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沙特建国(2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2215 字 1个月前

同时中国海军也大举集结南海。到2月2日,约有66架雷公轰炸机抵达纳土纳基地,海面上更是云集了2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在内的庞大舰队。英国同样不甘示弱,声望号和反击号冲入印度洋寻找21特混舰队的踪迹,马来亚号配合支援而来的女王号封锁了马六甲海峡。

如果仅仅是海军,大英帝国不惧怕任何国家,但2月2日的两个消息却让麦克唐纳政府首次意识到战争很可能迫在眉睫!

2月2日,被誉为国防军九大王牌之一的第1步兵师一个营和101师两个连抵达西安。同日,驻扎在四川的第16高原山地旅一个营突破《上海公报》中不在西藏驻扎正规军的承诺,抵达拉萨。消息一出,气氛骤然紧张,欧美纷纷猜测这是北京失去耐心,开始向西藏、阿富汗和塔吉克等西北地区调集更多兵力的前兆。

2月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施肇基抵达莫斯科访问。

2月5日,中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秦章书抵达安集延,检阅了驻扎在当地的一个步兵师。

到2月11日农历小年夜当天,杨秋更是在中央日报上以《失公平毋宁死》为题,严斥英国破坏公正,规则和自由贸易的行为,指责麦克唐纳政府在经济危机时故意转移视线,不顾人民福祉,蓄意制造冲突将世界推向热战的文章。这篇文章用词之严厉、批评之深、对巴黎和约后新旧世界的理念阐述都是极其罕见的,以至于它一发表立刻在拉美、亚洲甚至欧美等国中引发了强烈震动。

由于抨击了限制德国工业出口的惩罚性关税,反而导致德国无法尽快偿还战争赔款,导致矛盾加深冲突威胁加大的政策,德国报纸甚至赞其为“伟大的公正”,而杨秋本人也因此第六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周刊主编因他抨击英国在经济危机爆发初期的提高关税封闭市场等不负责任行为,导致美国危机加重,给出了一个极为响亮的标题。

《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

虽然国内外的批评声不断升温,但麦克唐纳依然拒绝放人放行的先决条件,要求中国先就《阿拉伯中国石油协议》和英国展开谈判,否则一切免谈。

没法下台了!

无论是选择强硬到底的杨秋,还是自知不能退缩的麦克唐纳都清楚,这一步是决不能后退的。然而气氛最紧张的还是利雅得,这个刚刚才宣布建国一个月的国家上下紧张地浑身发冷,尤其是他们发现中国海军主力被堵在马六甲海峡后,连伊本沙特都有些后悔不该那么草率签署协议。

“宋部长,我的父亲非常担心。”海湾石油公司利雅得总部内,年轻的本阿齐兹掩饰不住紧张,坐在藤椅上语速匆忙:“有酋长向我们汇报,英国人正试图说服他们,提供资金和军火来推翻我们。巴格达也有消息传来,英国特使已经提出只要费萨尔侯赛因出兵,就可以让伊拉克完全独立。”

坐在对面的宋子清脸色平静,相比火急火燎的沙特政府,他还算沉稳,听完后说道:“王子殿下,您说的这些我已经得到情报,所以顾外长今天早上已经搭乘飞机去巴格达见费萨尔国王,之后还将前往伊斯坦布尔会晤凯末尔总统。所以我认为您不用太紧张,伊拉克即使被英国说服,军队也需要越过土耳其才能抵达这里,所以他们只是虚张声势。”

这点阿齐兹相信,欧战后土耳其好不容易在凯末尔的领导下获得独立,所以近些年一直信奉不结盟不参与的政策,所以伊拉克费萨尔家族想要进攻沙特是不现实的。但波斯湾地区可不仅仅只有一个费萨尔家族,这里充斥着太多有野心的酋长部落。所以他现在最着急的是那支“阿拉伯中国石油公司保安队”何时能抵达并建立起来。

宋子清明白他的心思,微笑着分析道:“我有个问题。殿下您觉得如果英国真要推翻你们,需要靠伊拉克和那些二流的部落武装吗?”

阿齐兹看看他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幅摸样让宋子清暗暗挠头,这些阿拉伯人在军事意识上真够废的。于是自问自答道:“恕我直言,英国在伊拉克、埃及和阿曼都有驻军,安曼对面的印度更有几支英印师。你们的红海方向海岸线是完全暴露的,波斯湾水域内也没有任何军事力量,所以如果英国政府真想下手,完全没必要向四周借兵!现在这样做只能说明,他们内心同样虚弱!”

本阿齐兹听完也觉得有很道理,如果英国真要下狠心推翻沙特家族,只需要从埃及和印度调集一万部队就能办到。但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说道:“您说的很有道理,但我们也不能长期这样僵持下去啊,如果不能尽早结束,对我们两国都是伤害。而且我国部队作战能力无法和您的士兵相比,所以我们希望能尽早让保安队运作起来。”

“这点您可以放心,我已经将送我来的海军官兵中和一些前期人员组织起来。海上的路虽然没有了,但我们还有空中航道。目前我们已经将部分保安队人员送往安集延,正在对一些飞机进行改装,最多再有半个月,第一批运输机就会从喀什直航抵达这里。所以我觉得您不需要太紧张,而且我可以保证危机很快就会结束。”

不明白宋子清哪来的信心,本阿齐兹问道:“宋部长,您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呢?难道英国准备妥协了吗?”

宋子清当然不能告诉他机密,起身傲然道:“您很快就会知道的!另外请代我转告国王,危机结束前我就在这里不会离开!任何想要对付沙特家族的行为,都是对我国的宣战!”

“这是我们的保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