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敞看来,杨廷和做的那些事情非常不靠谱,只会激化沈溪跟朝廷的矛盾,让皇室对沈溪的不信任加剧,所以王敞希望谢迁能早一点回京,除此之外也想躲个清静,至少他这个兵部侍郎是奉皇命随军的,现在皇帝没回来调动人马班师,他可以留下来等候消息,顺带打望局势变化。
谢迁叹道:“我得留在居庸关城处置一些事情……哼,隆庆卫指挥使李频,居然敢跟沈之厚沆瀣一气隐瞒不报,我能放过他?”
这个时候谢迁又找到了一个出气口,王敞对此漠不关心,反正李频跟他没什么关系,谢迁要去刁难只能随他。
“你已经安全抵达居庸关的消息,务必记得跟朝廷汇报,看太后娘娘意思如何……怕是太后娘娘也希望你早一步回京。”
王敞的意思很明白,你谢於乔别总去苛刻沈之厚,你自己还不一样,人在居庸关城内却不回京城,明知现在朝廷少不了你,你们老少二人都是一样任性妄为,结果你还在这边指责沈之厚而丝毫不觉得自己也有问题。
谢迁冷冷地打量王敞一眼,并未多言,但王敞能感觉到谢迁的不耐烦,似乎是觉得他没资格说这话。
等谢迁出了门口后,王敞终於松了口气,轻叹道:“你谢於乔到了居庸关,可比之厚在这里的时候麻烦多了。”
……
……
很快谢迁赶至长城内关,距离京师只有一两日路程的消息,传回京城,为张太后所知。
张太后马上将杨廷和叫来,大概意思是让杨廷和去信催促谢迁早一步回京主持大局,但这显然不是杨廷和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杨廷和进入内阁后,几乎都是在刘瑾、张苑、谢迁、沈溪等人的阴影下过日子,从来没有发言权,好不容易赢得张太后的信任而且做出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打击了沈溪的“嚣张气焰”,一帮文官不知不觉开始向他靠拢,结果顶头上司回来了,张太后又对谢迁信任有加,就算他对谢迁再恭敬,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
但杨廷和知道不能在张太后面前直接拒绝,当即道:“谢阁老刚到居庸关,大概还要跟沈尚书洽谈军政要务,过两天便会动身回京。太后娘娘莫要心急,有谢阁老在,居庸关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此时的杨廷和尽量给张太后吃定心丸,告诉张太后其实谢迁是否回来无关大局,只管放平心态。
只要西北不乱,就算谢迁继续留在居庸关也没关系。
张太后却不这么认为。
在她看来,当年弘治帝留下的几位顾命大臣中,只剩下谢迁,而且谢迁当年帮她维护自己跟朱佑樘一夫一妻的关系,还一直为她出谋划策,甚至连杨廷和都是谢迁举荐到她身边来当顾问,她当然将谢迁看作最值得信赖之人,那种托付的感觉,更好像是女儿对父亲的绝对信任。
谢迁有很高的人格魅力,至少在张太后看来,谢於乔非常完美,也是丈夫托付照顾自己孤儿寡母的擎天臂助,至於杨廷和只是个亲近的大臣,而谢迁在她眼中更像是血浓於水的家人。
张太后道:“谢阁老冲冲不回,哀家寝食难安……如今陛下不在,司礼监掌印空缺,内阁首辅要是也不在,这京城内的事情就没人打理了。中原之地现又出了乱子,朝廷那么多衙门,总归要有人来主持啊。杨卿家,你莫说那么多了,赶紧让谢阁老回来,哀家现在需要他,大明需要他。”
杨廷和比张太后大了十多岁,但是在张太后眼中,他还属於“年轻人”,跟谢迁这样老成持重的股肱之臣区别很大。
听了张太后对谢迁的评价,杨廷和心中越发不是个滋味儿,但他还是恭敬行礼道:“臣这就回去找人告知谢阁老,让他早一步回京城来。”
杨廷和把话撂下,但是否会这么做,他自己都没想好,虽然他知道於公应该早些将谢迁请回来,但於私,他想继续维持眼前的局面,至少他能一展抱负有所作为,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巅峰,人一旦尝到了掌握权力呼风唤雨的滋味,让他将一切放下很难。
尤其是明朝这样喜欢论资排辈压抑后进的朝代。
杨廷和做官三十多年,人生第一次如此接近权力巅峰,他心有不甘,但又知道张太后的命令无从违背。
最后他思来想去,只能阳奉阴违,试着拖延谢迁回京城的时间。
……
……
张太后得知谢迁即将回京的消息后,不但见了杨廷和,很快就接见自己两个弟弟,将此事告知,让他们做好京师防备交接工作。
永寿宫内,张氏兄弟听到这个情况后大吃一惊。
张延龄直接问道:“姐姐,这算什么意思?谢阁老回来就回来吧,他是文官,我们是武将,你要我们交出兵权算什么道理?难道姓谢的还能主持军机大事不成?”
张鹤龄平时会不自觉制止弟弟的一些鲁莽言行,但这次他没说话,因为他也很不甘心,他觉得张太后可能是被谁蛊惑,因为之前张太后一直嘱咐他二人要好好掌控军权,直到朱厚照回来。
张太后道:“谢阁老乃是顾命大臣,当初先皇对他非常信任,在刘少傅等人离开朝堂后,谢阁老也是朝中硕果仅存的元老。他回京后,可以利用跟五军都督府的良好关系,将团营兵权收回来,之前京师周边不留下一些驻守的地方人马吗?一并撤了吧。”
张延龄忽地站起来,问道:“姐姐不会是听了谁的建议,才这么说的吧?”
“放肆!”
张太后见弟弟公然顶撞自己,不由恼火地喝斥,“这是你跟哀家说话该有的态度吗?”
张延龄很不甘心,但张鹤龄拉了拉他的衣襟,张延龄这才黑着脸坐下,却是将头别到一边,生起了闷气。
张太后道:“陛下不回来,难道让五军都督府的人掌兵就安全?京师内有多少勳贵对军权虎视眈眈?地方上还有多少藩王对皇位暗中觊觎?只有谢阁老回来主持局面,朝政才能恢复正常,军心也能安稳。”
“所以哀家想好了,只要谢阁老回来,就让他暂代监国之位,如此朝廷也就有人能处置事情,不至於跟现在一样上上下下乱成一团。”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眼中惊讶更甚。
这次是张鹤龄道:“太后娘娘,您让谢……阁老当监国?这件事……怕是没有陛下的准允,不可能实现吧?”
张太后没好气地道:“皇儿任性,私自出去游玩,现在朝廷没人管事了,哀家替朝廷设置监国,难道不可以吗?”
张鹤龄还没继续说什么,旁边的张延龄道:“那为何不是大哥,而是姓谢的?”
“混帐东西!”
张太后恼火地道,“你大哥是能主持朝政之人吗?你们不学无术,让你们带兵都未必能做好,现在要负责整个大明中枢和地方正常运转,你们哪里有这等本事?还是谢阁老老成持重,当初先皇健在时,他便辅佐先皇开创盛世,所有人都尊敬他,连兵部沈卿家对他也是敬仰有加,除了谢老来当监国,哀家实在想不出旁的人选。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除非陛下回来,否则不容更改!”
张延龄语气不善:“感情姐姐是被什么人蛊惑了,那找我们来作何?不会只是通知我们一声,将军权交出来吧?那别等姓谢的回来,现在就交出,看看谁能主持京师大局。到时候京师出了乱子,我们可不管。”
“放肆,你们实在太放肆了!以为哀家少了你们二人,就不能找人替代吗?”张太后气得银牙紧咬,满脸涨得通红,霍然站起。
她恨两个弟弟不争气,照理说这会儿姐弟应该同心,她觉得自己让谢迁出来主持大局一点毛病都没有,当然她也难以理解两个弟弟心中那股失落,张鹤龄或许不会表现出来,但基本没城府的张延龄就不同了。
张鹤龄见姐姐生气, 赶紧起身道:“太后娘娘请息怒,二弟并非有意顶撞您。这件事不妨等谢阁老回来后再议。臣弟二人绝对不敢违背娘娘吩咐,届时一定将京师军权交出。但这几日,还请娘娘容许臣弟二人继续为朝廷效命。”
张太后拂袖道:“你们到底是哀家亲族,外面非议的人已经很多,现在哀家连皇上信任的沈尚书都要防备,不让你们先交出兵权来,如何能服众?难道哀家以后还会亏待你们不成?建昌侯,你有什么话说?”
张延龄此时非常不甘心,但在张鹤龄一再打眼色之下,最终也不得不妥协,灰心丧气地道:“那就一切听从太后娘娘吩咐!”
张太后失望地摇了摇头,道:“你们回去好好闭门思过,看看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否则的话朝中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参劾你们!记吃不记打,也就是你们兄弟了,换了旁人早就被抄家问罪,哀家一再袒护你们,现在居然还成了罪过!哼!”
说完,张太后径直往内殿去了,张氏兄弟行礼恭送张太后离开后,这才没精打采地往殿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