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儿彻底迷糊了。
沈溪道:“你这么认为没错,但怎知为人君者的想法?很多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思维,我不想对你解释太多,马上准备车驾,我要出去一趟。”
熙儿道:“是让卑职准备?”
“没错。”
沈溪道,“这次我不以朝中大臣身份出现,需要保密,把你带的人安排一下,再准备一辆马车,不用停在这边,我之后会通过地道出去,你负责接应便可。”
熙儿行礼:“大人请放心,卑职绝不会让人跟踪和盯梢。”
沈溪点了点头,他对熙儿在侦查和反侦察上的能力还是肯定的,点头道:“我稍事准备,你派人盯着小拧子的府宅,有些事臧贤会出言提醒,并不需要我去做。”
“沈大人您……”
熙儿本想问沈溪要去哪儿,但琢磨一下后,觉得问了也白问,索性缄口,随即出门去准备,而沈溪自己则留在书房,整理东西。
过了一炷香左右,沈溪从后宅地道进入街对面的府宅,从位於另一条街道的后门出去,坐上马车。
“大人,去何处?”亲自驾车的熙儿问道。
沈溪道:“去谢府,不过不要停在府门前,在附近街巷找个地方,必须是谢阁老回府的必经之路上!”
……
……
谢迁见过小拧子,把奏疏交给小拧子,也不跟其说太多话,只交待要将奏疏呈递到朱厚照处。
小拧子留了个心眼,没有直接回绝,因为这将意味着得罪谢迁这个大佬,而他在朝中还需要谢迁来为他撑腰。
当然他也没直接应允下来,对於小拧子来说,没法决定是否帮谢迁,奏疏可以带在身上,毕竟张苑那边还没来得及上奏,若等来日一早张苑详细跟朱厚照说时,他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将奏疏拿出。
这也算是小拧子听了臧贤的建议后做出的折中选择。
谢迁回府的路上,本已十分疲累,不想半道马车突然停下,正在打瞌睡的他差点儿一头栽倒。
“怎么了?”
谢迁掀开车帘望向前面,身为当朝首辅,出门自然是前呼后拥,并不觉得会有人敢阻挠他前进的道路。
下人道:“老爷,有马车挡住去路……有人送来拜帖。”
谢迁皱眉道:“大晚上的送拜帖?这是不知老夫有多辛苦,是吧?直接将人轰走!”
因为谢迁现在做的事太多,对於接见朝中人的事显得很不耐烦,他也不再有闲心去挨个见朝中新贵,他的性格跟李东阳喜好结交友人大不相同,加上此时焦头烂额,拒人於千里之外也就不足为奇。
随即远处传来个声音道:“我家大人求见谢阁老。”
这声音让谢迁不由皱眉,声音清脆,虽然他不记得自己是否听过,但大概却有个人的面孔呈现在他脑海中。
前面驱赶对方车驾的侍从一路小跑回来,对谢迁道:“老爷,是沈府的人,沈大人也在。”
谢迁吸了口气,过了一会儿才一摆手道:“扶老夫下去。”
等谢迁下了马车,对面也有人提着灯笼往这边迎来,当谢府随从知道是沈溪前来,自然不敢阻挡,谁都知道沈溪是什么人,这是个可以自由进出谢府的人,毕竟沈溪不但是谢迁在朝中同朝为官的同僚,也是谢迁的孙女婿,实打实的“谢家人”。
甚至谢府的人见到沈溪后都非常客气,殷勤地帮忙引路,这也跟如今沈溪在朝中的地位有关。
谢府的人不知道朝中的勾心斗角,在他们看来,自家的姻亲在朝中可以跟谢迁一样呼风唤雨,那是谢府的荣耀。
谢迁没有往前走,只是扶着厢壁,等沈溪过来先行礼打过招呼后,他才摆摆手道:“有事为何不能到府上说,要在这里见面?你在这里等候多久了?”
沈溪道:“回谢老,有些事不方便到府宅说,不如外面清静。在这里说话,还是借一步?”
谢迁看了看周围,道:“你们先退下。”
无论是车夫,又或者随从,赶紧避开,但留下灯笼,谢迁接过直接插到车架上,而沈溪则接过熙儿递来的灯笼,拿在手上,他带来的人也很快退到几丈外。
等人退下后,谢迁先发问:“你是为陛下下旨调宣府人马入关而来?”
“是。”
沈溪回答很直接,谨慎地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本想跟谢老商议,却听闻谢老去见拧公公,大概明白谢老是想通过拧公公向陛下传奏疏,而不经张苑之手。”
谢迁没回答,显然他不希望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越发觉得沈溪别有用心。
沈溪道:“如今乃多事之秋,中原和南方都有叛乱,暂且无法平息。谢老想让在下往南方平乱,在下其实也知晓。”
“有什么好回避的吗?”
谢迁道,“老夫这么做,其实是为朝廷节省人力物力,而且现在你在京城遭遇到的攻讦太多,不如先出京帮大明做一点实事。”
随即谢迁抬头看向沈溪,目光中多了几分征询的意思,“你觉得呢?”
沈溪道:“在下并不如此认为,若就此离开,跟逃避没什么区别,在下已准备向陛下提议,因力不能及,准备卸任兵部尚书,由兵部左侍郎陆完担任,如此总不该有太多非议声了吧?”
这下轮到谢迁不知该如何评价了。
显然沈溪的退却让谢迁觉得有些“扫兴”,就好像双方正在勾心斗角生死博弈时,对方突然偃旗息鼓,一旦沈溪将兵部尚书的位子让出来,意味着朝中对沈溪最大的攻讦点,也就是沈溪身兼两部尚书不合规矩的说法不攻自破。
以沈溪平西北以及治理地方、朝中为官的功勳和能力,出任吏部尚书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无论是杨一清,又或者张子麟、洪锺、李和费宏这些人,哪怕都是尚书,但在声望和资历上都跟沈溪有一定差距,便在於沈溪弘治朝时就是能臣,属於被先帝提拔,而非朱厚照继位后才重用。
沈溪出任兵部尚书时,张子麟等人都还是六部副职或属官,甚至连前部尚书何鉴都曾是沈溪下属,没有一个的资历能跟沈溪相比。
沈溪的功绩是靠战功和地方任职经历一点点积攒起来的,没人可以抹杀。
谢迁道:“你愿将兵部让出来?还是说你人在吏部,却继续管着兵部之事?”
沈溪无奈摇头:“若谢老对在下有意见,可以尽管说,不必作如此猜测,在下既已离开兵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何管兵部之事?接受与拒绝都被弹劾,还要让在下如何做才满意?”
这下谢迁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若继续针对沈溪作文章,意味着是对人不对事,是偏狭的表现。
谢迁非常在意自己脸面,他不想让一个晚生后辈觉得自己是个斤斤计较的小心眼儿。
谢迁叹了口气,道:“倒不如你将吏部职责卸下,继续领兵部差事,为大明南征北讨,建功立业……你在军事上的造诣,比其他方面要强许多。”
沈溪道:“一切要看陛下的决定。”
一句话,便堵上了谢迁的嘴。
我出任什么职务,不是你谢迁张嘴便能决定,连我自己都无法做主,一切都要听皇帝的,你有本事就让皇帝把我的职位给卸了,就算两部尚书都不当,到地方做个督抚,也算是你谢迁有本事。
你跟我说这些,只能说明你无计可施,对我这个后辈施压,但我只能听从皇命行事。
谢迁道:“那你觉得,调边军入关之决,可行否?”
“不可行。”
沈溪回答很直接,但随后话锋一转,“但此事无转圜的余地,所以在下是来奉劝谢老一句,在这件事上尽量少干涉,因为现在涉及陛下立威的问题,若过多牵扯,只会招致陛下不满。”
谢迁脸色阴冷:“所以你自己不跟陛下劝谏,甚至连陛下交待的差事都不做,转手推给陆全卿做?”
沈溪道:“谢老先莫忙着生气,您可知陛下在这件事上准备了多久?”
“嗯?”谢迁一时间没听懂沈溪话中的意思,脸上多了几分冲疑,望向沈溪的目光非常复杂。
沈溪不再隐瞒,解释道:“以在下所知,最先跟陛下提出调边军卫戍京畿,乃是江彬,此人在张家口外护驾有功,成为陛下身边最受宠信之人,陛下犯险时,锦衣卫退缩不前,反倒是江彬挺身而出,以此获得陛下垂青。”
“嗯。”
谢迁微微点头,对此他知之甚详,不足为奇。
沈溪继续道:“陛下班师回朝时,半道只身出走,游戏民间,身边只带江彬和少数侍从,这些侍从都是江彬选出来的地方将士,之后陛下遇险,又是江彬护驾在侧,这件事谢老未必知晓,但总归江彬靠着自己忠心护主,赢得陛下信任,而锦衣卫和京营人马,则因不同缘故,逐渐跟陛下离心离德!”
谢迁不再说话,开始认真思索沈溪的话。
沈溪道:“司礼监掌印出缺时,陛下为何一直属意张苑?便在於陛下喜欢栽培亲信,对鞑靼一战中,真正错失战机的人并非张苑,而是陛下本人指挥失当,这一点陛下心知肚明,张苑不过是背罪之人,因而事态平息后,陛下便想让张苑回来,并非是张苑有多大能力,全在於张苑在陛下眼中乃是忠臣,连含冤受屈都不吭一声。”
谢迁脸色越发阴沉,他知道沈溪并非虚言,即便他对沈溪以及很多事存在偏见,至少明白事理。
“随后便传出张氏外戚谋逆……其实谢老你无法否认,张氏外戚於沿海岛屿练兵,甚至将大明军械私运给倭寇,都是谋逆之举,如此一来陛下对身边护驾兵马很是失望,拿下张氏外戚,也是陛下的命令,跟在下无关。”沈溪道。
谢迁道:“你解释这么多,到底想做什么?”
“在下想说,陛下早就想调边军入京,但师出无名,所以一直悬而未决。不过之前,陛下已调蔚州卫官兵到豹房护驾,如今豹房中近陛下身的不再是锦衣卫,而是这些边军人马,若非陛下对原先护卫人马失望,断不至於出现这样的结果。”
沈溪道,“也正是因为如此,陛下借中原叛军势大之机,调边军入关,若再跟陛下顶撞,等於是触犯陛下逆鳞!”
沈溪据实以陈,甚至有点据理力争的意思,但他知道,想说服倔驴一样的谢迁非常困难。
谢迁的脾性在那儿摆着,平时笑呵呵好像挺和善,可一旦固执起来谁的面子都不给,反倒是历史上这时期主政的李东阳更随和些,或者说李东阳在更加“识时务”。
谢迁道:“你说了这么多,目的就是让老夫不再上奏,不再跟陛下唱反调?”
“是。”
沈溪点头。
谢迁连连摇头,道:“老夫在朝这么多年,以为可以匡扶明君,安邦定国,孰知到如今却老迈不中用……你以为老夫连这最基本的道理都看不明白?无论臣子是否揣摩明白圣心,都该尽职尽责进言,此方为人臣子之道。”
沈溪一听,便知道谢迁又要拿大道理压人,总之就是不肯听他的。
谢迁道:“你做事喜欢权衡利弊,老夫同样会。但老夫比你更懂得为人臣之本,无论此事陛下是否早有盘算,至少在老夫看来,边军内调不但令边防空虚,且会令边军跟地方人马产生嫌隙,你领军多年该明白这个道理……就算陛下再坚持,老夫也要拚死纳谏,而非坐视不理!”
沈溪点头:“谢老的坚持,让人钦佩。”
话是这么说,但沈溪一点都没有钦佩的意思,他的话更像是告诉谢迁,你爱怎么着怎么着,我把该说的告诉你,若你碰壁别怪我没提醒。
谢迁大概听出沈溪的称颂并非出自本意,轻轻一叹:“老夫做的,也是你将来要做的,这是老夫最希望看到的一幕……你知道为何老夫对你失望吗?便在於你行事……总是老谋深算,将每件事的后果都思虑周到,好像离开你就不行一样!”
关於谢迁的这番批评,沈溪倒是听进心里。
“谢老儿倒是将我的脾性看明白了,我做事的确太过追求面面俱到,力求将所有事都掌控,但现在已证明不可能做到,人定胜天不过是一种狂妄无知的想法。不过以我两世为人的心态,怎愿意把一切都交给老天决定?”
谢迁再道:“在调边军入关之事上,就算老夫的话陛下听不进去,老夫也不会坐视不理,你可以冷眼旁观,老夫绝不会勉强。”
沈溪行礼:“既然谢老如此说了,在下必须站在谢老这边。”
“嗯?”
谢迁有些不解,望着沈溪道,“你肯跟老夫站在一道?”
沈溪道:“如谢老所言,从大明国祚安定角度来说,的确不适合调边军入关甚至长久卫戍京畿,但此为陛下苦心筹划的结果,其中因由跟谢老说清楚了,并非是临时起意。既然谢老坚持跟陛下据理力争,在下对此虽然不看好,也不妨碍出手帮扶一把!”
谢迁冷冷打量沈溪,用不接受的姿态道:“你争你的,老夫要做的事情不需你来掺和,免得又有什么花头。”
沈溪心想:“我站在你这边,你还不接受,该说你什么才好呢?”
沈溪拱手:“谢老的话,让在下醍醐灌顶,诚如谢老所言,在下於某些事上的确太过精打细算,但这也是出自趋吉避凶的本能,若谢老不肯接纳在下一同去跟陛下力争,那在下也会单独上奏,陈明其中利害,算是跟谢老一道挽回这件事而努力。”
谢迁黑着脸,没有应声。
沈溪道:“若边军入调,最大的弊端在於陛下将军权收揽手中,江彬、许泰等人便可跳过朝廷而在京畿周边胡作非为,不再接受朝廷管辖,而直属陛下调配,这样下去会很危险,这些人忠於陛下还好,若有心反叛……相对於刘瑾之流,掌兵人造成的威胁,远比刘瑾大多了。”
谢迁思索一下,觉得沈溪说的很有道理,不由幽幽叹了口气。
沈溪再道:“至於边疆安定,谢阁老倒是无需担忧,狄夷十年内很难发动反扑,不在於他们是否有野心,而在於他们青壮尽失,已无兵马可供集结,原汗部势弱后,草原争锋必起波澜,谁都想做草原的主宰,未来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内,他们没有精力侵犯我大明疆土。”
谢迁道:“那你主动申请去中原之地平叛,就不行么?”
沈溪摇头:“并非在下恋栈权位,实在因太过疲惫,领兵在外的辛苦谢老未必能体谅,况且如今陛下身边危机更大,一群佞臣因西北之战结束而崛起,他们的存在,让陛下更加闭目塞听,朝事会受严重干扰,到时怕是会出大乱子。”
谢迁叹了口气, 未再多说。
沈溪道:“在下能做的,仅仅是在某些问题上跟谢老保持一致,相互间尽可能不出现嫌隙,此也是安定朝廷的最佳选择,若是谢老觉得在下於朝中胡作非为,那在下可称病,避开锋芒。希望谢老在一些事上,能更为开通些。”
谢迁心里憋着一口气,以前若是沈溪说这种话,他非大发雷霆不可。但在跟沈溪经历很多纠纷后,他也明白,沈溪现在翅膀硬了,有资格跟他唱反调。
“老夫答应你。”谢迁耐着性子道。
他肯应允沈溪,更多是对时局的妥协,因为他很清楚,现在沈溪对朝政造成的威胁,并不如张苑或者江彬等人大,而中原和南方又有叛乱,文臣间的确不该出现大的矛盾。
沈溪已主动来找他,算是二人缓和关系的开始,谢迁选择暂时“忍气吞声”,跟沈溪“和睦相处”。
至於能持续多久,谢迁根本就不会去想,甚至可能刚刚说过转眼就会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