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七六年的冬天很冷,江秋月在临河村度过一个悠闲又沉闷的冬季,紧张的风气似乎都被寒冷冰冻了起来,慢慢消停了。
又到一回过年时,时局仍然很是暧昧,所有知青呆在原地不能乱走动,探亲的机会更没有了,甚至连信件往来都要经过严格审查。
好在比主席逝世那段时间好上许多,江秋月终於重新收到江家寄来的包裹,里面有家里的平安信和一些营养品。
通过信上隐约的暗示,她知道江家此次没有被上头的争权夺利的风波波及,江父江母他们只是天子脚下的小人物,没有人会特意在那个混乱的时刻惹上背后有家族撑腰的他们。
彭敬业那边一直收不到老爷子的任何消息,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老营长做出安分守己的样子,不让他往京都伸手。
江秋月同样替他着急,在回信中隐晦提及,得到一个稳如泰山的回复,想来老爷子应是没什么问题的。
京都的风起云涌,影响不到天高皇帝远的临河村,风气转缓后,他们又恢复了以往平静的生活,该种粮食的忙着种粮食,该工作的努力工作。
二月底,刘爱英精心饲养了一个冬天的母猪终於在某天傍晚发动了。
母猪怀小猪崽的时间是大致确定的,推算一下生产日期,大致就是二月中下旬。
这不,过了二月十五,刘爱英就整天待在养殖处不转眼地看着了,唯恐一个不注意,它突然发动,没人在身边照应,小猪崽的成活率可不会多高。
只是一等就等了十多天,眼看二月份都快过了,母猪的肚子还丝毫没动静。
直到二十八那天傍晚,刘爱英又是紧盯了一天,重新打扫了一遍猪圈,都要走了,母猪那边哼哼起来。
要是江秋月听到了八成不当回事,但是刘爱英时时关注着母猪的情况,一下就听出声音不对劲,立马进去查看。
天色早已黑下来,猪圈里只能看到窝在角落里那黑乎乎泛着白的一大坨,具体什么情况看不出来。
刘爱英走到猪屁股后,伸手抹了一把,黏糊糊的,还有腥味儿,明显是要胎囊已破,母猪要下崽了。
有熟悉的人进圈,母猪接连哼哼了一串声音,接下来就不动了。
“江同志,你能去叫一下大队长吗,母猪要产崽了,我一个人弄不来!”刘爱英见母猪不动弹也不哼哼了,一时有点慌。
她从来没给猪接生过啊,前头学过再多理论知识,临到真刀真枪上阵了,心里难免有点怯。
母猪产崽对青山大队是大事,得找个主事的人来坐镇。
江秋月正在灶房烧洗澡水,听到刘爱英的呼喊一愣,立马伸头往猪圈看了看,黑灯瞎火的啥都看不到。
她赶紧把灶房点的蜡烛拿出去,挪到猪圈院墙上,先给刘爱英照点光亮,让她别着急,母猪下崽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安抚了一下惊慌失措的刘爱英,江秋月立即赶去隔壁喊门,叫来了柳建国。
柳建国打着手电筒过来的,比蜡烛好使,一起来的还有柳二媳妇,她把龙凤胎交给柳二照顾,也来看看母猪下崽的情况。
柳二媳妇和刘爱英一样,都从王晓红那里学习过如何给母猪助产,以及产崽后怎么料理的知识。
这回儿她到了,立马撸起棉袄袖口,进去帮忙。
两个人开始给母猪揉肚子,喂猪食,还要铺上柔软的干草,等小猪崽顺利下下来好放上去。
柳建国看了一眼后,又叫来了柳大两口子打下手。
江秋月帮不上什么,就烧了一壶烧水,给他们备用。
几个人忙碌到半夜,母猪哼哼着产下了八只小猪崽,肚子里看上去还有呢。
他们都在紧张的等着母猪下完,江秋月也不好独自去睡,只好陪着一起到了天亮。
一夜的时间,母猪终於下完了,总共产下十三只小猪崽子,活了十只,最后下下来的那三只看起来很虚弱,出来没一会儿就没气儿了,十分可惜。
熬了一夜,几人都有了浓重的黑眼圈,心情却很好,毕竟活了十只小猪崽,里面有公有母,以后小心养活了,青山大队也能像长河大队那样,把自己队上的养殖场慢慢弄起来。
柳建国准备上午把王晓红请过来一趟,先给老母猪和小猪崽们看一看,防止有啥不对。
江秋月一夜没睡,在大队长家的人走了后,趁着晨曦直接去灶房烙了几张饼子,和着咸菜红薯粥,请刘爱英凑合吃一顿。
看刘爱英疲惫又兴奋的神情,估计是不会回知青院补眠了,母猪成功下崽,她的这项工作是板上钉钉的了。
以后就她和柳二媳妇先养着大猪小猪,等养大了养成群了或许还要添人呢。