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星城惊喜之余, 也忍不住猜测。
皇上为何会派水师前来
几日后, 水师到达加尔各答港, 小燕王与俞星城等人,在一艘远洋宝船上和带水师前来的将领会面。
来的将领是福建行都司的年轻将领,说是戚氏后人,名雨信,年岁虽不过三十上下,却是曾经剿灭过南海海贼的名将之一。他礼节周到,身材高大, 严肃到一丝不苟的将领, 虽然还年轻,却样貌正派死板, 嘴角微微下撇,似乎世间绝无任何事能让他高兴的起来。
但戚雨信听闻她姓俞, 对她表现出了几分温和,又听闻小燕王介绍她的一些事迹,面露敬佩, 朝她恭敬一礼。俞星城看他如此可靠硬派,却又有君子之风, 颇有好感。
也可能是戚氏、俞氏两家有三百年故交虽然中间各自落魄过很多年。俞氏又重新成为襄护北地的名将家族,戚氏与俞氏或许相互之间都有些帮衬。
戚雨信不愧是军旅出身, 简明扼要的表达了京师朝廷的意思。
他们支援的目的,一是听说船队受损毁颇为严重,他们将会随行小燕王, 护送至小燕王到达红海附近,直至任务完成后班师回朝。二是,朝廷想要让小燕王与拉克希米缔结协约,将斯里兰卡岛开辟成特别贸易地。
类似于淡马锡一样,既有一定的自治权,也能给往来的大明商船大开便利,取消关税,甚至有大明官员在此身居要职进行管理。
但问题是斯里兰卡压根就不是印度的地盘啊。
人家根本就是个独立的国家。
不论朝廷是否知晓此事,是否了解这个国家,现在都不重要了。
这个小国在被荷兰、英国入侵时没能力反抗,到了这会儿大明和印度把它放在餐桌上分食的时候,也一样没得选择。
印度也乐见其成。
毕竟斯里兰卡小国本来就曾因宗教原因与印度有过些不妥,相较于被英队驻扎着,当然不如印度和大明共同接管,把这地方变成繁荣的贸易之岛。
斯里兰卡也成为印度在管控南亚次大陆之余,又对外赢得机会的一个窗口。
至于斯里兰卡人怎么想,会议上的大人物确实不怎么在乎。
但英国这时候,终于慢吞吞的又提出和印度和谈,交换人质之类的要求。但实际上,英国最早扣押的一批大明水手船员,早在他们逃离孟买的时候,就没带走,扔在了城内的监狱里,在拉克希米攻下城市的时候,就已经解救了他们。
现在俞星城他们手里握着上千名英军俘虏,还有十几位巫师与迦勒,而英军手里根本就没什么俘虏,谈不上什么交换俘虏。
迦勒快被折磨疯了,几次托消息给亚瑟和俞星城,恳求他们放他回去,甚至说“克拉克家族会用重金来赎他”之类的话。亚瑟倒是几乎不理,俞星城暂时不想放他这人确实掌握大范围杀害凡人的能力,如果放他回英人身边,他可能会再度参与战事。
她必须拖着人质一事。
而在戚雨信率领水师和小燕王汇合之后的第二天,随着戚雨信前来的鲸鹏,就和斯里兰卡上空的飞艇发生了交火,大批环绕在鲸鹏周围的仙官随行,以肉身飞至英军飞艇附近发起攻击,第一日的交火,就击落了英军过半数的飞艇。
俞星城毕竟是文官,没能参与到进攻计划中,但她也大概能理解戚雨信的意图。
就是轰炸,围岛,与小范围袭击骚扰。
此次下西洋,大明鲸鹏数量更多,但战船的战力稍弱,戚雨信要先打击英军在斯里兰卡上的制空力,而后围控岛屿来消耗岛上的资源,不断轰炸来袭击港口战船与城市,逼迫英军先陷入崩溃。
而且斯里兰卡作为海港众多的岛国,虽然有能够修船停船的船坞,但完全没有能够修复飞艇的技术和能力,只要大明毁掉飞艇,整个斯里兰卡上游就任鲸鹏遨游了。
俞星城比较担心共济会会有些人出来袭击鲸鹏。裘百湖显然跟她想法一致,特意有成队的仙官、天兵襄护鲸鹏,但只有零零散散的下阶巫师出现,并不成规模。
这一点符合戚雨信的预测。
共济会是一个以贵族为主的巫师群体,他们绝不可能会一直冲在前线。如今形势已经如大厦将倾,他们必定是最早逃离印度洋的一批。而斯里兰卡岛上,有的只是被下令坚守在这里的普通士兵,还有一些从印度逃离的官员、商人。
如果英军不为所动,坚持要守着斯里兰卡不离开,届时再在鲸鹏轰炸的配合下,发动抢滩总攻。
俞星城有些佩服这戚雨信,他懂战术更懂人心。如果斯里兰卡的英军既无支援,又无希望,物资不足,围困异乡,必定会先内部崩溃。
再加上鲸鹏又是甚至会投下一些剪报和纸片,剪报上是关于英国境内打压工人,制定谷物法案提高粮食价格的民生新闻,刺激士兵的爱国心,并让他们想尽快回国。纸片则是用铅字印刷着“只求离开,等待和谈”“我们与你们的家人,都只是希望你能够回家”之类的大字。
关于投放剪报与纸片这一点,还是俞星城率先提出来的。在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这种宣传手段,几位都司官员似乎也嗤之以鼻。但谭庐与戚雨信都赞成这一举动。
就在这些剪报与纸片被投放的第三天,也就是围岛的第十一天,英军就终于派出代表,驾驶着系有白旗的船只靠近大明的船队,请求和谈。
也有大明的战船不懂白旗的含义,在最早接触的时候还攻击了这只谈判船,幸好被戚雨信立刻传鼓制止。
那艘谈判船到达大明的远洋宝船后,不少护送着代表来到宝船上的士兵,似乎还因为之前的袭击,心有余悸,两腿发颤。
来和谈的不是别人,正是文森特。
在开始和谈的时候,俞星城当时还正在与礼部主事、谭庐正在二楼商议印度修铁路一事,末兰就急急忙忙上楼来“俞少卿,小燕王请您下去参与和谈。”
俞星城有些疑惑“只是刚有人来表示了和谈意向,还没到签协约的时候吧不必我们每个人都到场啊。”
末兰道“那个来和谈投降的洋人说认识你,想要你也在场。说是以前跟你谈过话,叫文森特”
俞星城想起来那个肥下巴圆眼镜的英国男人。
她和肖潼一齐赶到下层的主议事间的时候,里头似乎已经有两方争执的声音,鸡同鸭讲的大声说着话,只有译官在其中手忙脚乱的帮忙翻译着。
末兰推开门,俞星城走了进来,那文森特看见她,立马道“谈判小姐来了。我之前还能跟你交流,要不你来评理。”
俞星城对他一揖“我人微言轻,私以为这样的大事理应由文森特先生来与我方的军官协商,便没有前来参与。”
文森特鼻头比以前更红,跟土豆似的身子还是牢牢卡在太师椅里“我是来和谈的,不是来投降的,让我们撤离可以,但是总需要时间,而且煤也不够跑到最近的坦桑尼亚去。”
但戚雨信还是不太能接受,对方明明战败,却提一堆条件。
俞星城看了看文森特提出的条件,包括送还战俘人质,以及一定的食物和煤矿,甚至战船零件,然后给予一个月的撤退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