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吾道不孤(上)(1 / 2)

盛世大明 路人家 1792 字 2个月前

胡濙此人在正史中的名气一向不是太大,但在野史以及后世小说中却是多有出现的厉害人物。

此人不但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之后的官路也颇为顺达,可真正让他的名字流传后世还是因为永乐帝对他的信任,以及把一项隐秘而艰巨的任务派给了他去执行——搜寻神秘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当朱棣以奉天靖难的名义发动叛乱,直捣应天南京城取得最终胜利之后,一个让他既感高兴,又感头疼的事情便发生了。皇宫突然起了大火,然后本来应该身在其中的建文帝就神秘失踪了。

建文帝的消失一方面让朱棣能更容易名正言顺地坐上皇位。毕竟他打出的旗号只是靖难,为的也只是清君侧,而非造反夺取侄子的皇位。若朱允炆依然在位,他想要真坐上天子的宝座怕是还需要费不少的工夫。而现在人一失踪,在国不可一日无君的理由下,他便能顺理成章地取而代之了。

但是,朱允炆的失踪对永乐来说永远都是一根刺,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何时会再次出现。虽然一个失去皇位的逃亡天子手上无兵无权,但只要有这个旗号在,就足以对朝廷造成极大威胁了。要知道,后来的辫子朝一个传说中的朱三太子就闹了他们上百年,直搞得人心惶惶,更别提朱允炆的身份还是当初真正的皇帝了。

所以为了去除后患,永乐在称帝后花了大力气,派了无数人满天下地寻找朱允炆的下落。这其中,就有郑和从海上寻找的一支人马,而另一支在中原各地寻找其下落的首脑人物便是这位胡濙胡部堂了。

当时的胡濙还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了寻找建文帝下落,他可是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甚至连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以及更偏僻的苗域都去过。至於到底有没有找到朱允炆的线索,甚至找到他本人,就没有人知道了。

正因为有过这一番功劳,再加上胡濙本来出身就不错,在历经四朝之后,他终於站到了朝廷之巅,成了仅在内阁辅臣之下的存在——吏部尚书。而且,因为有之前的那段寻找经历,他还拥有了寻常文官所没有武官人脉,尤其是在锦衣卫里,更是声望极高。

其实当初纪纲被杀之后,若是他胡濙点头,恐怕永乐会毫不犹豫就把指挥使的位置给他的,若真如此,锦衣卫的势力也不至於落到如今被东厂彻底压死的地步。但他毕竟是文臣出身,并没有接受这样的转换。但功劳和资历摆在这儿,最后就成了文武俱全的古怪存在。

陆缜对胡濙的了解并不多,却也知道这是曾找过建文帝的永乐朝老臣,所以心里下意识就想问问这位老大人,他到底找到过建文帝没有。不过这话终究是不敢说出来的,唯有恭敬地施了一礼。

在陆缜起来行礼时,胡濙也正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半晌后,才摸着自己颔下的胡须说道:“怎么,你对老夫出手救你感到很奇怪么?”

“老大人高义出手相救下官自不敢有所怀疑,只是对锦衣卫的人肯为老大人做这些感到惊讶而已。”陆缜忙找了个理由来搪塞道,他可不敢说自己是知道对方以前做的事情才感到惊讶的。

听了这话,胡濙有些萧索地叹了口气:“若是十年之前,老夫要救你会更容易些。可现在,能在此事上出手的,也就杨震这么几个人而已了。现在,又少了一个……”

“多谢老大人仗义出手,下官实在惭愧。”陆缜忙再次道谢。

“你倒也不必谢我,这是老夫该做的事情。你为朝廷甘冒大大得罪王振的风险,甚至连自身的安危都不顾。若老夫这时候连你都不救,那就真羞为人,更羞为这吏部尚书一职了。”说话间,胡濙做了个请的手势,自己则先坐到了主位之上。

陆缜见其落座,这才回到了刚才的客座之上。看他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胡濙更在心里暗生赞许之意。因为这两年里寻常官员与自己单独相处时,很多都会变得战战兢兢的,更不用说这么个年轻县令了。怪不得他敢做出这等事情来,还敢在朝会上侃侃而谈,显然其胆略就非常人可比了。

在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喉咙后,胡濙才道:“别的话也不用多说,老夫只是有个疑问,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边地县令,怎么就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若老夫得到的消息不错的话,你之所以会来京城便是因为得自那王振的安排了。”

在对方审视目光的注视下,陆缜也不见半点慌张,只是笑了一下道:“其实下官在来到京城之前是完全不知到底为何被朝廷调来的。只是抵达通州后,方才知道原来竟是王公公他欲借我之口来促成对边地用兵一事。当时,下官便觉着此事不可为。”

“却是为何?”胡濙轻轻把茶碗搁到了茶几之上,盯着对方的眼睛道:“老夫看过一份来自大同总兵的奏报,上面就曾提到你有意用更强硬的手段来对付北边的蒙人了。”

陆缜没有半点闪避的意思,也是直直地看向对方:“不错,这确是下官的真实想法。不过,我所说的强硬态度也不是立刻对他们用兵,更不是现在就大举对北边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