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的人的调查,首映之后观众给出的总评分达到9.2。当然,我们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不经筛选的大众涌入电影院,评分会下降,但至少,在这些原因来看首映的、可以说是文艺片‘老饕’的观众心中,我们的牌子是立起来了……考虑到之后的挤出效应,最终的评分市场部给出的预估是在8.5-8.7之间……”
“我觉得你保守了。我们这个小组更倾向於最终评分可以达到9以上。”
“这不可能。现在评价的人很少,而且他们是……”
“他们就是一般的观众。其他的文艺片,观众确实会经历一个片子类型、风格的筛选,最终的受众主要集中在高知、愿意动脑的一部分人群里。尤其是首映,会专门去看的一定是文艺片发烧友,而后期随着其他观众涌入、筛选机制被破坏,越来越多觉得文艺片‘看不懂’的观众会拉低评分。这没错,但是——”
说话的人喝了口水,把杯子重重地放在桌子上。
“我们这个片子不是这样的。它的受众筛选和一般的文艺片完全不同。”
注意到同事皱眉想反驳的样子,他挥挥手,加快了语速:“这部片子的主演是祁景言和莫一笑。我想你应该明白这两个名字意味着什么。更不用说他们两个公布关系之后,这是他们合作的第一部片子……哦,对了,里面还有一段船戏。我想你们不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说话人的眼睛变得闪闪发光。
“看首映的人里,一半或许是高知、对文艺片十分有追求的人群。另一批则很可能是低龄狂热、鉴赏能力处於甚至低於平均值的死忠粉——所以才能够大半夜地跑出来看首映。而这样一个混杂的群体,鉴赏水准一方很高,一方很低,最终给我们呈现的调查资料给到了9.2,你们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他的问题抛出之后,屋子里沉默了一会儿,有人才吞了吞口水,仿佛不敢相信一般地、颤巍巍地回答道:“……意味着,他们的总体鉴赏水准处於潜在观众的平均水准?之后的观众平均评分和首映观众的评分不会相差很大?这个资料……这个资料……”
他说到后来呼吸终於急促起来。
“它可能不会降多少!”
这下,满屋子的人的眼睛都亮了。
.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样的推测。
《最后的绿洲》首映之后,星网上即时评分呈现9.24,约9.2的水准。
这个成绩对於绝大多数电影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对於亚伯特导演这样的鬼才来说并不稀罕,甚至可以说有点低了——他的最高记录是某一部电影首映之后评分9.8——当然,随着后来越来越多不那么了解文艺片的观众的观看,这个数值慢慢跌到了9.1。而他老人家其他几部电影也和《最后的绿洲》刚开始的资料没太大分野,甚至略有胜出。
所以,这部电影在一些媒体口中,简直都要变成“亚伯特导演晚年的败笔”什么的了——说败笔当然夸张,但考虑到这是老爷子公开说的最后一部电影,它的评分实在不能说多么亮眼。
然而……
令人惊愕的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这个评分居然基本没动!没有掉!
假如别的文艺片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根本没什么人看,院线全面收缩的结果。
但《最后的绿洲》可不是。
它上映的时候,正赶上一部题材火热的爱情片的次周,原本按照各大电影公司、影评杂志的预计,这一周的票房榜首还会是那部爱情片。毕竟这周除了《最后的绿洲》就没有什么值得注目的片子上映,而“绿洲”又偏偏是一部文艺片——在很多人心里拿奖如刀过竹解、票房就惨澹一片的文艺片。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最后的绿洲》就好像吃了什么奇怪的金.枪不倒药一样,在票房榜上奇异地坚.挺起来,顺顺利利拿下周冠军,一周狂卷近三十亿。
口碑9.2,首周票房三十亿。
跟人说别人都觉得你脑子有问题。
——但偏偏就成为了现实。
再打开星网看看,到处都是讨论这部电影的声音。从安迈尔的角色设定到亚历山大的内心分析再到祁莫两人那段肢体交缠道具充分的船戏,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各种讨论应有尽有。
一帮小众高端、众人皆醉我独醒调调的论坛里,不少文艺片爱好者仔仔细细分析光影效果,分析电影的明线暗线,分析主角的性格构成,有一些争执不下的地方还约着二刷三刷四刷一定搞清楚。而另一边,在粉丝们的论坛里,CP粉们组着团地一刷二刷,哪怕多看几遍两个男神的船戏也好呢。你说说言言抽笑笑鞭子的力道,我谈谈两人最后的体.位,彼此嘿嘿嘿一阵窃笑,双双了然於心。
“这简直……就是疯了。”
那个不幸被压了一头的爱情片导演看着底下人找来的对手的资料,整个人都陷入一种匪夷所思的情绪。
……这,这不对啊……
……这完全不是一部文艺片应该有的的票房曲线和评分变化……
……受众分布也完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男女比例居然差的不大也就算了,怎么年龄分布没有明显的突出年龄群呢?怎么可能一部电影二三十岁的观众、七八十岁的观众、一百五六十岁的观众数量都差不多?这完全不是一部正常的电影的分布情况啊!
作者有话要说: O(∩_∩)O~默默掰着手指头数完结……不过完结了也还有番外,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