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落幕(一)(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1949 字 1个月前

“啾啾。”

流弹飞梭声不时从耳旁掠过,廖仲秋戴着钢盔,握着枪趴在草丛里眼睛红红。

他是贵州人,苗族。辛亥时期听闻反清后就杀了横向乡里的几个满清狗官,然后带几十位苗族兄弟投奔都督府,但去了后又回来了,因为都督府自称是大汉政府,用的也都是平素和苗家关系不好的袍哥。

悻悻退回到山区后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劳作,直到有一天贵阳大旗轮换,从湖南来的国防军统辖贵州后,得知他善于攀爬,行走大山如履平地,就邀请他和数百位被挑选出来的同族伙伴一起加入了国防军,开始接受为期半年的山地训练。

原本只是想混口饭吃,可随着新政府在贵州禁止鸦片,教大家种植甘蔗、烟叶,还从湖南引进了猪仔给大家养殖,使得日子一点点好转,而且甘蔗和烟叶都是保价收购,就是说哪怕种得再多,政府也是这个价格收购,所以大家完全不用考虑赚不到钱的后顾之忧。

现在贵州的百姓慢慢开始拥护新政府,像他这样当兵的汉子也越来越多,每月十块钱对大山里的他和家庭来说简直是比无法估量的财富。

但训练也格外艰苦,每天不是出操、射击就是攀爬训练,几千人先是半年的军事和山地训练后,又南下广西做外围工作,紧接着向东来湖北去了武当山,并从十堰一头钻入茫茫大山,在那位矮矮瘦瘦,据说当过总司令亲兵的旅长的带领下,背着几十斤装备攀山越岭,一切都为了面前这道关隘。

潼关,与贵州的高山深峡比算不得多险峻的关隘,但为了拿下这个关隘他所在的18山地旅已经付出了六百余人伤亡的代价,好多还是和他一起当兵的同族兄弟,可复出这么大伤亡却至今依然无法撼动。

本来撤退的铜哨已经响了,可一枚炮弹落在边上震得耳朵嗡嗡作响使得他错过了撤退,现在山坡上就剩下一个人。训练时军官过,错过撤退后就暂时不能动,没有机枪和大炮掩护极可能被地方发现打死,所以要么躲到夜晚,要么等待战友再上来。天黑还早呢,所以只能趴在这里等下一批进攻伙伴抵达。

“轰轰。”

关隘上,扬起了数团火球和碎石,扭头看去山脚下炮兵们正在向这里开火,看威势肯定是十二生小钢炮,也只有这种像根铁管子似的钢炮才能往高处打,才有那么可怕的威力。

既然炮兵开火就说明下一轮进攻不远了,想到伙伴等会就能上来,他大松口气挪挪身子让自己躲的更隐藏些,然后看起了热闹。

18旅是山地旅,只配备70毫米步兵炮和迫击炮,虽然70毫米步兵炮出发时还没装备下来,但部队却是第一个换装新发射药包的部队。新药包可以让迫击炮射程增加一倍,以120毫米口径为例,新药包可以确保打出2000米距离,实际有效射程也达到了1700米,足以确保炮兵在敌人机枪火力外进行压制。

120毫米迫击炮炮弹比105毫米榴弹炮还重,威力十足的炮弹每一枚都能炸得关隘上碎石飞扬,让躲在城垛后面的北洋士兵苦不堪言。

山地旅虽然是轻装部队,但不代表没足够的炮弹,为了此次任务差不多每个士兵包里都被塞了几枚炮弹,五千多人足足七八千枚炮弹,足够狠狠消耗一次了。

大概是之前连续几次进攻的吃瘪激起了旅长的怒火,这次炮击准备时间格外长,足足打了二十分钟炮弹还没停下,连续炮击让整个潼关都仿佛被削掉了一层,好几次滚落的碎石还差点砸到廖仲秋,幸好炮兵压制下敌人没办法开枪,所以他连忙移开了几十米。

厚厚青石板包裹的掩体内,吴佩孚狠狠啐了一口,轰隆隆的爆炸和震颤中,碎石和尘土不停从头顶落下,片刻后桌子上,地图上都蒙上了一层浮灰,连军官们的头发和衣服都沾满了灰尘,看起来狼狈不已。

“他娘的,这一会怕打了小两千了吧?这帮家伙也真舍得,就不怕炮弹用完?”

“呵呵,那不正好,等他们没炮弹了,咱们也就消停了。”

“要我说,还是咱们吴师长厉害,虚晃一枪把潼关堵住让他们就没法南下,河南还不知道要怎么谢我们呢。”

军官们大都是和吴佩孚一起从十一标打出来的心腹,对他卡住潼关一下子把国防军四个旅超两万人堵在陕西外面极为佩服,没了这里的两万人,河南就剩下五个旅,陈宦再无能也能守三五月,等到国防军锐气耗尽,北洋就能进行大反攻了。

吴佩孚也暗暗得意,炮弹落下越多也就说明对方越急,说明自己这招打在了他们七寸上。

嘀嘀的哨声从城垛后面响了起来,提醒大家敌人步兵上来了,吴佩孚连忙抓起身边的指挥刀和手枪,沿着墙壁向城楼上跑去。

“起来,快起来!”

“瞄准了再打!”

“子弹打不穿石板,不要害怕。”

跑上关墙,满眼都是碎石和破洞,厚厚的城垛倒下了很大一截,还好主要防御工事都还在,依托子弹无法打穿的城墙和石板士兵们依然飞快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