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2 / 2)

她走到一家门口,朝里看了看。屋里太黑,只能看到屋里有人,并不知道在做什么。

钱多多见赵如熙要进去,犹豫了一下忙道:“姑娘,里面太腌臜,怕脏了姑娘的衣服鞋袜。”

“无妨。”赵如熙摆摆手,躬身走了进去。

这门太矮小。赵如熙一米六的个子,要进去都只能弯腰低头,更不用说吴宗这些大男人了。

里面只有一个用木条做的窗,窗子很小,屋子也矮小,光线很暗,赵如熙适应了好一会儿,这才看清楚里面的人。

这是一个六十来岁的妇人,驼背,佝偻着身体,正坐在屋子里摸索着编竹篮。

她似乎看不见。听到声音,她侧了侧身体,问道:“谁啊?”

因为屋子矮小,赵如熙和吴宗进去后,钱多多就不敢再进去了,担心触碰到赵如熙,唐突了主人。

他在外面大声喊道:“李婆,是新主人赵姑娘和大理寺的大人吴大人。”

李婆摸索着放下竹篮,准备站起来行礼。

“婆婆,你坐着吧。”赵如熙忙道。

她环顾了屋子一周,发现里面有两张直接把木板垒在泥砖上的矮床,上面铺了稻草。除此之外就是角落里垒了一个土灶,灶眼里放着两个陶罐,似乎这就是炊具。她并没有看到铁锅。灶台上还放着几个粗陶大碗。

除了这些,就还有两张矮凳子,再没有其他。

可谓是家徒四壁。

屋子里太过阴暗潮湿,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赵如熙还眼尖地在角落看到,一朵小小的蘑菇从墙与地之间的角落里长了出来。

吴宗似乎也被这样的情形震慑住了,站在那里呆了好一会儿,才闷声道:“走吧,咱们出去。”

“等等。”赵如熙看了看李婆编的竹篮,虽不精致,却胜在小巧。

她问道:“婆婆,你这竹篮是编来做什么的?”

李婆有些紧张地道:“老奴是……是编给老奴的小孙女玩的。”

赵如熙看角落里还放着两个,拿起来看看,对李婆道:“这三个竹篮能不能卖给我?”

“小姐拿去就成。”李婆见赵如熙和气,也没那么紧张了,裂着没牙的嘴笑道,“小姐喜欢,我再给你编。”

赵如熙没有说话,从怀里掏出一块银角子,塞到了李婆手里,这才跟着吴宗出来。

青枫在后面提着篮子也跟了出去。

出到外面,赵如熙呼吸了好几口空气,这才感觉舒服些。

她问钱多多:“前面所有人家都一样吗?”

钱多多点头道:“都差不多。”

“李婆家有几口人?”

“四口人。”钱多多道,“她儿子死了,还剩了儿媳妇和一个十三岁的孙子、一个七岁的孙女。三人都下田去了。”

赵如熙先吩咐青枫:“你不必再跟着我,和马胜去刚才那地方采些花木和野草,我一会儿要插到竹篮里。”

有吴宗陪着,青枫和马胜对她的安全倒也放心,答应着离开了。

赵如熙这才看向钱多多:“去你家看看。”

钱多多作为庄头,住的地方应该是全村最好的了。从他家的情况,与李婆的对比,应该就能看出庄仆的生活如何。

“是。”钱多多倒没有虚心的表现,带着赵如熙和吴宗朝前走。

走了没多久,他就指着一个屋子道:“这就是小人的家了。”

他家也是泥巴墙。赵如熙走进去,看到无论是阴暗程度还是潮湿程度,都跟李婆家差不多。只是他家面积大一点。

第262章 创造更大效益

屋里的家具除了床更大一些、扎实一些,还多了两个木头箱子和一些矮凳,吃饭的家伙也多了一个陶罐,几个粗陶碗。

钱多多主动道:“我儿子都大了,分家了,他们都另起了屋子。大儿子孩子多,他两个儿子就过来跟我们住。”

赵如熙点点头,钻出屋子,望着这低矮潮湿的屋子道:“为什么要建这样的屋子呢?”

“泥巴墙,只能建成这样。再高再宽就容易塌。”

赵如熙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不过她不是土着,对这时代农村的了解也仅限于小榕村。有些话她不好问钱多多,得等向吴宗和朱氏了解情况后再做定夺。

她看了看远处。四周都是田野,地势也较为平整,种了稻谷的水田阡陌纵横,可以看见零星有人在田里忙活。

“现在在除草。”钱多多主动解释,“过一阵子,稻谷就可以收割了。”

赵如熙便知道,这里的稻谷是只种一季的。

“收割了稻谷,还种冬小麦吗?”她问道。

钱多多摇摇头,神情有些紧张:“不是小人们懒,实是地力不够。种了冬小麦,稻谷的亩产就会很低。”

赵如熙的眉头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