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2)

庶长子 邈邈一黍 2848 字 4个月前

“公子,您这才十二岁,刘公子十二岁的时候,连童生都不是呢,要是这么算,您可比他厉害多了。”回去的路上,元宝不断宽慰道。

秀才和秀才不一样,当然是年龄越小越好,让魏时憋闷的原因是,他距离小三元就只差一个名次而已,而占了这个名次的人,恰恰就是被孝期耽误了四年的考生,阴差阳错,才让人觉得叹惋。

依着元宝的算法,自家公子,十二岁学到的东西跟刘子成二十三岁学到的东西,只差了一个名字而已,那再过两年,乡试之上,自家公子十四岁学到的东西,肯定要比刘子成二十五岁学到的东西要多。

这逻辑也不能算错,但一点儿都不科学,魏时有些哭笑不得,但不得不说,信心确实更足了些,脚下的路还长着呢,你追我赶,谁走在前面还不一定呢。

魏时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茶楼之后,茶楼里头有关于他的讨论还不少呢。

“小小年纪就好高骛远,第二名已经够好的了,还不高兴,让那些落榜的人怎么想。”

“人家心气儿高呗,你拿两次案首,你心气儿也高。”

“这要是我拿着第二名回去,我爹娘肯定高兴到开祠堂祭祖,搁人家这儿,就成不满意了,这人跟人差的也太远了。”

“有本事考过人家,没本事就别在这说酸话。”

魏时的不满意,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虽没有丧着一张脸,可在榜上有名之后,还面无表情,肯定就是不满意了。

早在放榜之前,众人对魏时的讨论就不少,有人觉得他能拿下小三元,也有人觉得魏时年纪过小,能中秀才,但小三元未必。

比起魏时,刘子成在放榜之前就没那么受众人瞩目了,因为虽然也曾经拿下两个案首,可那都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了,考生都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一批了。

如今信息流通又不怎么发达,好多考生压根就不知道有刘子成这个人。

不过在榜单发布之后,刘子成的生平事迹,就已经迅速流传开来,不管是他曾经拿下了两个案首,还是他守了四年的孝,连是否婚嫁,众人都晓得了。

刘子成考中童生的时候,已经十八岁了,孝期虽然耽误了他的考试,但是并没有耽误他的婚嫁,十八岁之前他就已经成婚,并且育有一子,也算是幸运了。

比起刘子成,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魏时的前程更远大,毕竟年纪小,跟刘子成在学识上也没差多少,不过一个名次而已,假如换一个主考官,谁是案首,谁是第二名还说不定呢。

更何况魏家还有魏大伯这个知州在呢,别小看了这个正五品的官职,很多读书人穷极一生,都讨不到一官半职,还有的能在正八品,甚至正正九品的官位上待一辈子,不得寸进。

魏大伯如今已经是正五品知州,日后未必没有可能再进一步,调进京城,自然显贵,依旧在地方上,权力可大着呢。

也怨不得那么多人今日特意跑过来在魏时伤口上撒盐,自个得不到的东西,于旁人而言却是唾手可得,心里又怎么会平衡。

不管怎么着,魏家这边总是欢喜的,榜上有名和名落孙山差距我不是一般的大,相比之下案首、小三元,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对下人来说,听着光荣,但实际用处并不大。

中了秀才,哪怕心里头并不怎么舒服,魏时也仍旧发了赏钱,这么多人辛辛苦苦陪他走一遭,月钱还是跟以往一样,没中秀才还好说,既然中了秀才,当然得给人家发点赏钱。

魏时这一次并没有写信,在放榜第二日,便带着人往柳州城赶,说赶这个字真的一点儿都不为过。

路上除了天气不好的时候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一赶路就是一整天,有时候天色暗下来了,都还会再走一段路。

想想刘子成,魏时这次并没有坐在马车里背书,反而是在外头骑马,他还打算回去之后拜托大伯给他找个拳脚师傅,骨架就这么大了,个子总得往上长一长,别等到成年之后,跟刘子成站在一块儿,再比别人家矮半头。

至于读书,底子已经夯实了,乡试不同于以往的考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了两门。

一门是律学,考察的是本朝的律例,这一点,巡场的举人先生一定比不过自家大伯。

另一门是算学,也就是算数,这应该是魏时最有把握的一门学科了,说着金手指都不为过,别看上辈子他是文科生,但是数学基础一点都不差。

更何况跟后世的数学比起来,如今的这些算术题目,他也瞧过了,真心不算难。

乡试的算学题目就更简单了,跟高中数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在往上会试可能会难一些,不过魏时也没有看过会试的题目。

但是就市面上的算学书来说,虽然读起来晦涩,但实际上的内容并不复杂,知识点都很简单。

对魏时来说,把题目理解通透,难道是比练习知识点更重要,前者他还不太能够掌握其中的规律,后者完全是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