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和平的岁月(2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1682 字 1个月前

10万镑就获得粮食和资源丰富的东帝汶,让日本上下兴奋地同时也助涨了国内继续南下的呼声,一些日本报纸甚至多次暗示应该继续南下,吞并更加富饶的荷属东印度,尤其是英荷壳牌公司的巴里巴板油田和中国海湾石油公司苏门答腊油田,让缺乏石油的日本眼红发狂,最后甚至还有狂热的军官提出应该连英属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一起“解放”。

这种言论自然不可能得到日本高层的承认,反而屡次三番在公众场合明确表示日本不会南下,东帝汶仅仅是“最后一次”,但阴霾却始终无法从荷属东印度和南洋挥散。

不过除了南洋有些紧张外,世界到也迎来最安静的一段时期。各国经济转好依然遥遥无期,苏联增长率吓人,欧美继续不死不活的情况下,国内也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青岛合约签署后不久,总统就正式实施准备多时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份计划的帮助下,到1931年底因经济危机陷入停顿国民经济就重新恢复增长,公路、铁路、电厂等等数以千计的项目全面铺开。军队也从个计划中获得好处,陆军增加了两个步兵师,1师和2师也被改编为装甲师,空军的新飞机招标已经到最后阶段,等待他们的肯定是上万架的装备量。

海军的第三和第四艘北京级战列舰终于交付,2艘四川级航母和2艘安海级改造也顺利完成,除开伦敦会议后开始建造的巡洋舰和另外2艘四川级航母外,海军迎来建国后的第一波小高潮。

为这个小高潮,从向美国订购安海级开始算,海军已经走了足足20年!

用20年前的视角看,能走出甲午阴影重建起这样庞大的一支海军力量,已经足够让人满意了。但随着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还有三年就要到期,意法日德四国都开始秘密设计新战列舰,海军意识到必须尽快做好迎接新一轮海军竞赛的准备!所以特意组织军官前往全国各家船厂考察,做好准备。

渡轮缓缓靠上码头,抬头看去是一片林立的烟囱和滚滚黑烟。湛江中华造船厂是在当年法国广州湾修造厂的基础上,由江南工业集团和钦州造船厂联合投资兴建,集钢铁、造船和机床制造为一体的大型公司,与钦州、马尾和广州黄埔一起并称为“西南四船”。

工厂位于与湛江城隔海相望的坡头区,站在渡轮上可以清晰看到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厂区。和大多数工业城市一样,自从烟囱越来越多后,城市里外总会飘起淡淡地硫磺味。不过湛江人不仅没反感反而拥护居多,因为工厂落户后当地的生活和发展都比法国租借期时期好了很多。

和国内其他企业不同,由于投资双方本身就是国内顶尖制造企业,又经过20年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所以湛江中华厂的发展速度很快。虽然这里的矿石来源主要依靠靠吕宋和越南等地,但短短6年钢铁产量依然突破了每年200万吨,年造船50万吨、各类机器设备2万台,从产量看已经达到一家美国中等造船厂的规模。

除开规模,沿袭自江南和钦州的他们还格外重视技术提高,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采购一大批先进设备。其中包括德国装甲钢热处理机床一套、超厚钢板冷轧机,中德联合研制的3万吨自由锻一台,汉阳产万吨水压机1台,大型挤压机等等。如果不是技术工人不如欧美扎实,设计和新技术研发也不如江南和马尾,船厂还将更上层楼。

这样一家大型企业自然是军方关注的重中之重,除工厂自己的保安外,国民警卫队也早早进驻湛江,海军更是五年前就开始在隔壁的东海岛上大兴土木建设基地,陆战队二旅目前就驻扎在基地里。

见到等在门口的工厂接待员后,秉文带着考察团二话不说就向厂区深处走去。他们此次来主要是检验产品质量、零配件的国家标准化程度,工人技术能力等等。其中最重要两项是检查去年交付给船厂的泰山级(法国空想级)驱逐舰项目的进度,以及船厂最新的超大型船台的建造速度。

进入宽顶棚式半封闭式船坞后,两艘已经建到一半的泰山级驱逐舰出现在眼前。作为国内首款采用电焊技术的驱逐舰,海军将其放在技术能力稍逊一筹的中华厂也算是冒了很大风险,如果不是杨秋明确表示要趁着和平机会,借建造军品锻炼全国工厂制造能力,海军肯定会优先选择技术更强的江南和马尾。

每一艘军舰都是海军的宝贝,何况还是从法国引进的舰队型远洋驱逐舰。所以秉文和大家立刻就想钻到里面看个清楚,但还没进入船舱,一个熟悉的人影突然从里面探出脑袋。

“哈坎将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