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恃宠生娇 泊烟 2749 字 2个月前

第71章

李垣至医馆等到深夜,柳昭还没有醒来。

他在报案时向官差说了柳昭的身份,他们果然很尽心,出动了不少人,按理说现在应当也有结果了。他与柳昭从前是同窗,又共同参加这次科举,多少有点情分在,也不愿看到伤害他的人逍遥法外。

街上已经鲜少有人声,只有巡夜之人敲梆子的声音,在静谧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药童走出来对李垣说道:「里面那位公子恐怕得休养十天半月,方能下床。」

李垣一愣,这再过几日就是会试,柳昭岂不是无法参加了?

他尝试再向药童询问柳昭伤情,忽然有人从门外进来,踏足去掉鞋上泥泞。

「叶兄!可抓到行凶之人了?」李垣忙上前问道。

叶明修神色凝重,坐下后对李垣说道:「你可知少帛为何会如此?」

「莫非这当中另有隐情?」李垣反问。

叶明修将今日之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而后道:「少帛不仅得罪了苏家的千金,还被晋王打伤,这案子你让顺天府如何审理?如今也只能当做吃个哑巴亏了。」

「少帛兄可真糊涂啊!如此做与自断前程有何分别!这下,我们该如何做才好?」李垣为难道。

叶明修倒不意外柳昭会纠缠苏见微,这厮当初在白鹿洞书院便劣迹斑斑,因觊觎院长貌美的女儿,试图轻薄,而被逐了出去。这么几年过去,色性不改,反有几分变本加厉之势。听闻苏见微已经亮明身份,他却依旧无礼,晋王这才出手教训。柳昭不过是仗着家中有几分势,为非作歹,今次给他个教训也好。

「天亮之后,你我分两路。一去礼部说明情况,少帛这样恐怕无法再参加会试。二送少帛去他舅父家。少帛在京中的近亲便是李总兵,今后总得有人照顾他才是。」叶明修思路清晰地说道。

李垣连连点头,又有几分难以启齿的模样:「不过,叶兄能否去往李府?听说李府在权贵遍布之地,我有些胆惧。」

叶明修知李垣不是胆惧,而是嫌此事太过丢人。原本好好的一个试子,也薄有几分才名,还是中进士的大热人选,前途无限,偏偏因调戏良家女子被打致重伤,无法再参加科举考试。天亮之后,多少会有些流言蜚语传扬出去。那时再带着柳昭去李府,免不得要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李垣是好面子之人,当然不愿去丢脸。

叶明修含笑道:「好,我去便是。」

李垣松了口气,拱手一礼:「多谢叶兄!」

叶明修早知李垣不会去李府,这倒合他心意。方才去府衙结案,无意间听到官差在廊檐下议论,说鞑靼忽然发兵南下,朝廷欲派人领兵平乱。一路已确定由晋王领兵,另一路则交给由汉中召回的李青山。

这对晋王来说,是个绝佳的复起机会。但李青山出身草莽,有些匹夫之勇,坐到今天的地位都是自己真枪实刀打出来的。他的个性恩怨分明,睚眦必报,若知道晋王伤他的外甥,则北面的局势到底如何,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叶明修与晋王暂无仇怨,倒是可以趁此机会,卖个人情给李青山。

……

战时,五军都督府为统兵之机要,前后左右中军各执掌一部京卫再分管几个地方的军卫,辽东都司归左军都督府管辖,宁夏中卫则是右军都督府的管辖范围。这两军都督虽然都在京中,但已年迈,无法统兵出征。

端和帝之所以还留他们在任上,一则是因为当初迫使京官承认他帝位之时,有部分京官不服,这两位都督随统道皇帝征战沙场,德高望重,坐镇军中可以震慑百官。再来端和帝为鲁王之时,便与他们交往过密,如今二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忠君之心可昭日月。

他们世家出生,享受高爵。一直认为先皇宠信出身寒微的宸妃以及晋王不是社稷之福,在先皇在世的时候,几次干扰先皇立储的决心。

两位都督知道要兵发宁夏中卫和开平卫,皆积极点兵,可听说统兵挂印出征开平卫的人是晋王,则又觉得不放心,纷纷劝谏太子,另外改派人选。没有人比曾经为将的他们更清楚,一旦兵权交付出去,尤其是这样的大战,便很难再彻底收回来。

就算收回了帅印,也收不回人心。因为那群士兵都是拿性命在搏前程,对他们而言,谁是皇帝并不重要,能给他们带来荣誉,带来富贵的,才是真正愿意追随的人。

朱正熙也不急着否定他们,反而说道:「我知道两位都督乃是出於一片忠君之心,但眼下京中将领可堪此重任的,二位可有人选?」

左右军都督面面相觑,连续提了几人,都被坐在后方的兵部尚书王骥所否认。兵部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战时与五军都督府相配合行事,但因为五军都督府的特殊地位,兵部的权力相应被削弱,因而兵部在六部之中一直都没那么显要。

朱正熙说道:「我阅历尚浅,於行军打仗没那么擅长,但也知道九叔自小跟在皇祖父身边,随他老人家两征蒙古,打得鞑靼俯首称臣。鞑靼心里是畏惧九叔的,因为看到他肯定就会想起当年皇祖父统兵的英姿来。而且九叔每次战役都身先士卒,骁勇无畏。他虽然年轻,但已有大大小小不下二十场战役胜利的经验,比两位都督随便说出的那些个毫无军功的将领,不知强上多少倍。国难当头,愿二位可以摒弃成见,朝堂上下金诚团结,这才是我江山社稷之福。」

王骥起身说道:「臣觉得太子殿下言之有理。当务之急,并不是猜忌晋王掌兵之后会生二心,而是应该想着如何抵御外敌。毕竟开平卫一破,京城再无防线,北宋靖康之难,决不可重演。不如先派晋王前往开平卫,再暗中召回平国公或者温嘉都督,若晋王在前线不敌,到时候再撤换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而且可由二位都督选择监军。」

二位都督也知事态紧急,最后只得让一步,推选工部侍郎方德安做监军。方德安出了名的保守,也不懂打仗,而且惯会拿着鸡毛当令箭。

朱正熙心中其实早已有了监军的人选,便是他的心腹太监刘忠,也便於将前线的消息及时传达回来。但怕两位都督再加反对,倒拖延了出兵一事,只得赞成。

等两军都督和尚书王骥走了,朱翊深才从屏风后面转出来。

朱正熙叹了口气道:「九叔,是我没用。那方德安恐怕要成为你的绊脚石了。」

「你无需自责,军中之事,我自有分寸。多谢你的信任,我定不辱使命。」朱翊深俯身拜道。

朱正熙连忙扶他手肘:「怎么忽然对我行此大礼?万万不敢受。我知你新婚就要挂帅出征,心中必定有难舍之事。只是留给你准备的时间不多,最晚三日后,便要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