洞不听,他踌躇满志,以为办重工业可像剿捻一样,凭一鼓作气加洋枪洋炮,就可望夺取山头。如今张之洞办不好,你盛宣怀又有什么高招呢?他之所以敢于接下来,就是自有办法。首先他拖上了他的搭档郑观应,让郑出任汉阳铁厂的总办,其继任是李维格,亦为办厂好手,并抓住接办的机会,整顿该厂的要害。但是盛宣怀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到了他手里,仍是不顺利。
俗说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汉阳铁厂出产的钢材不知何故,看样子挺好,可是中看不中用,质量非常脆,动辄就要断裂,与外国进口的钢材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这么一来人家就有话讲了,你盛宣怀扛着朝廷和王文韶(李鸿章的继任者)的大牌子,责令各地督抚必须购买国产的钢铁材料,尤其是各地正大力举造铁路,清廷命令必须要买汉阳厂出产的钢轨,以挽回利权,但是你的质量不行又作何讲?钢轨一再断裂,经常更换费时费力且不说,成本必然上扬,更危险的是要是出了车祸,弄得处处惨案,那谁还敢乘火车?无人敢乘敢用,此铁路办之何用?此汉阳铁厂又办之何用?
各地督抚和主事大臣们把话一撂,“翻了车,死了人,你盛大人负责吗?”
盛宣怀为此大伤脑筋,却又无可奈何
人说“祸不单行”。正当盛宣怀为矿务、铁路等实业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他的老父亲盛康去世了。按照清代旧制,父亲去世要回家守制的,曰“丁忧”。在回家守制期间,一切官职公务均要交付掉,这下可给了袁世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趁机安插亲信,把电报总公司及轮船招商局的实权夺了去,而这样一来,正在嗷嗷待哺的汉阳铁厂就像没了娘的孩子,日子又难过起来。过去铁厂借钱,是盛宣怀从中操持,并以轮、电二局作为担保,而袁世凯拿到了轮、电二局后就声明,以后不可以借钱给铁厂,更不允许以其资产为彼作抵押,盛、袁间的矛盾即以此始。
产品质量,实乃企业的生命线,盛宣怀立志非要把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不可。他弄不明白,—样是煤是铁砂,一样是洋人技术和西式机器设备,为什么洋人炼出来的产品就优质,而我们炼出来的就不行呢?国内聘请的洋人技师也讲不清其中所以然,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派人跑到国外洋人的炼钢厂里去侦察,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对照,看看究竟有什么不同,问题究竟出在哪?
“老爷,徐公子来了~!”家仆轻声说道
“哦,有请。”盛宣怀回过神来
“晚辈徐天宝见过大人!”徐天宝没有行跪礼,只是一合手,行了个长鞠。
老家仆一皱眉,正要喝斥,但是斜眼一瞄,只见盛宣怀只是微微一笑,老家仆就不做声了
“你就是勇斗洋商的热河富商徐天宝?”盛宣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