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数控机床方面的研究早已开始, 数不清的人投入其中,也有了所谓的国产品牌。但外国人给了图纸、算法、材料, 咱们自己作出来的机床,加工精度上的差距却赶不上。
核心的技术必须突破,否则国产机床永远都赶不上国外品牌。
但想突破核心技术, 研发自己的数控机床,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搞研究的十年二十年投入, 最后头都秃了还没有成果是很正常的事情。
从一开始, 引进发达国家最先进数控机床的计划遇到相当大的阻碍。
李君心是跟着半个领导层出国考察选购机床,德国、瑞士、日本, 多少个知名的机床厂都跑遍了,一路上不知道受了多少气。
精明的外国人不会那么容易将最先进的机床卖给国人,卖旧货价格上还狮子大开口,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态度极为傲慢。购买计划久久谈不下来, 最后, 还是只能憋屈的接受高价。对方发货的速度也慢, 负责过来安装调试的工程师比皇帝还难伺候。
“你的机器精度不达标。”李君心拦住了准备告辞的工程师。
“你开玩笑吧”德国工程师满不在乎, 收拾行李想走。
他完全没把李君心这个技术设备科科长放在眼里。女人懂机械中国人懂数控玩笑
李君心没有发火,只是用德语强调“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的残次品,我们有权利要求退货并要求赔偿, 打官司我们不怕麻烦。”
这个工程师不能走。现在他人在,加工精度不达标是他和外国机床的公司的问题。他走了,任何问题对方都不会认。
每第一台数控机床运过来, 李君心都要守着安装调试,就算要熬通宵也寸步不离。
看别人家工程师操作学技术,另外也防着这些家伙动手脚。国内好多厂商吃了亏,大价钱买回来的东西却无法加工精密零件。几十万几百万的钱打了水漂。
这不是头一回儿有人当着她面耍手段的工程师,但每个搞鬼的家伙都跑不了。
对方工程师据理力争,脾气不好的甚至会骂人。
李君心一直保持风度,但该有的强硬态度寸步不让。
有这么一个强势的技术监督在,对方莫可奈何,最后只有收起手段,认真调试。
等对方工程师离开后,李君心转头就跟人把机床给拆了研究。
一个大型机械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不仅仅是一项,靠一个人研究很难出结果。她需要一个团队。
李君心的教授很支持她的工作,并向她推荐了许多研究型人才。李君心则找到干了多年猎头工作的周玉,找了几个懂数控的高级技师。
研究小组慢慢在壮大,他们想着一个目标进发。那就是研发自己的机床。
三年时间过去,厂里的数控机床装了又拆,拆了又装。反反复复地折腾、实验。李君心一边研究一边发表论文,硕士博士学位都在极短的时间修完。
硬件方面的突破已经化作一项又一项的专利、核心刊物中一篇篇论文。算法上,还未能达到最优,还需努力。
远宏机械有限公司运行良好,洪军花了大价钱引进的外国机械不仅回了本,还赚取了大比的利润。这家濒临破产的国企不仅还掉了债务,破旧的厂房也焕然一新。洪军甚至还筹备公司上市。
这时,跟洪军、李君心唱反调的人出现。他们要求砍掉研究部门的经费。
“脚踏实地搞生产比什么都重要,研究什么交给科学家”
“这就是个无底洞,每年上亿的资金投进去,一点声都听不到。花在机床研究上的钱节约下来公司早就发展壮大。”
“李工,现在厂里掌握那么多专利,都是便宜其他厂商。我们自己还没有产品,只吃那么一点点专利费。不划算。”
“我们国家总不能什么都要研究,什么都抓在手里吧圆珠笔芯我们还造不出来呢,不一样写字吗”
李君心,远宏的总工程师,坚决反对此刻放弃“因为技术落后被淘汰差点破产的悲剧过去才几年呀都好了伤疤忘了痛吗高端技术不说做到世界第一,但咱们总得会万一哪天技术封锁,机床从此不允许出口了”
“怎么可能”厂里人盲目乐观。
国家加入to,贸易自由有保障。天真乐观的人太多。
“怎么就不可能政治的事情说不定。我们不能太过依赖别人的技术。”李君心道“万米长跑跑了九千米,最后一千米就算是爬也要爬过去。否则,之前所有的投入才是打了水漂”
这一场风波是因为领导层中短视的人太多。眼睛若只看到利润,不放宽放远,那么永远无法进步。
好在洪军虽然不太懂机械,但眼光不错。他立场坚定支持研发,而国家显然也是支持的。
因为远宏的技术突破,国家每年都会拨款补助,在贷款方面银行也给予方便。这让远宏的发展顺畅许多。
“研发经费不仅不能砍,还要加大投入。”洪军拍板。
李君心说的没错,国企改革还在继续,要居安思危。不站在行业的技术巅峰,也很快会被群体碾压淘汰。
2005年的春节,老李家在老六的别墅团圆。
从保险业务员干到分公司总经理,吊儿郎当的李老六已经沉稳精干,浑身散发着精英气息。他还取了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儿,肚子里也怀上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