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府乱成一团,谢知灵慌得搂紧了谢知真的身子,连声使小厮们去寻郎中,近身服侍的丫鬟们吓得跪地直哭。
谢夫人强压住悲痛的心绪,用力掐她人中,往舌头底下压了一片人参,直过了一刻钟的时辰,谢知真方才悠悠醒转。
她看着众人布满忧色的表情,挣扎着坐起,一双美目中蓄满泪水,却强撑着没有落下,要来丧报,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姣美的脸上流露出几分倔强,轻声道:“阿堂不会死的,这消息必定是假的。”
她想起前几日做的那个不祥的噩梦,心下一片冰冷,也不知道是在安慰亲人,还是在安慰自己,喃喃地道:“阿堂那么聪明,功夫又那么好,绝不可能出事……况且,他临走的时候答应过我,他答应过我的……”
谢夫人见她有些魔怔的征兆,不敢刺激她,只能顺着话头安抚:“真娘说的有理,或许……或许是这中间出了甚么纰漏……真娘,你先别慌,我使人出去探探消息,此事说不定还有转机。”
谢知真摇摇晃晃地站起,见青梅和红杏捂着嘴,满脸是泪,谢夫人也不停用帕子抆拭眼角,迷茫地问:“你们哭甚么?我不是说了,阿堂不可能死么?”
谢知灵连忙扶住她的手臂,用力点头道:“姐姐说的对,谢明……哥哥足智多谋,运兵如神,怎么可能那般轻易中了蛮夷的奸计?咱们再使人打听打听,只要还没见着他的尸体,便不能贸贸然下定论。”
她扭头对丫鬟们使眼色,令她们收了泪水,扶谢知真回房休息,因着生怕姐姐做傻事,自己守在旁边寸步不离。
谢知真怔怔地坐在床前,脑海里浮现出弟弟自幼时到长大成人的点点滴滴。
母亲过世时,他年纪还小,尚且不明白死亡的意义,懵懵懂懂地抱着她的腿大哭,鼻涕尽数糊在孝衣上。
那天夜里,她抱着他胖墩墩的身子,在中庭来来回回走了几十趟,直累得胳膊酸痛难忍,方才哄得他入睡。
他从娘胎里带了点儿病症,叁不五时发热,父亲不管不问,姨娘面慈心苦,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她一人身上。
她咬着牙衣不解带地照顾他,等夜里弟弟睡熟之后,还要挑亮油灯做些绣活,使丫鬟偷偷拿出府换钱,给他买些酸甜开胃的点心。
他黏人得厉害,烧得眼皮浮肿,但凡睁开眼看不到她便要哭闹,她那时候才多大,有时也觉心力交瘁,可他的小手牵上她的衣袖时,她又立时心软,亲自绞了帕子为他散热降温。
等弟弟长大了些,身子也调养得结实了许多,她正要松口气,新的麻烦又找了来。
他活脱脱泼猴儿转世,顽劣无赖,不服管教,今日在先生的茶水里下泻药,明日往丫鬟的衣柜里藏老鼠,折腾得整个谢府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在董姨娘的撺掇之下,谢韬对他从来没有好颜色,动辄打骂,可打得越狠,便越激起他通身的反骨,父子日渐离心,令她忧虑难安。
再到后来,弟弟忽然转了性,虽然依旧活泼跳脱,行动间却极为顾念她的感受,使计打发了董姨娘,尽心尽力地为她挑选良配,护她敬她,越来越懂事。
她万分欣慰,期盼着姐弟俩的日子越过越好,期盼着他能够走上正途,拥有中规中矩的完满人生,长命百岁,子孙满堂。
直到有一天,他说——他心悦她。
她大惊失色,对他避如蛇蝎。
他黯然神伤,却果断地弃了太子,投入宁王麾下,只为给她提供强有力的庇护,不使她落入季温瑜之手。
这叁年多,她宿夜难安,罕有好眠。
她抗拒他虽远隔千里仍无微不至的关心,心里却也清楚地知道——姐弟俩早就如同双生的藤蔓,根须、骨血融为一体,想要撕掳清楚,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共赴黄泉。
他精心罗织了一张大网,以她为唯一的猎物,不着痕迹地一点一点收束,她敏感地察觉到危险,竭力寻找温和些的法子,希冀着能令他早日死心,两个人不动声色地较量了许久。
可他一天天长大,位极人臣,炙手可热,却强势地拒绝了敏宜郡主的婚事,其中透露出的情意令她心惊。
再次回到长安,她本以为自己已然走投无路,他却突然……突然……
她无法接受这个噩耗,她无法相信那般鬼灵精怪又行事老辣的弟弟,会这么仓促地丧命于陷阱之中。
无论众人怎么劝,谢知真不吃不喝也不睡,就这么生生地熬着,等一个或许永远都不会到来的好消息。
两日之后,林煊扶棺而归,于谢府门前长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