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质疑:“那么大的地方只留下三万士兵,是不是太过儿戏了?”
“留多留少有多大的差别呢?”户部尚书说道,“我们把开支给他们的军饷节省下来,一年最少能够省出几百万贯钱,用来发展教育,改善民生岂不更好?要是我们自己的人有能力制造大炮出来,还用得着害怕敌人入侵吗?”
一年至少能够省出几百万贯钱,那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一下子击中了众多大臣的内心。
突然就有人附和他的说法了:“说得不错,我们现在国库支出吃紧,很多事情都做不了,让那些士兵在那里,又起不了任何的作用,还不如裁撤掉,让那些钱省出来,好做别的事情。”
池旭是没有资格参与到这种级别的议论中来,
要不然他会举双手同意。教育改革,方方面面都需要钱,但是国库又支不出更多的钱来,只能用国子监原来的拨款,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很多事情都做不来。
其实很多文官都想着将边关的军队给裁撤掉,但是现在虽然没有了戎突人,却有方浩这个更强大的威胁,也就不大好意思说出这样的话来,免得一不小心就成为尧国的千古罪人。
现在既然户部尚书跳出来了,他们争辩了半天,最后就同意了这样的决定——反正要当千古罪人,也是由户部尚书来的。
正统是皇帝,他并不会主持这样的会议,得到结果的时候吃了一惊:
“那么大的地方,只留下两个军镇,三万士兵,这是在开什么玩笑?这是将朕的国门给打开, 让方浩进来吗?”
两州之前一共有三十多万士兵,现在一下子裁撤到三万,这缩水也未免太严重了。
几千里路的防区,靠着三万士兵想要起到作用,简直就是做梦。
向他汇报大臣们决议的王大学士说道:“大家都认为反正武力上比不过方浩,还不如把这些军饷拿出来,用在别的方面,比如说制造大炮。只要我们能够制造出大炮来,就不用担心方浩的威胁了。”
“可是这一下子就裁撤那么多士兵,方浩要起兵造反,谁来抵挡?”正统问道。
“留下那三十多万士兵,方浩要起兵造反,同样的没有人来抵挡。”王大学士说道,“所以大臣们认为,还不如干脆将他们给撤掉,朝廷拿着省下来的几百万贯实施仁政,让老百姓能够过得更好,比那三十多万士兵更加的有效果。”
虽然他是这样对着正统解释,实际上他并不是支持裁撤士兵的那一方。
只不过现在大多数大臣都这样建议,他哪怕是内阁首辅也不能够推翻,只能接受。
他当然知道那些大臣们的想法,并不是为了什么国计民生,就是想省下那几百万贯,用来支出到内政上面,那大家就可以分上一杯羹了。
至於方浩会不会趁着这个时候造反,说实在的,对这些大臣并没有致命的影响。
——大不了方浩打到京城了投降,说不定还可以在新朝当上更大的官。
就算当不了官,只要及时的投降,也能够全身而退。
所以,还是捞好处更加重要。
受到影响的只是皇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