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章 出兵时间(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1946 字 1个月前

@@@@@包头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终于来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牧民为了将牛羊卖个好价钱,早早在城市外选个好位置搭起帐篷,不到几天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由集市。从张家口、太原和陕西来自皮货、药材商人挤满城市,连物价都比平时贵了好多。

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士兵在集市上来回巡逻,由于西北民事警察稀少,这种时候他们就要肩负起维护治安的工作。远处的黄河水道旁从西南铁路建设中抽来的一个团建设兵正在修建铁路桥,由于从内地运水泥和预制钢结构部件不易所以建设速度缓慢。建设兵团是杨秋当初在西南的主意,这个办法不仅解决了国家建设需要集中力量的麻烦,还解决了大量原北洋和全国各地退伍后又找不到差事的老兵,虽然主要是搞建设,但军队化管理包吃包住后收入一点不比当兵差,所以不少没技术老兵都自愿留了下来,而且部队也准许他们可以带家眷在身边,安稳了不少人心。

第6师驻地内将星云集,除提前赶来的石小楼和吴佩孚外,驻扎在陕西的21旅旅长彭寿莘、热河18山地旅旅长戴锦堂、原2旅旅长战后升任新编19步兵师师长并调至西北战区的方维。

根据战后总结,国防军再次确定编制,新建五个师中包括两个步兵师和三个混成师,步兵师继续沿用原有番号顺延,即19师58、59、60旅、20师61、62、63旅。警卫师沿用10开头番号、而特别为北方准备的混成师沿用12开头番号、即122、123和124师(原121师也是混成师)。这样一来到1919年底、国防军将正式下设20个步兵师、4个混成师、4个中央警卫师和3个独立旅。将来战争中所有预备役师和临时师将采用2开头番号,以便让人一目了然。

“他怎么来了?”

会议室外彭寿莘刚要往里钻,便看到角落里坐着一个人,当看清面貌后也有些发愣,因为居然是被公认废掉的李烈钧。他没想到杨秋会把他召来。不过他也颇为同情他的遭遇。说带兵打仗国防军那么多军官中,此人也未必输给谁,只可惜没看清形势。不由好奇问道:“又铮(徐树铮字),不是说此次会议是师旅级军官吗?他当旅长了?”

“哼!人家至今还是民党铁杆呢,要我说民党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何必呢。”徐树铮看不起一个被废的连长,他觉得和杨秋比那些民党人根本不成器,伍廷芳和蔡元培虽然入了内阁但却都是闲职,前者都要被王正廷和顾维钧他们挤走了,即便给二三十年估计也翻不了身,所以早早加入了国社希望借这个身份往上爬。

彭寿莘不是很喜欢民党,但这件事他也不好多说所以干脆闭上大嘴巴,可走进去发现吴佩孚居然不在,问道:“师长怎么不在呢?”

徐树铮神色忽然有些激动地悄悄凑过去:“听说昨夜蔡松坡和东北战区的岳鹏都来了,现在正在隔壁开会呢。”听说蔡锷和岳鹏都来了,彭寿莘立刻皱起眉头,暗道不说杨秋只来视察吗?怎么连这两人都来了!难道北面有什么大动静不成?俄国现在消停的很,连下面士兵都被勒令不准越境,日本在满蒙的势力被清了遍后一时半会也组织不起来,至于库伦那些蒙古清贵更是疥癣之疾,要不是不想违反中俄协约早灭几遍了,既然都没事为何还要如此大动干戈?

两人浮想联翩时,昨夜一起抵达的詹天佑正在给杨秋讲解包头至库伦铁路计划,修铁路搞建设这些事蔡锷和吴佩孚等人并不太懂,问道:“眷诚先生,您说的这些我们都不是很懂。只想问一句,包头至库伦铁路如果要修,需要多久?”

“铁路之要有三点,人力,资源和地势。”詹天佑本来在成都督促西南铁路网,却突然接到消息让他赶来包头,所以连夜从四川翻山越岭来这里。他现在是铁道部部长,全国铁路都归他管,心愿达成的同时也深感压力,尤其不久前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要求五年内必须完工整个西南铁路网,并且完成长江以北几条干道改造和支线的建设,任务很重压得他都有些气喘吁吁。此刻面对询问硬着头皮分析道:“人力没问题,西北不足可以从中原抽调。包库线的地势总体来说还算平坦,出包头过阴山山脉后基本就是荒漠和草原,技术上看没什么大难度。倒是资源。”

他不说大伙也清楚,限制西北和北方发展的最大苦恼就是资源和运输。目前全国钢产量远跟不上需求,水泥厂建了一家又一家却还是不足,更要命是进入北方的道路艰难,没有铁路很难想象能将上万吨钢轨和必需物资运过来。

“正太线从太原延伸至包头已经开工,照计划是三年后完工,即便增加一倍人力和资源,这段山路也至少两年才能完工。京张线延伸至包头也开工了,可那边道路更难,四年已经是最短期限。”詹天佑不是只关心铁路的普通工程师,他明白国家建设必须配合国防需要,包库铁路和陇海西线事关国家北方安危,既然杨秋突然找他来,说明北面肯定有大事会发生,想想说道:“其实要想迅速打通包头至库伦也并非不可能办到,但那个方案浪费太大。”

说道:“如果不计成本,完全可以用日本修建南满支线的办法使用窄轨,因为窄轨通行效率低货物运输量小,所以对路基的压力很小。日本当年为赶工还曾直接用干草混合泥土筑基,将枕木放在上面,这就减少粉碎石子和水泥的用量,只需要把枕木和铁轨运来就可以。从包头前往库伦直线不过800余公里,按照日本当时一年400公里算最多两年半就能完工。要是换标准轨估计要四年,还必须解决水泥、碎石机这些大件的运输。”

花几千万修一条注定要被废弃的铁路这种事民国还玩不起,何况将来包头要被建成重工业基地的,窄轨根本撑不起那么庞大的运输量,所以杨秋否决了窄轨方案,但他也没说为何突然想加速这条铁路建设,谢过詹天佑后带头向军官会议室走去。蔡锷跟在身后望着背影暗暗皱眉,他知道杨秋做事向来有计划,而且经常是提早几年就开始部署,此番突然提出要加快修建包库铁路难道说准备对俄国动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